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讲《弟子规》第十九讲

精讲《弟子规》第十九讲

精讲《弟子规》第十九讲(2012-08-14 19:36:44)转载▼标签:分类:东魁著作文化我们大家接着上一堂课讲“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我们现在社会人与人之间攀比心、好面子的这种心理还是很重,我们经常会攀比我们穿的衣服是什么品牌,甚至我们吃的鲍鱼、鱼翅价值多少钱。

我们在攀比心中,助长了自私自利的念头,导致为人处世时,会看轻夫妻感情。

看轻夫妻感情,我们从什么地方看呢?离婚率极高啊。

我最近有一个朋友跟我说,说社会调查发现,中国境内也出现早上领结婚证,下午离婚的事情了。

过去好像认为是国外的事情,现在中国也有了。

我们被物质蒙蔽了人原有的这种善念,就像《三字经》上讲的“人之初,性本善”,我们本善的心没有了,为什么没有了呢?攀比心啊。

就像我跟朋友聊天的时候讲,我说富人也可怜,为什么也可怜?我一个朋友就讲了,现在的孩子攀吃攀穿,比吃穿、比牌子,年纪小小,银行卡口袋里都装满了。

给孩子灌输的这种竞争思想,这种思想就会变成什么呀?对父母他也要赢,跟姐妹之间他也要赢,就灌输了一个利欲熏心之心。

那有利益了,这个心能安抚;没有利益,怎么办?除害啊。

我最近这几天就碰到一个母亲,凡是市场上有名的衣服,好的造型,她都花钱给儿子买。

在有一次家长会的时候,老师就提建议了,说您的孩子不像学生。

这个母亲就问老师了,为什么不像学生啊?老师说,你儿子打个耳环,染着头发,经常穿的衣服都像是社会上闲散人员穿的衣服。

她母亲就开始和老师辩论了,说你这老师太迂腐了,现在年轻人要彰显自己的个性,他戴耳环多有个性啊,你为什么能记住我儿子?全班有几个学生戴耳环?老师说没有,就你儿子一个。

她母亲又说那不是好事情?你永远记住他了。

明明有个性,你又说我们家孩子像社会闲杂人员,不行,我要去教委举报你。

老师一想怎么办?不理睬了。

当这个母亲做生意赔钱以后,急得生病了。

她的孩子天天除了伸手要钱以外,别的没有,她才逐渐后悔,才明白她给她孩子过去灌输的就是攀比之心,我们为人父母在教育子女上面,错了不能怪孩子。

父母一身就兼三职,做之君、做之亲、做之师。

只有我们把这三个责任落实到位,您教育出来的孩子才能真正做到养父母心、养父母志、养父母身啊。

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孩子不孝顺,很多孩子比品牌,错在谁啊?错在父母啊。

我们能不能以身示教?我们不能。

我最近去过很多学校,去学校以后,看看校风。

一般中午的时候,我会去学生食堂吃饭,就我一个人去,因为老师去了看不到真实的东西。

我会看什么呀?我会看这个学校乱扔饭菜的人有多少,那十个里要有七个,这个学校的学生难教啊。

为什么呀?70%都不知道父母的钱来之不易,全部浪费了。

第二,我会去学校的操场,看一下他学校操场的整洁程度。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个学校的学生,整体素质修养有多少。

我们不要认为这是小事情,现在的很多企业家非常有聪明智慧,我昨天就遇到一个领导,中石油的,他专门负责中石油招聘这一方面。

他说他的应聘只有一个法宝,凡是应聘来的人,他第一个会问,请问您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凡是知道父母生日的人,他会考虑留下,即使学历弱点都没事儿。

他也说,现在有生活技能的人很多,真正有德行、有技能的人很少。

一个子女,如果连自己的父母生日都记不得,那么第一,肯定不细心,做工作会马虎;第二,肯定没孝心,一个没有孝心的人会为了利益之事损害集体利益;第三,你看他学历很高,但修养、德行不到位,高学历、高犯罪率呀。

