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解读-刘谦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解读-刘谦


基本概念
金银花种质资源
基本概念
• 良种繁育
运用遗传育种的理论与技术,在保持
并不断提高良种种性、良种纯度与生活力
的前提下迅速扩大良种数量的一套完整的
种苗生产技术。
基本概念
• 良种繁育
良种 优良品种
品种 来源相同、性状及适应性相似、遗传性稳定、一
定的结构、足够的数量、被政府或品种协会所承认。
基本概念
对市场购销模式带来直接冲击。 面临的问题:中药材生产对土壤、光照、温度等要 求较高,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生产往往不稳定;当前 多数不能实现机械化,人工成本高;市场价格波动频繁。
基本知识
• 主要目标
• (1).濒危稀缺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建设。建设
100种中药材野生抚育、野生变种植养殖基地,
重点建设麝香、人参、羚羊角、川贝母、穿山甲、 沉香、冬虫夏草、石斛等濒危稀缺中药材基地。
快速发展和应用,为创新中药材生产和流通方式
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4) 全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林权制度 改革,为中药材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创造了 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编制背景
3、中药材保护和发展仍然面临严峻挑战
(1)、中药材供应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 (2)、中药材品质下降 (3)、中药材生产经营管理较为粗放,供需信息交 流不畅,价格起伏幅度过大。
“华金6号”
基本概念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GAP)中药材GAP
是Good Agriculturai Practice的缩写,直译
为“良好的农业规范,在中药行业译为“中药材
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我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 理规范(试行)》于 2002年 3月18日经原国家 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 2002 年6月1日起施行。
(二)基本原则
1. 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
以市场为导向,整合社会资源,突出企业 在中药材保护和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发挥 政府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作用, 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二)基本原则
2. 坚持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大力推动传统技术挖掘、科技创新和转化 应用,促进中药材科学种植养殖,切实加 强中药材资源保护,减少对野生中药材资 源的依赖,实现中药产业持续发展与生态
服务站点。
基本知识
• (3).全国中药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建设。建设濒
危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区10个,药用动植物园 15个,药用动植物种质资源库3个。原生境保护 药用物种5000种以上,迁地保护药用物种6500 种以上,离体保存药用物种种质7000种、共10
万份。
基本知识
基本知识
• 2、实施优质中药材生产工程
别赴吉林、甘肃、陕西和河北等地区的中药材主产区进行
调研。 • 2013年底和2014年中先后两次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
《关于综合整治中药材价格大幅度波动政 策建议的请示》,提出了包括“加大中药 材生产规划和扶持力度”等9条政策措施
初稿形成,修改
两次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
2013年3月 2011年底
2013年底-2014年中
本规划定位准确,具有科学的前瞻性和现实的指 导意义。既”接地气“,真实反映了当前中药材
的现实生产、流通、销售现状和困境;又高屋建
瓴,细致刻画出未来发展方向,具有很强的指导 性和可操作性。
(二)基本原则
坚持资源保护与
01
坚持市场主导与 政府引导相结合
产业发展相结合
03
坚持提高产量与
02
提升质量相结合
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四项任务
一是摸清中药资源家底情况
二是与中药资源相关的传统知识情况的调查
三是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和种质资源库的建设
四是国家基本药物中药原料资源动态监测和信息服 务体系的建设
基本概念
• 中药材生产全过程追溯
借助现代物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对中药材种植、 采收、加工炮制、流通、使用等环节的关键信息进行 收集和处理,实现中药材“来源可知、去向可追、质
基本知识
• 1、实施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工程
中药材资源多样,区域分布广泛; 科属较多,用药上容易出现混淆;瓜蒌 受社会发展和价格调节的作用,不少野生品种过度采挖、 恶性采挖; 生存繁衍环境恶劣或缺失
合理开发、休养生息、资源保护、种质保护、科研开发
基本知识
• 1、实施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工程 部分品种已面临野生资源枯竭,价格走到天价, 而家种仍处于起步阶段,受种植技术、生产周期、 市场效益、厂家认可等因素制约。 粉防己、白及、石菖蒲、九节菖蒲、石斛、白鲜皮
中药材规范化基地建设是解决当前中药材小生产、
大需求矛盾的重要手段。
保证药材质量、稳定用药需求、防止价格大波动造成 资源浪费
建设濒危稀缺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
建设大宗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
建设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
发展中药材产区经济
基本知识
• 2、实施优质中药材生产工程
