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教学(上)一、本章教学目的:1.理解教学概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3、重点掌握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的有关内容(传授/接受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问题/探究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阶段)二、讲授第一节:教学概述思考:什么是教学?㈠教学的概念广义的教学: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
狭义的教学:指在一定的教育目的规范下,学校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思考:教学与教育、教学与智育、教学与自学关系如何?教学与教育:教学与教育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是一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育包括教学,教学只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
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等途径向学生进行教育。
教学与智育:教学与智育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智育,即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发展学生的智力,主要是通过教学进行的。
但不能把两者等同。
一方面,教学也是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途径,另一方面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流动等才能全面实现,把教学等同于智育将阻碍全面发挥教学的作用。
教学与自学:教学还与学生在教学中的自学相紧密联系。
教学由教与两方面组成,其中,学既包括学生在教师的直接教授下的学习,也包括学生为配合教师上课而进行的预习、独立作业等自学活动,而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能独立自主地自学。
但是教学与学生在教学之外独立进行的自学有严格的区别,后者是学生独立自主进行的学习,根本不同于教学中的预习、复习和作业。
教学不包括这种学生自主进行的自学。
㈡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思考2:一个学期的学校工作就要结束了,甲学校的领导班子决定:为了照顾大家的积极性,从饭堂工人到教师,奖金一律平均分配;而乙学校的领导班子则决定:奖金有比例地向教师倾斜。
你赞同哪一种做法?为什么?⒈教学的地位在学校教育中,教学处于主导地位。
教学处于主导地位,是教育学的一条基本原理。
因为:①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②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③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思考:你知道哪些学校工作不以教学为主导地位的做法?请列举,并说说经验与教训。
(20世纪50年代:劳动为中心;20世纪60年代:政治为中心;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中期:文化革命为中心;结局:我国教育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思考:假如你是从事教学工作的中小学教师,你应在教学中完成哪些基本任务呢?⒉教学的基本作用①授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②发展基本能力(体力、智力、创造才能等)③促进个性健康发展(有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情感与态度)思考:什么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基本能力”?(基础知识:是指构成各门科学的基本事实及其相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等及其系统。
基本技能:指各门学科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技能如阅读、写作、运算、实验技能等。
技巧是指一种技能操作或动作的自动化。
基本能力:指进行学习、工作、生活所必需的能力,如体力、智力、创造才能等。
(请阅读表7-1)三、第二节: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自主阅读)四、讲授第三节:教学过程㈠教学过程的性质教学是一个过程。
人们对教学过程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至今还在探索。
认识教学过程,关键在于:弄清教学过程的性质,弄清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的相互关系。
下面是我国当前对教学过程的认识: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要受认识论的一般规律所制约(如遵循“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即它是师生为传承知识而相互作用的的认识活动,在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具有不同于人类总体认识的显著特点: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
2、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3、教学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心身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㈡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1、传授/接受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①引起求知欲②感知教学材料③理解教学材料④巩固知识经验⑤运用知识经验⑥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上述教学的六个基本环节,反映了教学过程的时间连续性特征。
各个环节都有其独立地位,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彼此之间又有机联系、相互衔接,这六个基本环节是各个学段、各门课程的在传授/接受教学一般都要经历的共同环节,也称为“基本式”。
案例分析:案例:《蝉》的教学片段师:蝉是夏天的歌唱家,它的嗓子在哪里?它歌唱是为了呼唤,还是怕热或爱热?人家说蝉是餐风吸露的,它吃的究竟是什么东西?我们看到蝉是从地下钻出来的,它又是怎样钻到地里去的?蝉对人类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该保护还是该捕杀?学生对这些问题并不了解,纷纷要求教师回答。
问: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哪些阶段?案例:“力”的概念的教学片段师:“力”是什么?学生答不出来。
师:谁能讲出力的表现呢?生:(活跃起来)人提水、起重机吊钢管、磁铁吸铁钉......师生一起讨论、分析、比较、综合、归纳,并以图表示。
最后得出“力”的初步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问: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哪些阶段?案例:作文——我的妈妈甲老师的班:全班50名学生的50名“妈妈”都一样乙老师的班:全班学生写出的妈妈各有特色,形形色色,在模仿中有创造。
