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数学必修一对数与对数运算导学案

高一数学必修一对数与对数运算导学案

高一数学对数与对数运算导学案课题:《2.2.1 对数与对数的运算(1)》编写:审核:时间:一、教学目标1、理解对数的概念;2、能够说明对数与指数的关系;3、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教学重点:对数的概念,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对数概念的理解. 二、问题导学(一)指数函数检测1. 625的4次方根是,(122--⎡⎤⎢⎥⎣⎦= . 2. .已知1122a a-+=3,则1a a -+= ;(2)22a a -+= ;(3)33221122a aa a ----= . 3. 化简3225()4-=;= ;2115113366221()(3)()3a b a b a b -÷= .4.函数xy 523-=的定义域为 ;值域为 .5.已知函数11)(+-=x x a a x f (a >1).(1)判断函数f (x )的奇偶性;(2)求f (x )的值域;(3)判断f (x )单调性并证明. (二)新知识1、对数的概念三、问题探究问题1:假设200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a 亿元,如果每年平均增长8%,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总值是2002年的2倍?()?2%81=⇒=+⋅x a a x也就是已知底数和幂的值,求指数.你能看得出来吗?怎样求呢? 新知:1. 对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N a x =)1,0(≠>a a ,那么数 x 叫做以a 为底 N 的对数. 记作 ,其中a 叫做对数的底数,N 叫做真数. 2. 对数与指数的关系.一般地,如果(a >0, a ≠1)的b 次幂等于N ,就是N a b =,那么数b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b N a =log ,3. 常用对数.我们通常将以10为底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并把常用对数10log N 简记为lg N例如:5log 10简记作lg5; 5.3log 10简记作 .4. 自然对数.在科学技术中常使用以无理数e=2.71828……为底的对数,以e 为底的对数叫自然对数,并把自然对数N e log 简记作N ln⇔=N a b例如:3log e 简记作3ln ; 10log e 简记作 .反思:1.是不是所有的实数都有对数?b N a =log 中的N 可以取哪些值?负数与零是否有对数?为什么? 2.=1log a , =a a log .3.底数的取值范围是 ,真数的取值范围 .4.=na a log ,=n a a log .【典型例题】例1.将下列指数式写成对数式,对数式写成指数式.(1)62554=; (2)73.531=m)( ; (3)416log 21-= ;(4)303.210ln =.例2.求下列各式中的x 的值.(1)32log 64-=x ; (2)68log =x ; (3)x =100lg ; (4)x e =-2ln .例3.计算.(1)27log 9; (2)81log 3; (3)125log 5; (4)()()32log 32-+.例4(全程设计例1) 四、课堂训练(全程设计42页1-6题) 五、自主小结六、课后反思课题:《2.2.1 对数与对数的运算(2)》编写:审核:时间:一、教学目标1、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2、理解推导这些法则的依据和过程;3、能运用对数运算法则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运用对数运算法则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推导这些法则的依据和过程。

二、问题导学 (一)检测:1. 若2log 3x =,则x =( ).A. 4 B. 6 C. 8 D. 92. )23(log )23(+-= ( ).A. 1 B. -1 C. 2 D. -23. 对数式b a a =--)5(log )2(中,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5)-∞ B .(2,5) C .(2,)+∞ D . (2,3)(3,5)4.若1)12(log -=+x ,则x =_____,若y =8log 2,则y =_____.5. 计算:(1))223(log )12(++; (2)625log 35(二)复习:1.对数定义:如果N a x =(0,1)a a >≠,那么数 x 叫做 ,记作 .2.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N a x =⇔ .3.幂的运算性质.(1)n m a a = ;(2)nm a )(= ;(3)nab )(= .三、问题探究:问题1:由q p q p a a a +=,如何探讨)(log MN a 和M a log 、N a log 之间的关系?设p M a =log , q N a =log ,由对数的定义可得:p a M =,q a N =∴q p q p a a a MN +==,∴q p MN a +=)(log ,即得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问题2:1、对数运算性质.如果1,0≠>a a ,M > 0, N > 0 有:(1)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 (2) ;(3))(log log R n M n M a na ∈=.反思:1.自然语言如何叙述三条性质?2.性质的证明思路.3.对数的运算性质可否逆用?问题3【典型例题】例1.用x a log ,y a log ,z a log 表示下列各式.32log )2(;(1)log zyx zxyaa .例2.计算.(1)25log 5; (2))24(log 572⨯; (3)5100lg ; (4)1log 4.0.例3.计算.(1) 18lg 7lg 37lg214lg -+-; (2) 5lg 2lg )5(lg 2⋅+.例4.已知3010.02lg =,4771.03lg =, 求108lg .四、课堂练习(全程设计变式题)五、自主小结六、课后反思课题:《2.2.1 对数与对数的运算(3)》编写:审核:时间:一、教学目标1. 了解对数的换底公式及其推导;2. 能应用对数的相关公式进行化简、求值、证明; 3.运用对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运用对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能应用对数的相关公式进行简单的化简、求值、证明. 【预习指导】 二、问题导学(一)检测1. 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A .222log (35)log 3log 5÷=-B .222log (10)2log (10)-=-C .5log 3log )53(log 222⋅=+D .3322log (5)log 5-=- 2. 如果c b a x lg 5lg 3lg lg -+=,那么( ).A .x =a +3b -cB .35abx c= C . 35ab x c = D .x =a +b 3-c 34. 计算(1)15lg 23= ; (2) =+27log 3log 99 .5. 计算(1)2lg 2lg 2lg5lg5+⋅+; (2)(二)1、对数的运算法则如果 a >0,a ≠ 1,M >0, N >0 有:=)(log MN a ,=NMalog ,=n a M log . 三、问题探究1.对数的换底公式:aNN b b a log log log =;证明:设 a log N = x , 则 x a = N .两边取以b 为底的对数:N a x N a b b b xb log log log log =⇒=从而得:a N x b b log log =∴ aNN b b a log log log =.2.对数的倒数公式:ab b a log 1log =;3.对数恒等式:N N a na n log log =;N N a mn na m log log =;1log log =⋅a b b a .反思:如何证明对数的倒数公式和对数恒等式?(利用换底公式)【典型例题】例1.20世纪30年代,查尔斯.里克特制订了一种表明地震能量大小的尺度,就是使用测震仪衡量地震能量的等级,地震能量越大,测震仪记录的地震曲线的振幅就越大.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里氏震级M ,其计算公式为:0lg lg M A A =-,其中A 是被测地震的最大振幅,0A 是“标准地震”的振幅(使用标准地震振幅是为了修正测震仪距实际震中距离造成的偏差).(1)假设在一次地震中,一个距离震中100千米的测震仪记录的地震最大振幅是20,此时标准地震的振幅是0.001, 计算这次地震的震级(精确到0.1); (2)5级地震给人的振感已比较明显,计算7.6级地震最大振幅是5级地震最大振幅的多少倍?(精确到1)例2.计算. (1);25log 20lg 100+ (2)3log 12.05+; (3)4log 16log 327.例3.已知 2log 3 = a , 3log 7 = b ,用b a ,表示42log 56.例4. (全程设计44页例3)四、课堂练习(全程设计45页1-6题)五、自主小结六、课后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