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7、山谷中的谜底

17、山谷中的谜底

17、山谷中的谜底
教时
第二课时
日期
月日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以及展开丰富的想象来体会雪松的能屈能伸的本领;
2、能联系实际体会旅行者的话的含义。
重点

难点
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常规性积累
古诗积累
(2)、武术中出拳,先屈臂,往回收,不是 ,而是 。
(3)、 ,不是 ,而是 。
作业设计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个自然现象,说说从这个现象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并把它记下来,可以是几句话,一段话,或一篇文章。
2、好书推荐:夏衍的作品《种子的力量》。
板书设计
17、山谷中的谜底
雪松正面抗争
弯曲反弹
8、联想起这类的名言俗语或者成语呢?
对于外界的压力……
学生交流
确实…
回答、交流。
卧薪尝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等。
男生读
经典回顾
(1)、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十多年,不是 ,而是 ;
(2)、蔺相如躲避廉颇不是 ,而是 ;
(3)、中国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不是 ,而是 。
实例感悟
(1)、平日里同学们的谦让不是 ,而是 ;
出示谜,齐读
核心过程
活动一:感悟雪松
(一)解读谜底
1、找寻谜底: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快速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一找这两个旅行者发现的谜底是什么?造成这一奇异景观的原因是什么?
2、感受雪大:
(1)、东坡雪大,这雪大到什么程度呢?文章第3小节是怎样描写的?
(2)、脑海里出现了哪些雪大的四字词语呢?
3、雪松的“这个本领”是什么?配上动作把雪松的这个本领表达出来吗?
2、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采用哪两种方法?
3、古往今来,像雪松一样采取弯曲策略,最终获得成功的例子有很多,课前你们都去搜集了,下面交流一下。
4、这样的例子还真不少。这一个个经典的故事告诉我们——
5、你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6、结合这句话,你能完成这个填空吗?
出示:
7、这种以退为进的弯曲策略,你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运用过呢?
纷纷扬扬、鹅毛大雪、大雪纷飞、狂风暴雪
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完好无损
动作演示
到课文中寻找证据。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用“——”划出。
出示:他们支起帐篷,望着漫天……厚厚的一层雪。朗读
有感情地把这些词语读一读。

抓住关键词体会。
活动二:
感悟人生哲理。
1、自由读课文4、5自然段,用“﹏”线画出旅行者受到的启发。
(二)辩论
雪松有什么了不起?面对漫天风雪,首先想到的就是弯曲,为了生存下去,居然向自己的对手弯腰低头,它这种弯曲就是奴颜婢膝,是苟且偷生!雪松根本就是一个懦夫!
(2)交流谜底。出示,一起读。“东坡雪大,其他……也都存活了下来。”
一是东坡雪大,西坡雪小;二是雪松有一个本领。
一个同学来读这段文字,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画面。
学生自主背诵古诗
背诵
重温谜面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在魁北克的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中有一个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谜?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谜呢?
2、直到1983年的冬天,这个始终解不开的谜终于豁然开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两位旅行者一起去感受,去领悟——(齐读:山谷中的谜底)
齐读课题《山谷中的谜底》
预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