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铁高温季节施工方案正式版

地铁高温季节施工方案正式版

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地铁高温季节施工方案正式版地铁高温季节施工方案正式版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编制说明(一)编制目的为切实保障本工程施工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努力改善施工作业人员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有效预防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同时加强对易燃易爆等材料的保管,防止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确保工地安全生产,以及根据温度监控信息,调整施工和养护方案,确保混凝土、砌体施工质量,模板、方木缝材料的存放,尽量避免混凝土裂缝、模板翘边等现象产生,特制订本施工方案。

(二)编制原则1、严格贯彻“安全第一、质量为本”的原则。

确保工程安全、质量,满足施工总体工期及节点工期要求,全面兑现施工承诺。

2、确保工程自身安全为前提,同时在确保沿线管线和邻近建筑物安全的条件下,进行施工部署,制定施工方案、方法及技术措施;3、严格执行佛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项目施工的文明、环保、安全、卫生健康等有关管理条例的要求,树立良好的工程形象和社会形象。

4、坚持“以人为本,文明施工”的原则,在夏季高温时期灵活调整工作时间,做好高温防护,保证施工人员健康。

5、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组织工程施工。

(三)编制依据1、xx市城市轨道交通x号线一期工程xx标工程各工点施工图;2、《xx市城市轨道交通x号线一期工程地质工程勘察报告》和现场踏勘的相关情况;3、xx市区在安全文明施工、工地保安、环境保护、交通疏解等方面的规定4、《xx轨道交通x号线xx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5、适用于本工程的标准、规范有:《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版);《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210-2001);《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50107-2010);《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2005);《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GB50656-201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11/490-200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二、工程概况(一)工程简介本标段为xx省xx市城市轨道交通x 号线xxx标工程,施工范围包括4站4区间,即xx站~xx站盾构区间、xx站主体及出入口、风亭风道等附属结构、xx站~xxxx站盾构区间及明挖区间、xxx站主体及出入口通道、风亭风道及冷却塔等附属结构、xx站~xx站盾构区间及明挖区间、xx站主体及出入口、风亭风道等附属结构、xx站~xx站盾构区间、xx站主体及出入口、风亭风道及联络通道等附属结构。

工程范围示意图见图2-1。

图2-1 工程范围示意图(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1、不良地质(1)人工填土本场地普遍分布有素填土及杂填土素填土:广泛分布于全线地表,多分布于现状道路混凝土路面以下,为软基处理时置换填土,成分填填中粗砂为主,厚度0.50~9.50m,力学性质一般;部分地段为填黏性土、填淤泥质黏性土,处于自重固结沉降中,厚度较大,局部可达12.0m,力学性质较差。

杂填土:主要由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混黏性土、砂土、碎石等组成,番村站(YCK33+510~YCK33+620)段分布,厚度1.0~4.0m,无规律地分布于沿线地表。

场地回填土成份复杂,土质不均,呈松散状或稍经压实,受填筑时间和填筑厚度的影响,平面上不同位置、不同深度处的素填土受到的重力压密作用程度不同,这样的土层抗剪强度较低、土质松散、渗透性大,对土方开挖、基坑支护结构施工均有影响,为基坑支护不利土层,基坑支护中应做相应的加固处理或换填。

2、残积土和风化岩石湾站(不含)至湾华站段内基岩为下第三系、白垩系的泥岩、砂质泥岩、泥质砂岩及砂岩。

由于下第三系基岩成岩时代晚,岩质软,以泥质胶结为主,岩石风化作用较强烈,差异风化现象明显。

本场地下伏砂岩、泥岩,存在软弱夹层现象,表现为中风化岩中存在强风化软弱夹层现象,设计、施工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总体上,场地内强风化岩、全风化岩和残积土广泛分布,厚度变化较大,均匀性较差,具遇水软化特点。

强风化岩具暴露时间长易开裂、泡水易软化等特点,基坑开挖时,应防止过长时间的浸泡及暴露,及时封闭。

2、水文地质(1)地表水、地下水类型及赋存线路附近河网密集,地表河水发育,水量丰富。

线路附近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层状岩类裂隙水两类。

松散岩类孔隙水广泛赋存于区内第四系土层中,主要含水层为砂层和圆砾层;层状岩类裂隙水赋存于下第三系的泥岩、粉砂岩、砂岩及砾岩中。

地下水易受地表水补给,水量丰富。

(2)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及动态特征场区地处亚热带海洋季风性气候区,雨水丰富,降雨量大于蒸发量,大气降雨是本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受降雨作用的影响,每年4~9月份是地下水的补给期,10月至次年3月为地下水的消耗期和排泄期。

场区总体地势较低洼平坦,且其周围河网密集,故丰水季节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也接受周围河水的补给,旱季则以潜流的方式向附近河道排泄;此外,本区地下水具径流强度较弱,径流途径短的特点。

