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安乐死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

浅析安乐死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

浅析安乐死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摘要]生命是一切的基础,安乐死涉及这个最基础的问题,所以成为当前最饱受争议的话题之一,安乐死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医学、法律、伦理、社会学、宗教哲学以及心理学等学说密切相连。

安乐死的存在并非强制剥夺他人生命,而是通过较为人道的方式满足死者的生命安乐得离开,其目标不是单纯的死亡,而是让死亡高质量,是病人或者病人无意识的前提下由其家人自愿申请而进行的借助科学手段让人的死亡过程由痛苦转为安乐,避免或减轻病人在失去生命的过程中所忍受的身心上的双重的摧残折磨。

尽管其目的都是死亡,但是用安乐的死亡代替痛苦的死亡。

当前很多西方国家都在根据本国特点进行安乐死立法,不过大部分国家对此都持观望态度,而我国在安乐死方面相关法律法规基本都是空白,此外,西方国家主要受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影响,其对安乐死立法所产生的影响与我国的儒家文化思想对于法律思想产生的影响不尽相同,所以,需要在借鉴国外就安乐死的赞成和反对的基础上,综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施可行性的分析。

[关键词]安乐死立法实施可行性Analysis the possibility of the euthanasia implementation in ChinaAbstract: Life is the basis for everything, euthanasia involves the most basic problems, so become one of the most controversial topics, from the date of euthanasia since birth, and medicine, law, ethics, sociology, religion, philosophy and psychology doctrine closely linked. Euthanasia is not mandatory presence deprivation of life, but the life of the deceased to meet the more humane way comfortably through to get out, the goal is not simply death, but to the death of a high quality, the patient or the patient is unconscious voluntary basis by family death application process carried out by means of scientific means people suffering into happiness, to avoid or mitigate the double ravages of patients lost their lives in the process endured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torture. Although its purpose is death, but with the death of well-being instead of a painful death. Many Western countries are currently carried out in accordance with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euthanasia legislation, but most countries have all adopted the attitude, and our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respect of euthanasia are basically blank, in addition, the Western countries mainly affected by Christianity and Islam, euthanasia legislation arising from the impact and influence on our culture Confucian thought to produce different laws, so you need to learn from abroad in favor of euthanasia and the opposition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actual situation feasibility analysis.Key words:euthanasia legislation implementation possibility目录一、安乐死的背景 (1)(一)国外安乐死相关背景 (1)(二)我国安乐死相关背景 (1)二、安乐死的法律分析 (2)(一)立法依据 (2)(二)立法分析 (3)(三)安乐死立法与宪法 (3)(四)安乐死立法与刑法 (4)(五)安乐死立法与民法 (5)(六)安乐死立法与行政法 (5)三、安乐死适用 (6)(一)安乐死的适用对象 (6)(二)安乐死的使用条件 (6)(三)安乐死的相关实施方法 (7)(四)安乐死的相关实施程序 (7)(五)违反安乐死法律的刑事责任处理 (8)四、对安乐死的建议 (9)(一)明确安乐死的法律定义 (9)(二)安乐死的相关证明 (9)(三)尝试由公证处为安乐死进行公证 (10)结论 (12)致谢语 (13)参考文献 (14)一、安乐死的背景(一)国外安乐死相关背景参照权威信息可以证实,安乐死是由英国民间开始。

此外,美籍作家拿达里.安吉尔在其著作中也提到:“安乐死运动在英国起步比较早”。

英格兰和美国分别在二战前夕和二战期间形成自愿安乐死团体,随后,荷兰、日本和德国也分别在七十年代发展了各自的自愿安乐死团体,1976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的世界第一次安乐死国际会议指出:“生的意志”和“死的权利”都必须受到尊敬。

而于1987年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的第三十九届世界医学大会则回应称:无论安乐死的申请是出自患者本人还是其亲属,对人类实施主动安乐死都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但是被动安乐死则不受反对。

