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理论考研杨光斌《政治学导论》重点总结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理论考研杨光斌《政治学导论》重点总结

政治学导论杨光斌第一篇政治的性质政治是人类社会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关乎人类共同体的兴衰成败。

政治研究也就成为社会科学的主体学科之一。

作为导论的基础,本篇将主要介绍政治的涵义、政治学的学科特征以及作为政治核心要素的权力。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关键词:政治政治学政治权力本章重点:政治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权力是政治的核心要素。

学生应该重点理解政治的基本涵义;政治的重要地位;政治学的基本内容与发展简史;政治权力的基本涵义与类型;权力、权威与合法性的关系。

第一节政治的涵义一、什么是政治1.历史上的几种政治观:(1)政治是上帝对人世的安排。

(2)政治是一种治国之道。

(3)政治就是权力之争。

(4)政治就是政府的活动。

2.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2)政治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3)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和国家管理(4)政治是一门科学和一种艺术。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建立在对政治——经济关系和社会阶级关系的分析基础上的,是对政治本质的深刻把握,是一种社会中心主义的政治观。

尽管不同时代和不同世界观导致了不同的政治观,但是政治的运转从来都无法离开权力,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政治的核心仍然是国家权力问题。

因此,结合各位学者对政治的定义,我们认为: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对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1.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

人是有欲望的;满足人们欲望的资源是有限的,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社会必须寻求一种资源与代价分配的途径,此即政治。

2.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

在大多数社会,由拥有权威和权力的政府作出决定,进行分配,政党、社团与政治人可以影响决定的作出;权威性分配的内容不仅包括资源,也包括代价。

3.权威性分配是一个系统化过程。

政治系统理论认为,政治本身是一个由各种因素组成的系统,政治系统又处于整个社会大系统之中,政治系统与其它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二、作为博弈的政治本目主要从博弈论角度理解政治过程,需要简要把握以下几点:1.政治博弈的要素:参与者、资源、对策、规则与目标。

2.政治博弈的规则:宪法与法律。

3.政治博弈的类型:零和博弈与非零和博弈。

三、政治的地位人们一般将社会生活划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政治的重要性毫无疑问。

可从政治的作用来理解政治的重要地位:1.政治权力的首要功能是维护社会秩序。

2.政治对经济和其它领域具有极大的影响与作用。

3.政治可以提升被统治者或民众的地位。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影响之下,人们往往强调经济对政治的重要作用,而忽视了政治对经济的重要作用。

新制度主义学派的研究表明了政治/国家/制度对于经济的决定性作用。

从不同国家的比较历史分析来看,政治/国家/制度使局面变得完全不一样。

第二节政治学一、什么是政治学1.政治学是研究公共权力的形式及运作规律的科学。

2.政治学的规范性与科学性:规范性:关注政治的应然性。

科学性:关注政治的实证性。

规范性与科学性的结合,政治哲学与政治哲学的结合。

二、政治学的历史发展1.中国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中国传统思想中没有形成专门的政治学学科,但包含了大量政治思想,例如儒家、法家、道家等的思想。

近代以来,西方政治学传入中国。

2.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古典主义时期:从古希腊到19世纪中叶,政治学融于哲学之中。

传统主义时期:从19世纪中叶到二战,政治学作为正式学科出现,专注于法律制度研究。

行为主义时期:二战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政治科学排斥政治哲学研究,主张政治研究的实证性、科学化和价值中立。

后行为主义时期: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后,政治哲学复兴,国家概念回归,新制度主义兴起,政治理论多元化,社会科学诸学科交流繁荣。

3.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在继承前人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创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同时又植根于政治经济学,即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主题包括:阶级问题、国家问题、革命问题、未来社会问题以及各种政治关系。

三、政治学的范围1.政治学的分支学科:政治理论与方法论:主要是政治思想史与政治学研究方法论。

本国政府与政治:主要研究本国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过程与政治发展。

比较政府与政治: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过程、政治发展的跨国比较研究。

行政管理:关注政府的结构与管理过程。

世界政治:民族国家之间、跨国组织之间的政治研究。

2.政治学与其它社会科学的关系:政治活动与历史、经济、社会、心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政治学与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相融合,形成了政治史学、政治经济学、政治社会学、政治心理学等交叉学科。

当前的政治学研究日益呈现出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社会科学综合化趋势。

四、政治学的研究途径1.历史学途径:研究历史对现实政治的影响。

2.社会学途径:把团体研究当作解释政治行为的方法。

3.经济学途径: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对政治的决定性作用;比较政治经济学:用经济学理论研究政治问题,或者强调政治对经济的重要作用。

4.制度与法律途径:旧制度主义:将宪法或政治制度作为直接研究对象;新制度主义:借鉴经济学理论研究制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5.其它方法:系统理论、结构功能主义、沟通理论,博弈论、团体理论等。

