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五章_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
第五章_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
平顶山学院师范教育学院 王淑宁
• 五、家园共育 • (一)家长向孩子介绍自己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职业、生 日和兴趣爱好等,并帮助幼儿填写“爸爸基本情况调查 表”。 • (二)家长可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向孩子介绍各种职业 的特点,如通过介绍电视中的人物来帮助幼儿了解不同的 职业,或者在逛街时向幼儿介绍,或者带领幼儿参观自己 的工作单位。 • (三)父亲在家多与孩子交流、沟通,让孩子感受爸爸的 爱,同时家长也要把能代表父子之间最亲密的时刻用照片 或录像记录下来,以便幼儿来园分享。 • (四)在家鼓励孩子帮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为爸爸 捶捶背、端杯水、拿鞋等之类的事。 • (五)与孩子一起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增加和孩 子间的亲近感,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和表现。
(3)结束部分。
• 活动最后教师可以进行简单的总结、评价, 并引导幼儿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活动。教师应 该认识到,完成时社会性教育往往不是通过 一次活动就能完成教育目标的,所以,在活 动的最后最好能让幼儿留下思考或提出后续 要求,使本次教学目标能更好地向游戏、生 活、家庭延伸,更好地使知识与实践联系。
平顶山学院师范教育学院 王淑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根据主题发展的进程进行架构
• 这是一种根据儿童的行动逻辑来进行主题 设计的方法,它和其他方法相比是教师在 选择和编排活动时更具有逻辑性和顺序性。 通常非常适合一些有关节日或突发事件生 成的小主题。如学雷锋的主题活动可按照: 调查、语言、歌曲、图片、实践、美术、 环境布置、比赛的线索来展开。
(三)整合性原则
• 应把社会性发展和儿童的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感知能力 等的发展结合起来 • 还应重视对不同领域教学中社会性发展因素的挖掘,在不 同领域中整合社会性教育。
平顶山学院师范教育学院 王淑宁
二、设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应掌握的信息
(一)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方面的信息掌握
• 1、了解不同儿童的个性特征 • 2、了解儿童的不同发展需求
• 这是教育的主要环节,要掌握的知识、需体验的情 境、应该练习的行为都应该在这个部分呈现。要达 成知识维度的目标可以运用讲授、谈话、演示等方 法进行。要达成能力维度的目标可以运用示范—— 模仿、练习——反馈的方法进行。要达成情感维度 的目标可以运用体验、扮演、鼓励、强化等手段进 行。
• 在本环节,教师设计中要重点注意提问的设计和活 动方式的设计。提问要清晰,有针对性。活动方式 要顾及大部分的幼儿,又要正视幼儿的个体差异, 使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都能得到较充分的发 平顶山学院师范教育学院 王淑宁 展。
平顶山学院师范教育学院 王淑宁
5、从核心品格概念出发的整合性架构 • 这是由美国学者Teresa Henkle Langness】 (美)特蕾莎· 朗格内斯提出的一种品格教育主 题架构模式,它通常从某一核心品格概念出 发,围绕这一核心品格学习,将道德教育、 科学与语言教育、艺术教育、冲突教育与服 务教育的内容整合在一起。这种主题架构为 教育者有意识地进行系统深入的品格教育提 供了参考。
平顶山学院师范教育学院 王淑宁
平顶山学院师范教育学院 王淑宁
第三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区域活 动与教学活动的设计
•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
• 一份完整的教案应该包括活动名称、适用年龄、 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等 几个部分。
• (一)教学活动目标的设计 • 1、教学目标的结构: • 知识、能力、情感
平顶山学院师范教育学院 王淑宁
(三)主题内容的选择
• 在选择主题内容时应重点抓住儿童日常生活 中能接触的事物,使教育能体现对儿童生活 的影响。 (四)活动方式的确定
• 应根据不同教育内容的性质灵活地确定活动 方式。活动的方式要充分关注儿童的实践与 体验。最好是贴近儿童生活、联系儿童生活、 表现儿童生活,能让孩子身临其境,积极参 与的方式。
平顶山学院师范教育学院 王淑宁
• 亲亲爸爸 • 一、主题介绍 • 小班自由活动时间,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在议论着,仔细一 听我们发现他们在谈论自己的爸爸,有的孩子说:“爸爸 每天都来接我,爸爸很爱我!”有的孩子说:“我过生日, 爸爸给我买大大的蛋糕,我爸爸也很爱我。”还有的孩子 说:“我爸爸的车很漂亮。”……小班的孩子刚脱离家庭 环境来幼儿园体验集体生活,为了让幼儿在幼儿园感受到 “爸爸”的爱、感受到家的温暖,眼看父亲节也要到了, 我们便萌发了开展“亲亲爸爸”这个主题的想法。设计本 主题的目的就是想让孩子们初步了解父亲节的由来及意义, 知道爸爸从事的职业、爸爸的生日、爸爸的爱好等等。小 班幼儿年龄小,爱模仿,我们让孩子亲近爸爸,进一步真 切地感受爸爸的爱,并通过开展给爸爸制作礼物,帮爸爸 画像和为爸爸过生日等活动,激发孩子爱爸爸,关心家人 的情感。 平顶山学院师范教育学院 王淑宁
• 儿童社会性教育的形式: • 教师设计的单个教学活动 • 有机地组合相关联的一组 活动设计成社会性主题方案
平顶山学院师范教育学院 王淑宁