安乐死自其诞生之日开始,就争议连连。

荷兰凭借其特有的医疗生态和法律文化,社会对于安乐死接受程度较高,所以早2000年荷兰国会承认安乐死和医师助死合法,并且相关法律在2001年正式生效。

随后,比利时在针对荷兰安乐死相关法律进行丰富和完善后,于2002年5月将安乐死合法化。

而在亚洲第一个为安乐死立法的国家是日本。

不过日本的安乐死相关法律是有条件的承认,其刑法中对死亡的规定有:“受被杀人嘱托或者的到其承诺后杀之的,处六个月以上七年以下惩役或监禁。

”但具体针对安乐死进行的相关处罚并不按照刑法规定处理,而是借助法院以往案例对安乐死进行有条件的认可。

荷兰和日本法律属于大陆法系。

而与之相对的英美法系则对安乐死态度较为保守。

尽管英国作为较早存在自发安乐死的国家,但是其整体民众对于安乐死仍持反对态度,不过,尽管英国对待积极安乐死仍然坚决反对,但是消极安乐死却痛过了英国的司法审查,使其可以有条件的实施。

此外,尽管美国各个州都有相关法律严禁积极安乐死,不过,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在1976年却通过了《自然死亡法》,这也是美国第一部成文的消极安乐死法。

(二)我国安乐死相关背景尽管我国不是自愿安乐死最先发起的国家,但是,安乐死这个话题在我国已经被提及了数千年之久了。

早在唐朝时期,有着安乐死含义的“善终”一词就已经出现在佛教的净土宗的一本经书——《安乐集》之中了。

在近代,我国安乐死开始的时间也早于荷兰等国,早在1925年时候,孙中山先生因为肝癌晚期,每天都生活在极度的痛苦之中,最后,孙中山先生同意了医生给予的建议——采用大量服入安眠药的方式进行安乐死。

建国之后,由邓颖超同志首先提出安乐死建议,之后基本每一次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都会有很多代表要求将安乐死列入法律。

对于安乐死,我国法律层面的解释是:安乐死属于故意杀人罪。

不过就这个问题目前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认为安乐死的实质仍然构成了形式上的杀人罪,这事违法的行为,但可以从轻处理;第二种是尽管安乐死构成了杀人的结果,但是,前提是病人无法再度忍受疾病的折磨,属于提前结束生命的医疗行为,尽管有杀人的事实,但是其属于医疗行为,所以不可以定为杀人罪。

尽管安乐死在我国尚未有相关法律支持,但是通过安乐死放弃的方式已经在民间广为采用。

我国的北京等大城市很多都在偷偷进行安乐死,当然,实施安乐死的前提是病人主动提出,还需要与家属商讨后,经过同意,再由医生帮助进行。

据可靠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早在2001年就已经有74%的人赞成安乐死,并且该比例正在逐年增加。

可以看出,我国的公众已经逐渐具备了安乐死的认同感。

二、安乐死的法律分析(一)立法依据是否有权自主选择安乐死是安乐死合法化的根本之处。

目前,我国宪法中就生命权的问题尚未立法,对于公民的自身生命权也没有明确的规定。

不过,我国的宪法第37条指出:“我国公民享有人身自由的权利,每个人在享受自由权的时候也有义务尊重他人的自由。

”而死亡本身也就是一种人格选项,选择死亡是每个人的权利,由自己选择的死亡,本身并未对他人造成伤害。

针对此观点,反对者认为生命本身是有益于社会,支持了安乐死就是在损害社会的利益。

人权是法律和道德的结合,对于人权,我国相当重视。

人权的定义,就是在特定时期,人们基于本质和尊严所应当获得的最基本的权利。

自由和平等是人权最基本的组成结构,保障人们在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方面的权利。

我国在《民法通则》中指出公民不可以随意处理自己的生命,但是我国就自杀问题并未有任何的规定,也就是默认公民有权处理自己的生命。

(二)立法分析法律的存在,其目的是为了规范社会秩序、维持社会稳定发展。

从患者角度来看,患者有摆脱病魔纠缠、自主决定生命去留的自由。

纵观全球法律,秩序永远都是排在自由之下的。

更何况,每一件事情都有其两面性,只要将安乐死控制好,是会对社会和个人都有益的。

所以,国家应该通过采取各种积极措施来保障公民的自由和权利。

例如,具体规范安乐死的实施主体、对象、程序以及相关的审查机制和法律责任等。

将安乐死坏的一方面严格控制。

我国法律中明确规定:“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

”之前的调查结果也证实我国目前已经有四分之三的公民赞成安乐死,而那些身患绝症的患者,更是对安乐死表示赞成,所以,以保障社会稳定作为条件对安乐死进行立法,从而做到对人权的尊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