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gb//tc/biodiversity/reserve_ highlights.asp1生态监察生态监察作为本港首个建筑在补偿湿地上的大型设施,持续定期检讨公园内的各种生态环境及建设是否能够切合野生动植物的需要是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收集公园内野生动植物的多样性、分布,以及其行为习性的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提升生态管理措施。
在2011年,香港湿地公园共进行了124次生态监察调查。
直至2011年年底,保护区内录得的鸟类物种数目已累积达238种,水禽或依赖湿地的鸟类占鸟类物种总数约47%。
除了鸟类外,保护区内还录得多种其他生物,尤其是与湿地有密切关系的蜻蜓、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
区内录得的蜻蜓、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种类的累积数目分别为50种、9种和27种。
我们亦于保护区内广植蝴蝶的寄主植物和蜜源植物,区内共累积录得蝴蝶 153种。
鸟类进行鸟类普查时,我们会沿着特定的路线,于指定的观察点观察及聆听,记录鸟类的品种及数量。
此外,我们在部分人工巢箱内装有小型摄录机,用以记录雀鸟使用率,以及在不影响「巢箱住客」的情况下监察它们。
两栖类及爬行类大部分两栖类及爬行类动物的行踪比较隐蔽;两栖类喜欢在黄昏时分出没,爬行类则喜欢藏身于隐蔽的地点如沟渠、枯叶堆中和倒下的树干等。
任务人员会沿指定的监察路线,集中在它们可能出没的生境观察,还需要于两栖类动物的繁殖地点分辨它们的鸣叫声。
淡水鱼类由于淡水沼泽的水体面积较大,加上部分鱼类喜欢到较深水处活动,所以除了近岸观察外,任务人员还需要用刺网、鱼笼及网捕捉鱼类以作记录。
哺乳类我们在公园内设立了数个有红外线感应器的照相机,用以记录夜行哺乳类动物的出没。
只要恒温动物进入拍摄范围,感应器便会立即启动拍摄。
此外我们亦会定期设置陷阱诱捕小型哺乳动物如鼠类,一经辨认后,它们便会被立刻释放到野外。
昆虫跟大部分的昆虫一样,蜻蜓、豆娘和蝴蝶的品种和数量也会受到天气和气候的影响,使得昆虫普查成为季节性的任务。
进行普查时,任务人员沿指定的监察路线,利用望远镜点算沿途的蜻蜓、豆娘和蝴蝶。
植物每年我们均会进行植物普查任务,记录植物物种的生长周期、健康状况(如疾病、噬食等)、物种多样性以及群落的变化等。
任务人员沿着淡水沼泽的岸边设置样条,并定期调查样条内的植物分布和种类。
此外我们亦会在芦苇床上设置样方,抽样记录样方内芦苇的生长状况。
水质我们每月均会进行最少两次的水质监测,其间任务人员会量度水体的温度、混浊度、生化耗氧量、含氮基或磷基的化合物、盐度、酸硷度和溶氧量。
监测数据主要用来评定公园内人工湿地的水质及芦苇床的滤水功率,并确保公园适合成为各种野生动植物的栖息所。
生境管理计划2生境淡水沼泽淡水沼泽位于公园正中央,占地约10公顷,是公园内占地面积最大的湿地,也是最主要的景观之一。
淡水沼泽内包含各式各样的生境,吸引着各种不同鸟类,当中包含喜爱开阔水面的鸭和、活跃于浅水处的涉禽、习惯藏身于沼泽地、生性害羞的水鸟,以及栖息于小岛的鸭和鹭鸟等。
淡水沼泽除了是鸟类和鱼类理想的觅食和栖息地外,还是水生无脊椎动物的繁殖地。
红树林红树是指生长在热带及亚热带岸边的植物。
早在湿地公园落成之前,位处潮汐带河道的两侧已经遍布红树。
为了让游客能够对红树林有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在河道的中间架设浮桥,浮桥横越红树林,让游客可以近距离观赏红树及栖息其中的动物。