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题方案的设 计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题方案设计的概述 • 1、社会性主题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
• 各种活动的开展都应围绕“主题”
• 2、社会性主题活动包括多领域、多类型的活动
平顶山学院师范教育学院 王淑宁
(二)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 1、教学准备: • 物质、经验准备与情感准备 • 2、过程设计: • (1)开始部分
• 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激发幼儿活动 主动性的重要步骤,具体方法有讲述故事、 出示教具、猜谜、做小游戏、看表演等。
平顶山学院师范教育学院 王淑宁
(2)展开部分。
(二)关于教育目标与内容方面的信息掌握
• • • • 1、教育目标的准确性 2、教育内容的价值性 3、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关系 4、了解社会发展带来的教育新要求
平顶山学院师范教育学院 王淑宁
(三)关于教学资源方面的信息掌握 • 1、当地资源信息 • 2、家庭资源信息 • 3、幼儿园自身资源
平顶山学院师范教育学院 王淑宁
四、主题方案设计实例
平顶山学院师范教育学院 王淑宁
• 三、主题目标 • (一)了解自己的爸爸,知道爸爸的姓名、生日、 职业和兴趣爱好。 • (二)通过亲子活动和家园互动,孩子能在欢快的 气氛中感受爸爸的爱,亲近爸爸、喜欢爸爸。
• (三)在熟悉爸爸的基础上,初步学会用语言来描 述不同状态下的爸爸,如生气时的爸爸、有趣的爸 爸、好爸爸、坏爸爸等。 • (四)观察爸爸不同衣服上的扣子,学会初步的分 类。
平顶山学院师范教育学院 王淑宁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活动性原则
• 注重把社会知识、行为规范与儿童自身的实际生活联系起 来,同时在活动中有意识地为儿童创造社会性实践的机会。
(二)发展性原则
• 活动设计既符合儿童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儿童长远发展,目标指向要 既有利于儿童掌握当前的社会规则和交往技能,又有利于儿童提高对 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
• 围绕主题开展活动可以以认知为主、也可以以技能训练为主、可以以 语言为主…..
• 3、社会性主题活动具有递进性
• 遵循儿童社会性行为知—情—意—行相统一协调的发展进 程。
平顶山学院师范教育学院 王淑宁
二、主题方案设计的基本步骤
(一)主题的确立 1、从传递社会知识经验的角度设计主题 2、从规范儿童行为技能的角度设计主题 3、从儿童生活事件中挖掘主题 4、从儿童问题行为中生发主题 (二)主题目标的设计 主题目标要重点突出,简要、明白、确切,富有 针对性、有机性、系统性和整合性。
平顶山学院师范教育学院 王淑宁
(一)社会教育主题方案架构的基本思路 抓住认知—体验—积累—实践—迁移这几个社会教 育的基本要素。 (二)社会教育主题方案中的基本要素分析 1、引发认知 激发儿童认知的兴趣,使儿童产生探究的冲动 2、情感体验 3、实践尝试 4、经验积累 5、情感迁移
平顶山学院师范教育学院 王淑宁
• (五)在各种艺术活动中,体验和同伴一起合作的 乐趣,并初步学会回报爱。
平顶山学院师范教育学院 王淑宁
• 四、环境创设 • (一)设立“宝宝的家”专栏,把幼儿从家里带来的全家 福照片在此专栏集体展示,引导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幸福 的一家。 • (二)通过开展“亲亲爸爸”大赛,来搜集爸爸和我亲密 时的照片,如:爸爸帮我洗澡、穿衣;爸爸、妈妈为我过 生日;我为爸爸檫鞋、亲吻爸爸等等,在家园区集体展示, 让幼儿感受爸爸对自己的爱。 • (三)引导幼儿画心中的爸爸,为爸爸制作简单的礼物, 然后在教室的美工区展示,让幼儿通过介绍自己的作品来 表达对爸爸的爱,并加强同伴之间的交流。 • (四)在活动室的游戏角设置“我来当爸爸”区域,投放 衬衫、领带、手机模型、鞋子等有关爸爸的物品或半成品, 丰富活动内容。 • (五)设置“好玩的扣子“操作区,投放缝上扣子的大树、 房子、爸爸、妈妈、宝宝,练习扣扣子。
第五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 育活动的设计
平顶山学院师范教育学院 王淑宁
• 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 概述 • 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题方案 的设计 • 第三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区域活动 与教学活动的设计
平顶山学院师范教育学院 王淑宁
• 学习目标: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 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 育主题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学前儿童 社会教育区域活动与教学活动的设计方 法。 •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学前儿童社会 教育活动设计的方法与思路;难点是学 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原理。
平顶山学院师范教育学院 王淑宁
2、根据主题内涵的不同维度进行架构 • 即首先对主题内涵进行分析,按照不同层面 和内容的维度去展开主题。这种方法的优点 是可以避免说教,把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要 素更好地隐含到主题中去。教师也比较容易 根据主题的特质来设计主题,挖掘社会教育 的契机,从而使教育不着痕迹。 • 如:小班的“宝贝”这一主题,可以从“我 是宝贝”—— “宝贝相亲相爱”—— “我 身上的宝贝”——“吃的玩的用的宝贝”这 四个维度进行分解。 平顶山学院师范教育学院 王淑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