问:为什么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乙老师的教学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哪些阶段?案例: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分析:数学李老师对教学过程的环节把握如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李老师的教学体现了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哪些阶段?2、问题/探究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阶段⑴明确问题⑵深入探究⑶做出结论(指导学生阅读P190-198课本材料“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学习”、“鸟为什么会飞”“展示华夏文化魅力”待学生阅读完后提出问题:在明确问题、深入探究、做出结论三个阶段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①问题的选定往往较难,可由老师来做,但要让学生积极参与。
②要根据探究阶段的实际情况进行假设与论证,有时一个问题需要多次的假设与论证,不要按程序机械处理。
③做结论时,必须对探究活动的内容、态度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的归纳与总结、优化与提升。
④要根据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运用,注意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探究方式的区别⑤要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增长知识的探究目的上来(三)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①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关系②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③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的关系④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关系⑤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1、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关系启发思考:什么是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
间接经验是:他人的认识成果,主要指人类在长期认识过程中积累并整理而成的书本知识,此外还包括以各种现代技术形式表现的知识与信息。
启发思考:两者之间有何联系?两者之间联系: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符合人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例:圆的概念的教学。
注意: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例:文革中的教育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两者之间联系: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
例:知识的掌握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而智力发展好的儿童对知识掌握的效率会比其他的儿童高。
如“马背儿”与发达地区儿童智力比较、高智商儿童与一般儿童知识掌握比较。
思考:既然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促进于智力的发展,应该是知识越多智力越高,但为什么会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呢?就以上问题进行分析:知识不等于智力;教学方法不当、学习态度不正确都会影响智力的发展。
注意: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
3、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的关系思考: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之间有何联系?两者之间联系:学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
思考:为何知识分子往往会成为革命的骨干力量?思考:由知识转化为思想有何条件?注意: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才能使他们的思想得到提高。
)学生掌握了知识并不定能够提高思想,因为由知识转化为思想还有一个态度问题、情感问题,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只是听听而已、态度消极、漠然置之,那么他们掌握的知识很难转化为他们的观点,因此要使教学中传授的知识能给学生以深刻的思想影响,不仅要使学生深刻领悟知识,而且要善于引导和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社会意义产生积极的态度,在思想深处产生共鸣,受到熏陶与感染,形成自己的善恶观念、爱憎情感和价值追求。
只有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和情感吸取知识,科学知识中所蕴含的思想观点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观点、信念,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思想修养。
4、智力活动非智力活动的关系。
非智力活动:主要是指在认知事物、掌握知识过程中的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心理因素的活动。
智力活动:主要指为认识事物、掌握知识进行的观察、思维、记忆和想象等心理因素。
两者之间联系:非智力活动依赖于智力活动,并积极作用于智力活动。
例:①智力不正常的人其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心理因素的活动都会出现问题。
②推孟实验。
注意:按教学需要调节学生的非智力活动才能有成效地进行智力活动、完成教学教务。
5、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的认识过程,因而如何处理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与关系,一直是教育史上的一个主要的理论和实践的问题。
思考:怎样处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两者之间联系: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地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
①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
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地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既同教师的作用有关,也与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和学生的个体因素有关。
)分析:前几年,深圳市的一所学校提出:学生是上帝,学校教学的一切工作都要以学生为中心而进行。
你对此有何看法?(是杜威的“现代教育”派观点的体现,忽视教师主导作用)注意:防止忽视学生积极性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偏向。
进行小结。
布置课外作业:1、按基本要求复习。
2、自学167-180页的内容,了解其中的教育家有关教育观点。
3、思考本章课后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