红树有与别不同的结构和机制,能适应潮汐带的恶劣生长环境,因此,红树林不单为弹涂鱼和招潮蟹等野生动物供给食物,还成为许多生物理想的栖息和繁殖地。
潮间带泥滩潮间带泥滩主要是指海洋和陆地交接,以泥土为基质的地方。
公园内的泥滩占地5公顷,模仿后海湾的潮间带泥滩而建。
泥滩主要用以吸引各类型的涉禽,特别是过境迁徙的水鸟。
跟其他海岸环境一样,泥滩也会受到潮汐的影响,被潮水淹没或外露,因此我们在泥滩旁设置水闸,控制潮水的进入和排出,从而控制泥滩内的水位高低。
每当潮涨,后海湾的泥滩被潮水淹没时,公园的泥滩还可以维持较低水位,让各种水鸟在此觅食。
芦苇沼泽公园内的芦苇床占地1公顷,由砖块、蚝壳和大片的芦苇组成,主要用途是过滤从天水围区收集的雨水,为公园内的淡水沼泽提供水源。
此外,原野漫游径两旁亦有芦苇群落自然生长,形成大片的芦苇沼泽。
芦苇沼泽不但是许多野生动物的觅食场所,其茂密的枝叶更为许多动物如鸟类等提供隐蔽的栖息和繁殖地。
·林地早在公园落成前,公园范围内已有数片植林区。
通过悉心的规划和管理,我们于原有的植林区内栽种更多本地植物品种,以增加植物的多样性。
现在林地已经渐趋成熟,并成为林鸟和哺乳类动物的家园。
3植物淡水植物苦草 (Vallisneria natans): 苦草是香港的原生沉水植物,它的叶片长而柔软,像丝带般随水流摇曳生姿。
苦草的繁殖方法颇特别:它的雄花原本在水底生长,但在开花时会脱离植株,浮上水面,随水飘流。
雌花则有螺旋形的长长花梗,在水面受精后,雌花便由花梗拉回水底,果实就在水中成长。
苦草也能以地下茎作无性繁殖。
勺叶槐叶苹 (Salvinia cucullata): 勺叶槐叶苹是一种没有真正根部的飘浮蕨类。
它那些沉于水中的「根」其实是一种能够发挥根部功能的特化叶片。
蕨类都以孢子作有性繁殖,而勺叶槐叶苹的孢子则生长在这些水中的根状叶上。
满江红 (Azolla imbricata): 满江红是一种常见于水田和池塘的飘浮蕨类,它的叶片排列成三角形,这些细嫩的叶片是淡水鱼类的可口美食。
满江红能以无性繁殖快速生长,经常于水面生长成一大片。
它们在冬季寒冷时更会变成一片红色,因而获取「满江红」的美名。
和勺叶槐叶苹不同,满江红拥有真正的根部,悬垂于水面之下。
睡莲 (Nymphaea spp.): 湿地公园其中一个最为赏心悦目的景致,就是一片片睡莲在淡水沼泽盛开的风姿。
睡莲的叶片浮在水面上,由柔软的叶柄连接至水底的根状茎,叶边有个缺口。
睡莲花朵会在日间开放、傍晚闭合,就像晚上要休息一般。
菱 (Trapa spp.): 食用的菱角其实是「菱」的果实。
菱的叶片在水面上排列得很整齐,每条叶柄都有一个肿起的「水泡」,帮助植株浮于水面。
菱在水中有一条幼长的茎连接至水底泥下的根部以固定植株,它在茎上还生有须根,方便植物由水中吸收养分。
荷花 (Nelumbo nucifera): 荷花是典型的挺水植物。
它的地下茎,亦即大众熟悉的「莲藕」,生于水底的淤泥中,花和叶则由长柄挺出水面,「出淤泥而不染」。
荷花有特别的结构以适应水生环境:它的叶柄与地下茎里面都有中空的管道,方便植株于水中的缺氧环境透气呼吸;叶片表面有一层蜡质,令溅起的水珠快速流走。
茳芏 (Cyperus malaccensis): 茳芏的茎杆晒干后就是大名鼎鼎的「咸水草」。
虽然现在菜市场已很少使用,但每逢端午节还是会看到用咸水草包裹的粽子。
茳芏常见于香港的咸淡水沼泽,它拥有三角形的茎杆,这亦是莎草属植物的特征。
石龙刍 (Lepironia articulata): 蜻蜓和豆娘的水生稚虫在羽化为成虫前,先要爬出水面,像石龙刍这些挺水植物,正好为它们提供了羽化的平台。
除了生态价值之外,石龙刍亦是编织草席、草鞋、草帽等传统用具的重要材料。
芦苇 (Phragmites australis): 芦苇是香港湿地瞩目的禾本科植物。
