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临床医学概论)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临床医学概论)


骨软骨营养不良 Achondroplasia
四肢短、头大、前额突、腰椎前突、臀部后突
头 围 进 行 性 增 大 、 落 日 眼 、 破 壶 音
脑积水 Hydro cephal us
粘多糖病
糖代谢异常 头大、头型异常、 脊柱畸形、 胸廓扁平
鉴别诊断
Differential diagnosis
与佝偻病体征相同但病因不同的鉴别
头部
枕秃
the loss of hair in the occipital position
头部
枕秃
临床表现
(二)激期---骨骼改变
1.头部: 6月以内前囟增大或闭合延迟 颅骨软化:检查者用双手固定婴
儿头部,指尖稍用力压迫枕骨或顶骨
的后部,可有压乒乓球样的感觉。
6月以后方颅、出牙延迟
头部
6月以内
儿科学教研室
朱淑霞
一、概述:
*多见于1岁内小儿,尤以3-9个月发病率 最高,冬春季多见, *主要由于维生素D缺乏,甲状旁腺代偿 功能不足或其它多种因素的影响,致血 中游离钙降低,使神经兴奋性增高,引 起局部或全身肌肉抽搐。
二、病因及发病机理
*发病原因与佝偻病相同,但骨骼变化不明 显,多有甲状旁腺代偿功能不全。 *正常小儿血钙为2.2-2.7mmo1/L(911mg/d1),受维生素D、甲状旁腺素、 降钙素等调节。 *在甲状旁腺代偿功能不全时,当血钙低于 1.7-1.9mmo1/L,或离子钙低于1mmo1/L时, 可发生惊厥或手足搐搦。
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
VitD来源
出生
天然食物
日光皮肤合成
2周
含量少
主要来源
Originates of VitD
皮肤中7-脱氢胆固醇(主要)食物中摄取麦角固醇(次要) plant ergosterol 7- dehydrocholesterol
内源性
内源VitD3 胆骨化醇
紫外线照射
外源性
VitD2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Rickets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滨州医学院儿科学教研室 朱淑霞
目的和要求
1.掌握本病临床表现和诊断 2.掌握本病的治疗和预防 3.熟悉本病的病因及病理生理 4.了解维生素D的来源和转化 5.了解本病的鉴别诊断
一、概述
定义:
VitD↓→Ca、P 代谢异常 →骨骼生长发育障碍 →畸形 <3岁婴幼儿多见,北方高于南方
骨软化
成骨细胞代偿增生(肥大软骨细胞凋亡 ) 骨样组织堆积(Rickets)
四、临床表现 Clinical manifestation
(一)初期(早期) 3月左右
神经兴奋性增高:易激惹、易哭、睡眠不安、 夜惊、多汗(与季节无关) 骨骼X线正常,25-(OH)D3↓,PTH↑, Ca,P正常或↓,AKP正常或↑
血清钙
正常
血清磷
AKP X线
降低
增高 无改变或 轻度改变
降低
更高 改变明显
正常
缓慢恢复 正常 逐渐恢复
正常
正常 正常