层状岩类裂隙水主要受同一含水层渗透补给,同时也接受松散岩类孔隙水的越流补给。

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区内地下水动态变化具季节性,每年6~9月处于高水位期,9月以后随着降雨减少而缓慢下降,常在1月份出现水位低谷。

松散岩类孔隙水水位埋藏浅时,每次暴雨后即出现水位明显上升现象。

层状岩类裂隙水由于渗入补给时间较长,往往具滞后现象,区内基岩裂隙水的水位及流量高峰期普遍比雨季滞后约1个月,水位年变幅0.5~1.0m。

与大气降水关系密切,随季节变化大,受气象因素的影响明显,且浅部变化幅度大,深部变化幅度小,是区内各含水层地下水的动态变化的主要特点。

(三)主要工程数量本标段主要工程数量包括:xx盾构区间、xx站、xx区间盾构段、xx区间明挖段、xx站、xx区间明挖段、xx区间盾构段、xx站、xx盾构区间、xx站、以及xx 站x号线与x号线之间联络线、2个联络通道和3个联络通道兼泵房。

主要工程量见表2-1。

主要工程量表2-1三、高温季节施工管理措施(一)高温季节施工准备Xx位于中国xx省中南部,地处xxx腹地,东倚xx,毗邻xx,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时间长,温度高,光照强度高,对工程施工会产生不利影响,如混凝土开裂,模板翘边等现象,同时也会使施工人员发生中暑。

为防止这类现象发生,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对各项工程采取措施。

1技术准备(1)施工技术方案(措施)的制定必须以确保施工质量及生产安全为前提,具有一定的技术可靠性和经济合理性。

(2)制定的施工技术方案(措施)中,具有以下内容:施工部署,施工程序,施工方法,机具与材料调配计划,施工人员技术培训与劳动力计划,质量控制要点,检测项目等方面。

2生产准备根据制定的进度计划安排好施工任务及现场准备工作。

3资源准备根据制定的计划组织好保温材料、施工仪表、消防器具及职工劳动保护用品等的准备工作。

项目部应提前准备以下物品以备使用:感冒药、发烧药、腹泻药、消炎药等治疗药品及仁丹、十滴水、正气水、菊花茶、降火凉茶、绿色保健食品4 施工组织管理为保证夏季施工期间高温对人员及工程施工不造成影响,发生情况能够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处理,保证本项目的施工安全,项目部成立高温季节施工领导小组。

(1)人员配备组长:xx副组长:xx xx xx xx成员:xx xx xx xx(二)高温季节施工主要的技术措施1 主要分部分项工程高温季节施工措施(1)混凝土工程夏季气温高、湿度低、干燥快,由于新浇筑混凝土可能出现凝结速度加快、强度降低等不利影响,这时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修整和养护等作业时需要特别细心。

正确地分析出现不利影响因素的原因,进而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以消除不利因素或使之降到最低程度。

认真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混凝土浇捣前必须使木模吸足水分,遇到面积较大时,要用草包加以覆盖,并洒水保持混凝土湿润,一般养护时间: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七昼夜;尽可能采取带模洒水养护,免受曝晒。

1)混凝土拌制及运输①根据高温季节施工要求,配制高温季节施工混凝土配合比。

使用减水剂或以粉煤灰取代部分水泥以减小水泥用量,同时在混凝浇筑备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大骨料粒径。

②需要较高坍落度的混凝土拌合物时,使用高效减水剂。

减少坍落度损失。

高效减水剂还能够减少拌合过程中骨料颗粒之间的摩擦,减缓拌合筒中的热积聚。

③根据混凝土拌合物的运输距离,采用缓凝剂控制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④向骨料堆中洒水,降低混凝土骨料的温度;如有条件用地下水或井水喷洒,冷却效果更好。

经常检测砂石料含水量,根据批复的理论配合比,调整施工配合比。

⑤在高温季节或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可以用冷水或冰块来代替部分拌合水。

大体积混凝土拌和物的出机温度、浇筑温度及浇筑时的气温应进行监测,并作好施工记录,保障混凝土出机、入模温度不得大于30℃。

混凝土泵管上可覆盖土工布等保水材料并经常洒水保持湿润,以减少混凝土拌合物因运输而造成温度回升;对高强度混凝土最好选择在夜间或阴天施工,如时间无法安排,可采取以下措施:a. 在现场搭设混凝土输送车使用的遮阳棚;b. 在混凝土泵垂直管上包敷30mm厚湿水海绵,在暴露阳光下的水平管上同时敷盖温水麻袋;c. 在混凝土拌合物中加冰水,以降低混凝土浇注后产生的高温。

①对于高温季节里长距离运输混凝土的情况,可以考虑搅拌车的延迟搅拌,使混凝土到达工地时仍处于搅拌状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