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优质课比赛终于落下帷幕,回想这次公开课,从报名参加比赛到选课题,再到抽签备课,感觉整一个过程都是在紧张中度过,然而也倍感充实,受益更是良多,《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本次优质课比赛所选的课题是《5的乘法口诀》,对选这个课题也是有段小插曲。

由于这是第四单元的内容,而第三单元整个年级还没开始教到,上这个课必须打算教学计划,而且这还是二年级第一次接触乘法口诀,必须先学习乘法中的第一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对乘法有了初步认识才能学好《5的乘法口诀》。

所以对跨班上课的班级一定要上了第一课时才行,由此一来,我必须要求用来上这个课的班的
关春燕老师先上《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也打乱了关春燕老师的教学计划,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便决定放弃这个课题另选其他。

随后又把课题敲定为《认识时间》,但是又发现此课配套的时钟很小,用到课堂展示,学生们看不清时针、分针,也不知道去哪里找一个大时钟,于是这个课题又作罢。

我随即陷入选课题的苦恼中,好在后来关春燕老师选的课题是《乘法的初步认识》,我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开心,最终定课题为《5的乘法口诀》。

下面我就本次优质课比赛谈谈我的收获与不足:
1、通过网络教程和其他老师的教导,我更会制作课件了,如学到如何插入音乐及视频,教学反思《《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但是做的不算好,在上课时,出现了一个错误:
巩固与应用中的一道练习题把“五五二十五”的乘法算式写成“5 5=25或5 5=25”,这说明做课件还是不够细心。

2、在试课时,发现每班学生的反应不尽相同,这培养了我课堂随机应变的能力,不过在处理学生上黑板展示完毕时,没有及时鼓励表
扬学生,没有时刻关注到学生。

3、设计谜语引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效果不错,且整个教学过程还比较有条理,结构分明。

但语言不够精简严明,时间把握不好,如
答口诀赢水果一环节,原本准备五个口诀,却只让学生答了三个口
诀,可最后还是导致拖堂。

4、编制口诀时,每人发有一张关于“2 5=10或5 2=10”的口诀编制卡片,但我要求不到位,一些学生在编制这个口诀时还不知道老
师要求做什么。

5、整节课重点是引导学生编制5的乘法口诀,而没有给太多时间学生动手合作编制口诀,大多数都是让学生口头回答口诀。

6、到了“口诀手拍手”游戏中,能通过游戏刺激学生背口诀,可是这个过程我发现有些学生积极性不高,而我也不懂得如何调动这些
学生玩游戏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感谢有这次的优质课比赛,让我有机会走进那么多优秀教师的课堂去听课,反思自己的不足,就如陆主任说“在准备的过
程中成长”,我确实在准备当中学到很多。

〔《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附送: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6和7的认识》教学内容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
6、7物体;掌握
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
6、7;知道
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

其中知道
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我从主题图导入,让孩子观察同学们打扫卫生的画面,找出图中的是6和7的人或物,这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简单。

接着,我让孩子找找生活中的6和7,然后通过计数器和一把断尺,让学生知道5、
6、7的位置,以及
6、7和
1、
2、
3、
4、5之前的大小关系,教学反思《《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

指导书写时,我利用课件和范写知道学生写正确和规范.写得好地进行展示,学生有了自豪感\成功感. 而对于重难点
6、7的基数序数意义,这节课我呈现了图中的金鱼图。

让孩子们数一数“一共有几缸鱼”,“第7缸鱼有几条鱼”,“有7条鱼的是第几缸”,但是最终有个别学生也没弄清楚“7缸鱼”和“第7缸鱼”的本质区别。

谢老师的建议是换一个情境,如“把7个圈涂色,把第7个圈圈出来”,在涂和圈的过程中,思维碰撞,学生自觉考虑两者的差异,弄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

6和7的比较大小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让学生通过伸手指游戏达到了巩固的目的。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基本达到了预设的要求,整节课学生学得也较轻松,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在活动中促进发展,在活动中得以巩固,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