我们就可以看到,在攀比衣服、饮食的这个过程中,虽然是孩子的过错,但为人父母罪不可恕。

如此聪明的孩子被毁掉了,我们把国家的栋梁毁掉了,把家族的人脉毁掉了。

你虽说有后人,还不如没有,祖先觉得丢人啊。

所以“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我们要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现在社会上讲究奢侈豪华现象,讲究攀比现象真是严重到了极处,不仅仅非常普遍,还很快被社会上的人认可。

真是如此,被人慢慢认可,善恶不辨。

这种风气下,现在学校里非常小的孩子都有攀比心,我儿子去学校以后我就有这个感觉。

他的一个同学,才2岁多的孩子,告诉他说爸爸开车送我来的。

我们家儿子听了就给人家撒谎了,说什么呀?说我爸爸也开车送我来的。

实际哪有,我不会开车啊。

你看,2岁多的孩子都有如此重的奢侈、攀比心思,小学、初中、高中严重到了什么样子?当然,我们还会观察到,老师也一样被污染了。

老师只要看着孩子的父母开奔驰、宝马、奥迪车来了,对这个孩子都是非常客气。

一旦骑自行车、走路送孩子的,老师都是爱问不问的。

要不我说,现在除了《弟子规》能刹住这股邪风以外,别的已经很难了。

所以我发了一个愿,时时讲孝道,处处讲孝道,分分念孝道,秒秒落实孝道,只要在有生之年,我就会把孝道给推广开。

要是不推广开,我觉得去世以后面对不了炎帝和黄帝两位老祖先。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建立在什么地方?孝道上面。

这是我们现在火烧眉毛的急事。

一旦连孝道如此深厚的德行根基,都被推倒、毁灭掉,你再看,我们人过的就不是人的生活了。

兄弟姐妹之间可以说没有亲情,父子、父母之间除了利益也不会有亲情。

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这一块就延伸到我们做之君该起的作用,为什么呀?我们要观察孩子,你在赞美他的时候他是不是很高兴?如果你在教育他的时候,他反犟,甚至有逆反心理,不愿意和你聊,你就知道了,他周围可能夸他的人太多了,于是接受不了别人对他的指责和教育。

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点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欢喜,那我们得到的结果是什么呀?坏朋友就会来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渐疏远退却了。

那我们为人父母,我们想一想交往的人,是牌友还是酒友?您在交往人的这个过程中,直接就会影响到你做之君的责任。

为什么呀?你在抽烟,孩子抽烟你没办法指教。

你指教他还给你说呢,你都抽呢,我为什么抽?遗传你的,你还管?你就哑口无言了。

所以我们做之君,职权干什么呀?施展不开,你有把柄在他手中。

如果你在打麻将,那孩子给你当什么呀?当军师,你就知道了,孩子以后打麻将超过你。

你要想教育他怎么办?你没办法。

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在个人处理朋友关系上面,我们要观察自己,是不是别人一夸我们,我们就得意忘形;一说我们不对,我们就开始耿耿于怀?这一点上,我们要做好了,就能真正在人生道路上遇到良师益友。

