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学习策略
8.1复习笔记
一、学习策略概述
1.学习策略的含义
(1)国外关于学习策略的定义有以下几种主要观点:
①学习策略是信息加工的具体方法或技能。
②学习策略是对信息加工过程的调控技能。
③学习策略是信息加工与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统一体。
(2)国内学者给学习策略下的定义: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办法、技巧及调控方式。
应从以下三点理解学习策略的含义:
①凡是有助于提高学习质量、学习效率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均属学习策略范畴。
②学习策略既有内隐、外显之分,又有水平层次之别。
③学习策略是个体学习能力的重要尺度,是制约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是会不会学的标志。
(3)学习策略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①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指学习者在一次具体的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手段和措施。
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的区别表现在:
a.具体的学习办法与具体学习任务相联系,有较强的情境性,而学习策略既与具体任务相联系,又与一般学习过程相联系;
b.学习方法经学习者反复运用,熟练掌握后,学习者在具体情境中往往凭习惯加以运用,而学习策略则是学习者经过对学习任务、学习者自身特点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反复考虑之后才产生的方案或谋划;
c.具体的学习方法可以用来达到一定的学习目的,完成学习任务,但不考虑最佳效益,而学习策略则是以追求最佳效益为基本点的。
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的联系表现在:
a.学习策略虽不同于具体方法,但它又不能脱离具体方法,学习策略的谋划最终要落实到学习方法上,借助学习方法表现出来;
b.只有那些经过学习者整体谋划之后启用的方法才会获得策略的性质,成为学习策略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否则,不动脑筋随意运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不属于学习策略的范畴。
②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用来调节自己内部注意、记忆、思维等过程的技能,其功能在于使学习者不断反省自己的认知活动。
认知策略的学习有助于学习策略的发展,但认知策略并不等同于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比认知策略更广的概念。
③学习策略与元认知
元认知是指任何以认知过程及其结果为对象的知识,或是任何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是对认知的认知。
元认知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三种成分。
元认知和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
a.学习策略是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元认知知识,它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以及资
源管理策略。
元认知过程则是指在工作记忆中进行的、运用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元认知知识(包括学习策略知识)来管理和控制认知活动的过程,它包含监视和调节的过程。
b.元认知过程是使用学习策略的过程,元认知能力则是指执行这一控制的能力,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的动态过程的静态知识,而元认知过程则是使用静态知识的动态过程。
2.学习策略的分类
(1)麦基奇的分类
麦基奇等人认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部分。
图8-1麦基奇等人的学习策略分类
(2)丹塞雷的分类
丹塞雷等人提出了MURDER学习策略。
MURDER是一个缩写词,M代表情绪调整(mood-setting)和维持(maintenance),U代表理解(understand),R代表回忆(recall),D代表消化(digest)和细节(detail),E代表扩展(expand),最后一个R代表复习检查(re-view)。
丹塞雷认为,学习策略由两个策略系统构成:
①基本策略系统。
基本策略系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认知活动,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赖以应用的主导性策略。
②支持策略系统。
支持策略系统则是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适宜的认知后气氛,使
已有的学习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性策略,保证学生有效地完成基本策略。
图8-2丹塞雷的学习策略分类
(3)奥克斯福德的分类
奥克斯福德认为,学习策略包含下列五个层面:
①元认知策略,用来帮助学生计划、管理以及评估学习过程的策略;
②情感策略,用来提高学习兴趣和态度,例如多给正面鼓励和反馈;
③社会策略,用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一方面可提高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透过合作学习增进理解能力;
④记忆与认知策略,用来增强记忆与思考能力;
⑤补偿性策略,用来与学习者沟通,帮助学生克服知识上的不足。
(4)我国学者皮连生的分类
皮连生认为,可依据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讲学习策略分为:
①促进选择性注意的策略,如自我提问、做读书笔记、记听课笔记等;
②促进短时记忆的策略,如复述、笔记、将输入的信息形成组块等;
③促进新信息内在联系的策略,如分析学习材料的内在逻辑结构和组织结构,多问几个为什么等;
④促进新旧知识联系的策略,如列表比较新旧知识的异同,把新知识应用于解释新的例子等;
⑤促进新知识长期保存的策略,如记忆术、双重编码、提高加工水平等。
二、通用学习策略
1.理解和保持知识的策略
理解和保持知识的策略主要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1)复述策略
复述策略是为了在记忆中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重复识记的策略。
在某些简单任务中,可以口头重复这个新记材料进行维持性复述;而对于某些复杂的任务,我们需要依据“遗忘规律”来组织自己的复述,以将新学的材料保持在长时记忆之中。
(2)精加工策略
精加工策略是指通过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并应用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信息合理化。
具体包括:画线法、笔记法、卡片法。
①画线法
画线能使学生快速找到和复习课文中重要的信息,要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画线法的训练。
②笔记法
记笔记是阅读和听讲中用得较为普遍的精加工策略。
学生借助笔记既可以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维持学习注意和兴趣,又有助于概括新的知识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③卡片法
将要记录的内容写在卡片上,既有利于归类存放,又有利于存取、批注。
它广泛应用于零散资料的收集,是非系统性自学最适宜的笔记形式。
(3)组织策略
组织策略是指将学习材料分成一些小的单元,并把这些小的单元置于适当的类别中,从而使每项信息和其他信息联系在一起。
具体包括:列提纲、制作结构网络图。
①列提纲
列提纲是以简要而关键的语词写下主要和次要的观点,以金字塔的形式组织材料的要点,每一具体的细节都包含在高一级水平的类别之下,以此对材料进行简化。
提纲一般是材料中的精华部分,它可以减轻记忆负担,提高记忆效率。
②制作结构网络图
制作结构网络图就是制作关系图,用以图解各种知识点是如何相互联系的,也就是先提炼知识点然后图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制作结构网络图的过程就是组织材料、建立记忆检索框架的过程。
在作关系图时,应先识别主要知识点,然后识别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再用适当的图解来标明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结构网络图比列提纲更简明、形象,更能体现上下层次之外的各种复杂关系。
2.问题解决策略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是知识掌握的最终目的。
从问题表征到解题过程全面展开,都有很多策略。
(1)问题表征策略
①内隐表征
内隐表征是在分析和理解问题的条件、要求、障碍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形成整个问题的结构的策略。
可采用的主要方法有:认真读题、熟悉题意;复述要点、深思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