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球概论大纲

地球概论大纲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地球概论一、说明(一)课程性质《地球概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它主要阐述宇宙中各种天体运动的一般规律,揭示这些规律同地球环境形成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为学习其它地球科学的课程提供地球整体的知识,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二)教学目的通过《地球概论》的学习,掌握地球天文学和地球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认识它们对地理环境形成过程的重要意义。

掌握一般天象的形成原理和观测一般天象的基本技能,从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人生观。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数(四)教学方式讲授及视频资料演示(五)考核要求1.考核的方式及成绩评定期末考试实行闭卷考试。

期末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课后作业20%,讨论10%,考勤10%)2.考题设计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都是考题的重点,试题覆盖到每一章,适当的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本课程考试试卷可能采用的题型有: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和论述题等题型。

二、本文第一章地球坐标与天球坐标教学要点:地理坐标、天球坐标教学时数: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地理坐标(2学时)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地球上的方向和距离;经度和纬度;地理坐标。

第二节天球坐标(6学时)天球和天穹;天球的视运动;天球上的圆、点、方向和距离;球面和地平坐标系。

教学要求:1、使学生掌握地理坐标的基础上,了解四大天球坐标系的内涵及相互联系。

考核要求:1.地理坐标和天球坐标的相关概念(理解)2.经度、纬度和各种坐标系的内涵及地理意义(掌握)3.各种天球坐标系之间的区别(了解)第二章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要点:恒星和星系、太阳和太阳系、月球和地月系教学时数:1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恒星和星系(4+2学时)恒星及其自行;恒星的发光和光谱;多普勒效应;恒星的亮度和光度;恒星的多样性;恒星的演化;银河与银河系;太阳在银河系中的位置和运动;河外星系;宇宙和天文新发现。

第二节太阳和太阳系(4+2学时)太阳的距离、大小和质量;太阳的热能、温度和热源;太阳大气;太阳活动;太阳系的发现和太阳系的组成;行星、彗星、流星和流星体;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

第三节月球和地月系(4+2学时)月球的距离和大小;月球表面;地月系的绕转;月相和朔望月。

教学要求:使学生对恒星和星系,太阳和太阳系、月球和地月系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演示视频资料使学生更加立体的了解宇宙环境。

考核要求:1.恒星、恒星的亮度和光度、银河与银河系、太阳活动、月相和朔望月(识记)2.恒星及其自行、恒星的发光和光谱、恒星的多样性、太阳的距离、大小和质量、太阳的热能、温度和热源、地月系的绕转(理解)3.恒星物理性状及其演化,银河与银河系,宇宙和天文新发现(了解)第三章地球的运动教学要点:地球的自转及其证明,地球自转的规律性,地球自转的后果;地球公转及其证明,地球公转的规律性,地球公转的后果。

教学时数:1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地球的自转(4+3学时)地球自转及其证明;地轴的极移和进动;地球自转的周期;真太阳日和平太阳日;不同天体的周日运动;不同纬度的周日运动;水平运动的偏转。

第二节地球的公转(4+3学时)地球公转及其证明;地球轨道;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周期;地球公转的速度;太阳周年运动;行星同太阳的会合运动;月球同太阳的会合运动。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地球自传和公转的证明、规律性和后果。

考核要求:1.地轴的极移和进动、真太阳日和平太阳日、天体的周日运动、黄赤交角、太阳周年运动、行星同太阳的会合运动、月球同太阳的会合运动(识记)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性(理解、掌握)3.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证明及其后果(了解)第四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学要点:太阳的回归运动;昼夜变化;太阳高度;地球上的四季;地球上的五带;历法概说;阴历;阴阳历;阳历;时间和时间单位;钟表时刻和量时天体;钟表时刻与地方经度。

教学时数:10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四季和五带(6学时)太阳的回归运动;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季节变化及晨昏蒙影;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和季节变化;四季的递变与划分;地球上的五带。

第二节历法(2学时)历法概述;阴历;阴阳历;阳历。

第三节时间(2学时)时间和时间单位;恒星时与太阳时;真太阳时、平太阳时和时差;地方时与世界时;标准时;日界线和日期进退;地球上的日期。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地球运动引起的太阳回归运动、昼夜长短规律、计算太阳高度、四季和五带。

