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有四类: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主要有两大类:
(一)名词作谓语的句子。

(二)因果倒装句用“……者,……也”格式连接。

(一)名词作谓语的句子
1.“……者,……也”格式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陈胜者,阳城人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
③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
3.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用“也”表判断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
5.用“非”“乃”“则”等帮助构成判断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②是乃仁术也。

(孟子梁惠王上)
③是非君子之言也(礼记檀弓上)
6.无标志判断句
①刘备天下枭雄。

(司马光《赤壁之战》)
②是吾剑之所从坠。

(《吕氏春秋察今》)
(二)因果倒装句用“……(者),……也”格式连接。

①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
②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③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庄子·庖丁解牛)
二、被动句
(一)用“于”表示被动关系
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

(韩愈《师说》)
(二)用“见”“见……于……”“见于”来表示被动关系
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3.暴见于王,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孟子)
(三)用“为”“为……所……”“为所”表示被动关系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司马迁《陈涉世家》)
2.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司马光《赤壁之战》)
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司马迁《鸿门宴》)
(四)用“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见”也表被动)(司马迁《屈原列传》)
2.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张溥《五人墓碑记》)
(五)无标志被动句
(无标志被动句需要从上下文关系来判断)
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

(全祖望《梅花岭记》)
三、省略句
(一)主语的省略,就是把主语省略掉。

1.承前省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柳宗元《捕蛇者说》)
2.蒙后省
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司马迁《鸿门宴》)
3.自述省
(予)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柳宗元《愚溪诗自序》)
4.对话省
(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王)曰:“不若与人。


(二)谓语的省略,就是把谓语省略掉。

1.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
2.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三)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修
饰语的省略] (《邹忌讽齐王纳谏》)
2.行一不义(事),杀一无罪(人),而得天下,不为也。

[中心词的省略] (《荀子》)(四)宾语与兼语的省略,文言文不但常省略动词宾语和介词宾语,也常省略兼语结构中的兼语。

1.杞子自郑使(人)告于秦。

(《左传·殽之战》)
2.郑穆公使(人)视客馆。

(《左传·殽之战》)
3.屠惧,投(之)以骨。

(蒲松龄《狼》)
4.此人──为(之)具言所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5.旦日,客从外来,与(其)坐谈。

(《邹忌讽齐王纳谏》)
(五)介词的省略
1.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战国策.千金市马)
2.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

(司马迁《鸿门宴》)
(六)分句的省略
1.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亦可至远),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四、倒装句
(一)宾语前置(宾语前置有三种情况)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被提前(否定句往往以否定词为标志)
①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隆中对》)
②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屈原《离骚》)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被提前
①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②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3.借助一个结构助词把宾语提前
①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②惟陈言之务去。

(韩愈《答李翊书》)
(二)主谓倒装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赤壁赋》
3.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欧阳修《秋声赋》)(三)定语后置
1.“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

马之千里者。

(《马说》)
石之铿然有声者(苏轼《石钟山记》)
2.“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兰亭集序》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
4.“中心词+数词”,
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
(四)介词结构后置(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
2.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

《荆轲刺秦王》
注意:并不是所有的介词结构都作后置状语。

例如: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控于地而已矣。

(庄子·逍遥游)在上面这个句子中,“于地”这个介宾短语只能作补语,译成状语说不通。

“落到地上罢了”──正确。

如果译成“在地上落着”则跟前面矛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