良师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充满聪明智慧,对家庭、对国家、社会都有益。

要是碰到益友呢?他会经常给你灌输为人子女、为人丈夫、为人儿女该尽的责任。

我们现在很多人就特别有意思,给我说,哎呀,秦老师你看,人家对我评论非常非常好,没有一个人说我不好的。

我就问他了,说你好的人你是不是请他吃过饭啊?他说是,我这个人非常好,每次吃饭我买单。

我说好,夸你好有人买单,我也夸你。

为什么不夸啊?有人请我吃饭,多好啊。

我又问他了,天天赞叹你的人,你是不是和他有利益关系啊?他说是啊,他做很多生意我给他帮的忙啊。

我说那就行了,夸夸你就傻了,你一傻就能给他帮助,一帮助他就发财,他肯定夸你。

他一听好像有道理。

我就问,还有谁夸你?他就不说了。

我说,你跟我说好多好多人,怎么说了两件你就不提了?他不说话了。

所以我们要明白,在夸你的时候,赞叹你的时候,您要有理智性。

第一,我想想,他夸的是不是真的我,名副其实吗?那如果是真的话,人家夸我,我们注意自己都有谦卑吗?我们要做得更好,人家是在鼓励我们。

那要是做得不好,就想想他为什么要夸我?如果是益友,他夸你是鼓励你,为什么呀?鼓励你以后要学好。

那要是恶友,他夸你干什么呀?因为你的身上有利可图。

不是看你的官帽子,就是看你口袋的钱包。

我们不能被人一夸就开始得意忘形,忘却了我们为人处世的原则。

而且,有人说你不好的时候,我们要喜啊。

我过去有这种毛病,别人一说我不好,我开始会很郁闷。

现在别人说我不好,我就感恩戴德。

为什么感恩戴德?我觉得这是良师益友啊。

他真正能提出来我人生的缺点,才能让我更圆满;他真正能指导出来我所犯的过错,才能让我不会再重犯。

要不我说,人在这个世间,在这个事情上面也在测我们这个人的心量。

我就碰到很多朋友真得对我很好,我记得我在北四环讲课提到《三字经》的有一段话说错了,有个朋友就比较细心,在网上专门帮我查,并改正了我的错误。

所以我特别感谢他,这么久了还记得他。

所以我们在为人处世上面,别人夸我们的时候,我们不要太喜;别人在指责我们的时候,我们也不要太过于生气。

这样良师益友才敢真正站出来。

你看这一段讲得多好,“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要不我经常就给几个老师讲,我说我在说话的时候,在聊天过程中,哪儿要是不对,你赶快纠正。

不然我讲错了害了别人,你们有过错啊。

我的老师就有意思,一周教我一次,非要晚上谈谈话,讲讲你最近怎么样?先鼓励,最后才慢慢慢慢纠正。

我的老师就给我提了两点,不管你以后讲课也好,和别的朋友聊天也好,切记两点,切机切理啊。

切机不切理等于胡说,你说的误导人,等于胡说。

为什么这么说?比如在场的都是大人了,你们肚子饿了,我非要给你们一人买个奶瓶冲壶奶让你们喝,别人说切不切机?切机啊,喝奶能肚子饱;可是不切理,大人抱个奶壶喝奶,别人不说这神经病啊,这个理上不通。

这是我老师做的比喻,我感触很深。

我还想呢,我要抱着我们家儿子奶瓶喝奶的话,那一定也是一个笑话。

第二他讲的,切理不切机本是闲谈,说你切理讲得确实很好,可是不切机等于闲谈,没用,说废话一样,哪有效果啊?本身他是小朋友,要玩耍呢,你非要拿个大学课本来,说你学习,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这小孩儿一看,说你骗人。

你看,你说的也切理,可是不切机。

老师对我说,你只要把握住这两个原则就行了,不懂千万别乱讲。

依附这个古圣先贤讲的东西落实,千万不要乱掺杂自己的思想和言词,对这个我感触很深。

要不有很多朋友说你讲什么?我说我什么都没讲,真没有讲,古圣先贤讲的,我重复了,内容全是人家原有的内容,例子是我亲身经历的,也没有我的意思。

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做之君的责任竖立起来,一定在交往朋友上面多听你的良师益友提建议。

这样我们才会德日进,过日少。

我的几个老师就比较慈悲,那是哲学也研究得好,国学也研究得好。

都是研究生、博士,有的是教授。

我是一周到这个老师家去一趟,一周到那个老师家去一趟,干什么呀?做汇报,我近期都做什么了,哪儿做得不是很对,您老人家要用您的这个学识和眼光给我指出来,缺点在什么地方。

所以我们没事可以找父母,尤其是为人子女的,找找父母,说爸爸,你看我最近是不是哪儿错了?我们会不会?我经常讲,真正在这个社会中不遇敌人和小人的人,都是会找自己错误的人。

就找自己的错,我哪儿错了?需要改正!别人骂我的时候,对不起我错了,一句话就不怒了。

再想想他骂我的原因,我肯定错了,不然哪能把人家激怒那么严重?连孔老夫子都讲三人行必有我师。

那我们要找益友,找良师来就是找老师、找朋友提意见,把我们的浮躁的心、高傲的心给降服住,不然就会被社会大流所同化,益友就少了,良师就远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