了解不同的历法和时间的度量。

考核要求:1.太阳的回归运动、晨昏蒙影、阴历;阴阳历;阳历、恒星时与太阳时、真太阳时、平太阳时和时差、地方时与世界时、标准时;日界线和日期进退(识记)2.太阳的回归运动(理解)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的规律,地球上的四季和五带划分(理解掌握)4.地方时、世界时和标准时换算时间(应用)第五章地球和月球教学要点:日月食现象;日月食的规律性;潮汐现象;引潮力;海洋潮汐的规律性;潮汐作用。

教学时数:7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日食和月食(2+3学时)日月食和天体影锥;日月食的种类;日月食的过程;发生日月食的条件;食限与食季;日食和月食的周期。

第二节海洋天文潮汐(2学时)海面的潮汐张落;地球的潮汐变形;引潮力及其分布;引潮力的因素;太阴潮与太阳潮;海洋潮汐的周期性;海洋潮汐的复杂性;潮汐作用。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日月食的种类、进程、条件和周期等知识。

考核要求:1.日月食现象、食限与食季、地球的潮汐变形、引潮力、太阴潮与太阳潮、潮汐作用(识记)2.日月食的规律性(理解、掌握)3.海洋潮汐的规律性(理解、掌握)4.日食和月食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周期(理解)5.潮汐现象的形成及周期(理解)第六章地球的结构和物理性质教学要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结构;地球内部的物理性质。

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学时)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是一个扁球体;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扁球体。

第二节地球的结构(1学时)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表面结构。

第三节地球内部的物理性质(1学时)地球的磁性;地球的质量和密度;地球的重力和压力;地球内部的温度和热源。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及内部的物理性质等知识。

考核要求:1.地球的形状(理解)2.掌握地球的外部和内部结构(理解、识记)3.地球的磁性、质量和密度、重力和压力、温度和热源(了解)三、参考书目1.金祖孟、陈自悟编著,《地球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3版。

2.彭清珍、方明亮、苏佩颜编著,《地球概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版。

3.徐宝芬、应振华编著,《地球概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年第1版。

4.郭瑞涛编著,《地球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1版。

四、使用说明利用实验设备做好天体系统的观察和相关原理的分析,在部分的章节有相应的教学视频资料配合相应课程的讲授。

五、课外学习(一)课外阅读1.目标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阅读书目(1)金祖孟,《数理地理(修订本)》,北京:中华书局,1958。

(2)金祖孟,《普通自然讲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58。

(3)《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0。

(4)傅承义,《地球十讲》,北京:科学出版社,1976。

(5)南京大学天文系,《天文知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

(6)戴文赛,《天体的演化》,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

(7)戴文赛等,《天文学教程》,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1。

(8)紫金山天文台,《中国天文年历》,北京:科学出版社。

(9)紫金山天文台和北京天文馆,《天文普及年历》。

(10)《地理学报》、《地理科学》、《地理研究》、《中国地理科学文摘》等。

3.学习要求阅读书目前五项为必读书目,后五项为选读书目。

4.时间安排课外时间,与教学内容保持同步。

5.评价方式<书宋五号加粗>每月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

(二)课外讨论1.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讨论内容(1)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关系。

(2)地球自转和公转所遵循的规律性及其原因。

(3)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4)各种历法制定的依据及其对生产生活的作用。

(5)月球对地球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3.讨论要求搜集相关资料,分组讨论。

4.时间安排相关教学工作完成后。

5.评价方式按档次以附加分形式记入平时成绩。

(三)实践活动1.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实践内容天文观测。

3.实践要求(1)学会使用天文望远镜。

(2)认识主要天体。

4.时间安排与教学同步,利用实践课程时间及课外时间。

5.评价方式计入平时成绩。

(四)课外作业1.目标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掌握、理解和运用。

2.作业内容(1)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概念及其区别和联系。

(2)推算二分二至时太阳的黄道坐标和赤道坐标。

(3)行星如何分类?不同种类的行星其差别在什么地方?(4)各种月相的出现时间以及此时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关系。

(5)地球自转和公转所遵循的规律性及其原因。

(6)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7)各种历法的特点。

(8)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

(9)潮汐有哪些规律性?3.作业要求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4.时间安排每章节讲授完毕后,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作业。

5.评价方式批阅为主,并进入平时成绩。

(五)课前预习1、目标预习下节课知识要点及相关问题。

2、预习内容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3、预习要求做好预习笔记。

4、时间安排各章节教学内容进行前。

5、评价方式抽查预习笔记。

(六)中期考核考核安排由系上统一安排。

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