思考题一、阐述政治的基本含义。

二、阐述政治的重要地位。

三、什么是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

四、简述政治学的发展历程。

考研真题答题黄金攻略名师点评:认为只要专业课重点背会了,就能拿高分,是广大考生普遍存在的误区。

而学会答题方法才是专业课取得高分的关键。

(一)名词解释答题方法【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名词解释最简单,最容易得分。

在复习的时候要把参考书中的核心概念和重点概念夯实。

近5-10年的真题是复习名词解释的必备资料,通过研磨真题你可以知道哪些名词是出题老师经常考察的,并且每年很多高校的名词解释还有一定的重复。

专业课辅导名师解析:名词解释答题方法上要按照核心意思+特征/内涵/构成/案例,来作答。

①回答出名词本身的核心含义,力求尊重课本。

这是最主要的。

②简答该名词的特征、内涵、或者其构成、或者举一个案例加以解释。

如果做到①②,基本上你就可以拿满分。

③如果除非你根本不懂这个名词所云何事,或者压根没见过这个名词,那就要运用类比方法或者词义解构法,去尽可能地把握这个名词的意思,并组织下语言并加以润色,最好是以很学术的方式把它的内涵表述出来。

【名词解释答题示范】例如:“行政权力”。

第一,什么是行政权力(核心意思,尊重课本)第二,行政权力的几个特征,不必深入解释。

第三,行政权力的5点内涵。

具体一点,如,“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是指政府及其构成主体行政官员(公务员)因其公权地位和公职身份而对授权者和法律以及行政法规所承担的责任。

行政责任的特征包括:①行政责任是一种责任;②行政责任是一种义务;③行政责任是一种任务;④行政责任是一种理论;⑤行政责任是一种制度;⑥行政责任是一种监控体系。

【名词解释题答题注意事项】:第一,控制时间作答。

由于名词解释一般是第一道题,很多考生开始做题时心态十分谨慎,生怕有一点遗漏,造成失分,故而写的十分详细,把名词解释写成了简答或者论述,造成后面答题时间紧张,专业课老师提示,要严格控制在5分钟以内。

第二,在回答名词解释的时候以150-200字为佳。

如果是A4的纸,以5-8行为佳。

(二)名词辨析答题方法【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这道题目可以作为“复合型名词解析”来解答。

最主要的还是要解释清楚题目中的重要名词。

对于答题思路,还是按照课堂总结的“三段论”的答题模式。

一般可以归类为“A是…”“A和B…”“AB和C”的关系三种类型,分别做答。

【名词辨析答题示范】:例如“工资就是薪酬”。

(专业课老师解析:这属于“A和B…”类型的题目)第一,工资的定义。

第二,薪酬的定义。

第三,总结:工资与薪酬的关系。

【名词辨析题答题注意事项】:第一,不能一上来就辨析概念之间的关系。

如果先把题目中的相关概念进行阐释,会被扣除很多分数,甚至大部分分数,很多考生很容易忽视这一点。

第二,控制时间。

辨析题一般是专业课考试最前面的题目,一般每道题350-400字就可以,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篇幅占到A4纸的半页为佳。

(三)简答题答题方法【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简答题难度中等偏下,主要是考察考生对于参考书的重要知识点的记忆和背诵程度。

往往是“点对点”的考察。

一般不需要跨章节组织答案。

因此,只要大家讲究记忆方法,善于记忆,记忆5-7遍,就可以保证这道题目基本满分。

简答题采用“定义+框架+总结”答题法。

①首先把题干中涉及到的最重要的名词(也叫大概念)进行阐述,就像解答名词解释一样。

这一环节不能省略,否则无意中丢失很多的分数,这是很多考生容易忽视的一点。

②读懂题意,列要点进行回答。

回答要点一般3-5点,每条150-200字。

③进行简单的总结,总结多为简单评析或引申。

【答题示范】:例如“简答公共财政的职能。

”第一,公共财政的定义。

(不能缺少)第二,公共财政的3大职能。

(主体部分)第三,总结评析。

【简答题答题注意事项】:第一,在回答简答题的时候,要采取“总-分-总”答题结构。

即在回答要点之前进行核心名词含义的阐释,最后写几句起总结的话,这样不会给人一种太突兀的感觉。

第二,在回答的时候字数一般在600-800为佳,时间为15-20分钟。

通常字数应该是本题分值的至少30倍,即,1分至少30个字。

第三,如果课本没有明确答案,那你也不能拍脑门乱写,好的策略是向课本靠拢,将相关的你能够想到的内容往4×150里套就行了。

关键在于有条理又能自圆其说,你如果能结构清晰、条分缕析的把题答完,你肯定可以得满分。

(四)论述题答题方法【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论述题属于中等偏上难度的题目,分值往往也比较大,考察对学科整体的把握和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进而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洞悉论述题的本质,其实回答起来还是非常简单的。

论述题,从本质上看,是考察对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

因此答案的组织往往是横贯全书,跨章节的。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课本的整体框架和参考书的作者的写书的内部逻辑。

这一点是重点,特别是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要做到这一点,难度非常大,同时也很必要。

考研论述题答题攻略:论述题“3w答题法”,即what,why,how。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答题结构上“总—分—总”,开头要阐述背景,解释相关的名词,最后要做总结,还是那句话,不要给人留下突兀的感觉。

①阐释论述题中重要的相关概念,并把论述题中重要的核心理论要点写出来。

这部分是考察书本的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后面展开分析的基础。

②要分析问的原因或者必要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