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相关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相关研究进展涉及五个研究,包括COMMANDER HF、EMPA -HEART、PIONEER-HF、TRED-HF、UCM-502935。
1 .COMMANDER HF
COMMANDER HF是有关利伐沙班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既往研究显示华法令并不能改善射血分数减少的心衰患者的预后,而有关利伐沙班的ATLAS ACS 2TIMI 51研究显示:立伐沙班(2.5mg BID)与抗血小板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案,可以降低梗塞后及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
对于心衰患者而言,心衰与凝血酶相关途径的激活有关,抗凝药是否能通过影响这一过程,改善合并CAD的慢性心衰恶化患者的预后呢?
研究分组为:利伐沙班2.5mg BID组和安慰剂组,入选对象为射血分数降低的窦性节律CAD患者。
主要疗效终点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塞、卒中。
研究结果显示立伐沙班未能改善全因死亡、心肌梗塞、或卒中,也未能改善心血管死亡和心衰住院率。
主要终点事件未改善的结果推测与入选患者有很大一部分是恶化HF相关。
安全性方面,主要安全终点并无显
著性安全优势,特别是对于符合ISTH标准的主要出血事件,利伐沙班组的发生率更高。
有关该研究的血栓栓塞事件复合终点(心肌梗塞、缺血性卒中、突然或无目击者的死亡、肺栓塞或症状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事后分析,显示血栓栓塞事件复合终点发生率降低,缺血性卒中发生率降低,但心肌梗塞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研究局限性:入选对象是EF下降的心力衰竭患者,对于HFpEF的患者结论未知;血栓栓塞事件并不是该研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
2.EMPA-HEART
EMPA -REG是探讨恩格列净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CHD的左室结构、功能、生物标志物影响的研究。
既往EMPA -REG
研究结果证实了Empagliflozin降低MACE事件(14%)、心血管死亡(38%)、全因死亡(32%)、因心衰住院率(35%)
,但心血管获益机制尚不清楚。
EMPA-HEART 探讨SGLT2对
LV remodeling 的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病理生理机制。
选取对象是T2DM以及确诊CAD的患者,比较基线和6月后心脏MRI以及生物标志物的变化。
主要指标包括LV mass 变化,次要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容积、收缩末容积、射血分数、生物标志物(NT-pro-BNP,TNI,sST2)。
研究结果显示Empagliflozin 组平均收缩压降低,但平均舒张压无显著性降低,除此之外Empagliflozin 组红细胞压积高,左室质量指数降低。
基于LVMI的亚组分析Empagliflozin 对EF值(有改善趋势,但无显著差异)、LVESVI、LVEDVI无显著性影响。
安全性两组无差异。
局限性方面该研究样本量不大,随访时间有限。
3.PIONEER-HF
PIONEER-HF是评估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拮抗剂对急性失代偿性心衰住院患者的研究。
目前急性失代偿心衰住院患者的现状是住院时间长,针对ADHF的指南指导治疗也有限,而且利尿剂和扩管药物的使用已经规范化。
既往PARADIGM-HF 的研究结果仅针对慢性HFrEF的患者,而sacubitril/valsartan 在ADH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不清楚。
PIONEER-HF研究是针对急性失代偿性心衰住院患者的研究,研究分为sacubitril/valsartan 组及enalapril 组,目标剂量是
sacubitril/valsartan 97/103mg,BID及enalapril 10mg BID,主要疗效终点是NT-proBNP从基线到4周和8周的时间-平均的比例变化,安全性评价包括肾功能恶化、高钾血症、症状性低血压、血管神经性水肿。
研究结果显示sacubitril/valsartan组NT-proBNP浓度的时间-平均降低显著大于依那普利组,sacubitril/valsartan组第1周NT-proBNP 开始明显降低,严重的临床复合终点事件及心衰再住院率显著降低,而肾功能恶化、高钾血症、症状性低血压、血管神经性水肿关键安全性终点方面无显著性差异;sacubitril/valsartan服用8周后同样显著降低NT-proBNP,减少因心衰的再住院率,安全性方面无差异。
该研究结果支持对于急性失代偿入院EF减少的稳定的患者可直接使用
sacubitril/valsartan。
4. TRED-HF
TRED-HF是对于已经恢复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可否可以停止药物治疗的研究。
既往对于已无症状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一
直有所争议。
TRED-HF 入选对象是既往诊断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这些患者经过治疗EF从不足40%提高至50%以上,LVEDV正常,NT-proBNP< 250ng/L。
51名患者分为分阶段停止治疗组及继续治疗组,6个月后继续治疗组患者采用相同的办法停止治疗。
主要终点包括LVEF值降低10%-50%、LVEDV增加>10%、NT-proBNP 浓度升高2倍至400ng/ml、临床证据的心力衰竭。
研究结果显示40%研究对象出现了射血分数下降,表明尽管有所改善,但在确定可靠的复发预测因子之前,治疗应该一直持续下去,功能改善只能代表缓解而非永久康复。
安全性方面无死亡,停止治疗组报道三例严重不良事件:非心源性胸痛、败血症、和择期手术住院。
5.ucm-502935
该研究评估肾移植的稳定期患者动静脉瘘结扎后的心肌重构。
既往研究显示CV可导致肾移植患者40%的死亡,
而动静脉瘘影响心脏的重塑及功能,左心室指数与CV疾病和CV死亡率又密切相关,目前没有指南明确肾移植后患者如何处理不再使用的动静脉瘘。
该研究通过CMR评价肾移植的稳定期患者动静脉瘘结扎后的心肌重构变化。
主要假设是结扎动静脉瘘能通过减少LVM改善心肌结构;次要假设是结扎动静脉瘘能减小心室和心房的容积、NT-pro BNP水平和肺动脉最大血流速度。
研究分为AVF Ligation 组和control 组,研究结果显示:通过6个月的CMR评估,动静脉瘘结扎组LVM下降,不仅与6月前基线比较,而且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NT-pro BNP水平显著下降,左房容量下降,而肺动脉最大血流速度无改善,结扎组和对照组的eGFR 无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