建设濒危稀缺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 国家优先发展方向 建设大宗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 保证生产稳定供应 体现了环境、市场双得利的发展思路
基本知识
• 2、实施优质中药材生产工程
建设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 从源头上保证了中药材质量,保证整个中药材 生产体系。 发展中药材产区经济 进一步壮大产区经济实力,保证中药材产区的持 续发展动力。
基本知识
• 2、实施优质中药材生产工程
对市场的影响:建设基地,可实现产销对接;产地加
工、深加工企业的出现,将对市场现有企业形成竞争,
基本知识
• 主要目标
基本知识
• 1、实施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工程
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摸清家底; 全国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网络建设,能更好地了解 野生资源发展状况,及时提出预警;
中药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建立,建设濒危野生药用
动植物保护区、药用动植物园、药用动植物种质
资源库,保护药用种质资源及生物多样性。
保护野生资源、合理开发、促进野生变家种
2012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中医药 局迅速组织力量启动了《规划》 编制工作
2013年9月
牵头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成三 个专题组,分别赴吉林、甘肃、 陕西和河北等地区的中药材主 产区进行调研
2015年4月27 发布
(一)编制背景
我国第一个关于中药材保护和发展的国家级专项规划,对 中药材产业和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深化医药卫 生体制改革、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 进农民增收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 (2015—2020年) 解读
主讲人:李佳 山东中医药大学
授课内容
• 一、概述 • 二、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 • 三、保障措施
一、概述
中药材是中药工业的生产原料,是中医药 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我国独特且
具有战略意义的宝贵资源。
编制背景 基本原则
发展目标
基本知识
• 主要目标
• (1).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推进31个省(区、
市)约1000个县的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启动并完 成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建立国家、省(区、 市)、县(市)三级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库。 • (2).全国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网络建设。每个省(区、 市)建设2—3个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和信息服务站,逐 步在资源集中的市(地)、县(市)建设监测和信息
• 中药材现代生产流通体系初步建成,产品供应充
足,市场价格稳定,中药材保护和发展水平显著
提高。
(三)发展目标
• ——中药材资源监测站点和技术信息服务网络
覆盖80%以上的县级中药材产区; • ——100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野生 中药材实现种植养殖; • ——种植养殖中药材产量年均增长10%; • ——中药生产企业使用产地确定的中药材原料 比例达到50%,百强中药生产企业主要中药材原 料基地化率达到60%;
(1)随着全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食品药品
安全特别是原料质量保障问题受到全社会高度关
注,中药材在中医药事业和健康服务业发展中的 基础地位更加突出。 (2)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相关配套政策 的实施,对中药材资源保护和绿色生产提出了新
的更高要求。
(一)编制背景
2、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具备有利条件
(3)现代农业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
量可查、责任可究”的目的,是安全药、放心药、有
效药的一项民生工程。
7项 任务
基本知识
• 1、实施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工程 • 2、实施优质中药材生产工程 • 3、实施中药材技术创新行动 • 4、实施中药材生产组织创新工程 • 5、构建中药材质量保障体系 • 6、构建中药材生产服务体系 • 7、构建中药材现代流通体系
(一)编制背景
1、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具有扎实基础
市场监管不断加强 50余种濒危野生中药材实现了种植养殖或替代,
200余种常用大宗中药材实现了规模化种植养殖,
基本满足了中医药临床用药、中药产业和健康服 务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天麻、猪苓、细辛、五味子、水蛭等
(一)编制背景
2、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具备有利条件
基本概念
• 中成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为了预防及治疗疾病的需要,按规定的处方和制 剂工艺将其加工制成一定剂型的中药制品,是经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商品化的一类中药 制剂。
• 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
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
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一)编制背景
(一)编制背景
• 2011年底,《关于综合整治中药材价格大幅度波动政策
建议的请示》,提出了包括“加大中药材生产规划和扶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