断 Diagnosis
血清25(OH)D3水平为最可靠的诊
断标准。 血生化与骨骼X线的检查为诊断的
“金标准”
分度
轻度:仅轻微的骨骼改变 中度:明显的骨骼改变,如颅骨软化、 方颅 重度:严重的骨骼畸形。
七、鉴别诊断 Differential diagnosis
与佝偻病的体征的鉴别:
(一)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
(二) 软骨营养不良
(三) 脑积水
(四) 粘多糖病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
特殊面容: 眼睑浮肿、眼裂小、 眼距宽,鼻梁低平、 鼻翼肥大, 舌大常伸出口外 —“伸舌样痴呆” 皮肤粗糙、有皱纹, 表情呆板。
麦角骨化醇
1,25(OH)2D3的作用
促进肾小管对 钙磷的重吸收 促进小肠粘膜 对钙磷的吸收
促进骨重吸收、骨样 组织成熟和钙盐沉积
二、 病因 Pathogenesis
1.储存不足:妊娠、早产、双胎 2.日照不足 3.生长发育过快,需要量增加 4.食物中摄入不足 Ca : P 围生期VitD 不足 母乳 2 :1 牛乳 1.2 :1
治疗Therapy• 恢复期:多嗮太阳。 • 后遗症期:手术 • 巩固治疗:
九、预防
1. 围生期 (800IU/日)
2. 婴幼儿期
*足月儿生后2周补维生素D400IU/日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生后1 周补维生素D800IU/日,3月后改预 防量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Tetany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二)激期---骨骼改变
胸廓
肋骨串珠(Rachitic rosary)
胸廓
鸡胸
1岁左右
胸廓
漏斗胸
胸廓
郝氏沟
肋膈沟(Harrison`s groove)
(二)激期---骨骼改变
• 3.四肢:手镯、脚镯、O形腿、X形腿
四肢
“O”形腿四肢“X”形腿源自临床表现(二)激期
4.脊柱:脊柱后突或侧弯
乒乓球感
头部
方颅
7~8月
方颅 Square head
马鞍颅
• 2.胸廓:1岁左右 • 肋骨串珠(Rachitic rosary):骨骺端 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沿肋骨方向于 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可及圆形隆起,上 至下如串珠样突起,以第7—10肋骨最 明显。 鸡胸、漏斗胸、 肋膈沟(Harrison`s groove)
临床表现
(三)恢复期
临床症状消失,体征减轻或消失。 骨骼X线于2-3周后不规则的钙化线,骨骺软骨 盘﹤2mm,骨密度逐渐恢复正常。Ca、P、 AKP正常, 25-(OH)D3上升
临床表现
(四)后遗症期
多见3岁以后,严重佝偻病残留不同程度
骨骼畸形 血生化正常、X线骨骼干骺端病变消失
五、 辅助检查 Laboratory examination
(一)血液: 1,25(OH)2D3、25(OH)D3 浓度测定。 钙、磷、碱性磷酸酶测定 (二)X线表现:腕关节正位片 ①干骺端增宽,临时钙化带消失呈毛刷样、 杯口样改变 ② 骨密度减低、骨干弯曲、骨折
六、诊
Diagnosis

佝偻病各期诊断
活动期 初期 症状 体征 激期 症状减轻 基本消失 症状消失 仅留骨骼 畸形 正常 多汗、夜 症状加重 惊,夜啼, 明显骨骼 颅骨软化 改变 正常或稍 降低 降低 恢复期 后遗症
5.疾病:婴儿肝炎综合征,腹泻
6.药物影响:抗惊厥药,糖皮质激素
三、发病机制
Mechanism
发病机理
VitD
小肠Ca、P吸收
血钙
PTH调节
肾重吸收P PTH 破骨细胞 作用 骨重吸收 血钙恢复 手足搐搦 (Tetany) 迟钝,PTH
低血磷
细胞外液(Ca、P浓度不足)
低血钙不能恢复 继续
骨正常矿化受阻
临床表现
(二)激期
5.其他:
肌肉韧带松弛、 头颈无力、腹肌张力低 →“蛙腹” 重症影响脑发育 免疫低下
临床表现
(二)激期
X线长骨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呈毛刷样、杯
口状改变,骨骺软骨盘增宽﹥2mm;骨质
稀疏,骨皮质变薄;可有骨干弯曲畸形或
青枝骨折。
25(OH)D3 ↓,PTH↑,Ca↓,P↓, AKP↑
1、家族性低血磷性佝偻病:性连锁遗传。 2、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常染色体隐性 遗传:。 3、继发性维生素D缺乏:远端肾小管酸中 毒、肾性佝偻病、肝性佝偻病
八、治疗 Therapy
目的:控制活动期,防止骨骼畸形
(一) 一般治疗:
多晒太阳、及时添加辅食、加强营养、 坚持每日户外活动
治疗Therapy---活动期
原则:以口服为主 每日50~100μg(2000~4000IU) 或1,25(OH)2D3 0.5-2.0ug,
2-4周后改预防量(400IU/日)
治疗Therapy---活动期
不能口服者: 1.轻度:维生素D20~30万口服或肌注,间隔1月, 再给1-2次,同时给钙剂1-2月。 2.中、重度:维生素D20~30万口服或肌注,间隔 1月,再给2-3次,同时给钙剂2-3月。
临床表现: (三)典型症状
1.惊厥: 为婴儿期最常见的症状。 2.手足搐搦: 幼儿和较大儿童多见。 3.喉痉挛: 多见于婴儿期。由于喉部肌肉 痉挛而 出现呼吸困难和吸气性 喘呜,重者可致窒息死亡。
手足搐搦
Carpopedal spasm
四、治疗
• 应立即控制惊厥,迅速补钙,可同时给予维生 素D治疗。 (一)急救处理 1.氧气吸入 2.迅速控制惊厥与喉痉挛:可用鲁米那、水 化氯醛或安定等镇静剂止惊 (二)钙剂治疗 (三)维生素D治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