米埔沼泽有全港面积最大的芦苇群落,为不少雀鸟提供了宝贵的栖息地。
芦苇的根部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污染物,湿地公园的芦苇床就是公园保育区滤水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
灯心草 (Juncus effusus): 灯心草是常见于水田、池畔和沼泽的挺水植物。
古时,人们发现灯心草秆内白色的髓有很好的吸油性,于是就用它来点油灯照明,使用灯心草照明,充分显示出古人的智慧和对自然资源的善用。
灯心草亦是一种中药材,中药包内白色一捆捆的通常就是灯心草。
粉绿狐尾藻 (Myriophyllum aquaticum): 粉绿狐尾藻是由外地引进的水生观赏植物,它的叶片分裂得很细致,就像鹦鹉的羽毛一般。
粉绿狐尾藻是生长快速的水生植物,能在水面形成紧密的一片。
苹 (Marsilea quadrifolia): 苹常见于水田和沼泽。
这种可爱的挺水蕨类植物的复叶由四块小叶组成,它们排列整齐成一平面,就像中文的「田」字,因此苹又称为「田字草」。
它的叶片在傍晚时会闭合起来,就像要睡觉一般。
华凤仙 (Impatiens chinensis): 华凤仙是本港湿地常见的野花,它的花朵长有一条由萼片变化而成的长形管状结构,称为「距」。
果实成熟之后,轻轻一碰就会轻易爆开,将种子弹到远处。
半边莲 (Lobelia chinensis): 半边莲娇小的身形令它易受忽略,但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的花朵形状非常奇特,像一朵没了半边的莲花。
半边莲亦是一种中草药。
节节草 (Commelina diffusa): 叶子尖尖、叶柄绿色带红点的「节节草」,是一种常见于湿地路旁或水边的挺水植物。
它外表看起来像没有漂亮花朵的杂草,但其实在每年五至十一月,它都会开出美丽的淡蓝色小花。
这些蓝色小花不但悦目,花瓣的汁液更可作为绘画颜料。
假马齿苋 (Bacopa monnieri): 假马齿苋具匍匐茎及白色小花。
起初,它在池塘边驻足,并不起眼,但它最后会像绿色的地毯般铺满整个池塘。
它天生爱水,而且非常硬朗,能适应深水或浅水环境,但最喜爱的还是缓缓的河流。
水蓑衣 (Hygrophila salicifolia): 水蓑衣个子小小但很独特,叶片是十字对生的,茎部呈四棱形,一簇簇淡紫色的小花则会从叶腋长出。
水蓑衣属植物的种子成熟后,遇水会变得具黏性,容易依附到其他动物身上,从而散播开去。
水珍珠菜 (Pogostemon auricularius): 它的整个花序由无数的小花组成,小花的颜色为白色或淡紫色,其开花时间不同。
花朵一朵紧接一朵盛开,教人赏心悦目。
此外,水珍珠菜开花时不乏捧场客,不少昆虫和蜜蜂都会到访,并饱餐一顿。
水皮莲 (Nymphoides cristatum): 水皮莲是一种浮叶植物,喜欢生长在浅水的地方。
它的叶心形,有点像袖珍版的睡莲。
长长的「叶柄」其实是茎部,将叶和花带到水面。
白色的花小巧玲珑,细心留意,还可见到花瓣中间有一条隆起的纵褶。
线柱兰 (Zeuxine strateumatica): 线柱兰是香港的原生兰科草本植物。
香港所有的兰花品种皆受法例保护,线柱兰亦不例外,不能随意采摘。
线柱兰是一种「短寿」的植物,在它开花的时候,下部的叶片很多时已开端凋萎了!它由生长至凋谢只有约几星期的寿命。
圆叶节节菜 (Rotala rotundifolia): 圆叶节节菜是小型草本植物,常在水边长成一大片,有点像中式纽扣般的圆叶,一层层对生在茎的两边。
每年春天,便是它开花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