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章 公共政策终结

第十章 公共政策终结



还有更让人恼火的。有许多大学生毕业后不过问自己 的档案,一旦档案被学校打回原籍,容易失去 ‚踪影‛, 补办就相当麻烦。据了解,一旦档案丢失,当事人必须 回到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学校重新填表盖 章,找回曾经的记录。如果是已经工作了,还需要在工 作单位的人事部门重新登记。 • 早在一九八八年,中组部、人事部‚关于加强流动人 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人调发[1988]5号’‛文件 规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统一由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 事部门及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中心等机构负责。其它机 构不得承担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但由于历史的、体制 的原因,现在很多部门都在公开或私自管理人事档案, 除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机构外,劳动部门、失业管理 部门、社会保险机构、一些社会团体也在管理;国企在 管,一些私企也在管,一些民办中介机构利用各种名目 也在管 。目前一份人事档案每月的托管费用从 10~30 元不等,使用、调动都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一般只有 20多名人员的县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一年的人事档案收 入就达到两三百万。
• 6、成本上的障碍: • 一是现行政策的沉淀成本 • 现行的政策或组织机构已经投入了巨额成本 但没有得到回报。面对投入的沉淀成本,一方面, 对无效的政策,继续追加投资只会造成更大的损 失;另一方面如不继续投入已投入的巨额资金将 会由于政策的终结而彻底落空。现行政策已经投 入的成本越高,决策者越难下定终止政策的决心。 • 二是政策终止本身的成本。 • 不仅要筹措政策终结所需要的各项费用,而且为 了照顾各方面的利益与关系,还要对有关单位和 个人进行补偿。 • 在这些高昂代价的重压下,政策决定者在比 较权衡之后,很有可能改变初衷,放弃终结。
• 传统人事档案政策有何弊端?为何难以终 结?
•• 在美国和加拿大,个人档案网络化建设已非常完
备。在任何一个学校、组织学习或工作之后,个 人基本信息都会保存到这份网络档案中。美国通 过类似于中国身份证号码的“社会保险号码”来 建构公民档案,这个小小的“号码”包含着个人 的“信用记录”、“驾驶记录”、“司法记录” 等方面内容。而且,这种档案具有明显的社会性, 有关部门查阅起来非常方便,比如,司法部门就 可以通过这个“社会保险号码”调查每个人的司 法记录。同时,公民个人也可以通过特定的密码 在网上进行查阅。
• • • • •
一、公共政策终结概述 二、公共政策终结的动力学分析 三、公共政策终结的内容与形式 四、公共政策终结的阻碍与策略 五、公共政策的周期
一、公共政策终结概述 问题
• (一)政策终结内涵
• 公共政策终结:政策主体在进行政策评估后,采取必 要的措施终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 的公共政策及其相关内容的一种公共政策行为。 • 有三种情况导致政策终止: • 一是政策使命的结束。 • 二是失误政策的废止。 • 三是稳定的长效政策转化为法律。
(二)政策终结的特点
• • • • 1、政策终结不是一种消极行为,而是积极的政策变迁 2、政策终结不是自发的过程,具有强制性。 3、政策终结不是政策真空,具有连续性。 4、政策终结不是单一形式,具有多样性。
(三) 政策终止的作用
从政策周期来看,政策终止并不是一种消极 行为,而是积极的政策变迁。通过政策终止,政 策获得了更新和发展。 政策终止的作用: 一是有利于节省政策资源; 二是有利于提高政策绩效; 三是避免政策僵化
(二)公共政策终结的策略
• • • • • 1、通过交流互动消除人们的抵触情绪 2、借助政策评估争取力量 3、废旧与立新并举,缓和政策终结的压力 4、适当传播试探性信息,测度公共舆论态度 5、处理好政策终结、政策稳定与政策发展的关系
政策过程 政 策 问 题 确 认 制 定 公 共 政 策
政 策 合 法 化
公 共 政 策 执 行
公 共 政 策 评 估
公 共 政 策 终 结
第十章 公共政策的终结
• 本章重点:
• 政策终结的概念 • 政策终结的原因、方式 • 政策终结的作用
• 本章难点:
• 政策终结的障碍及对策
•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 组织的一员,根据世贸组织规则及同国际 接轨的要求,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时或者 在加入世贸组织后一段时间需要修改、废 止的法律、行政法规50多件,需要停止执 行的国务院文件40余件,需要修改或者废 止的部门规定和其他政策1000余件。
• • • •
(二)政策评估——政策终结的前提 评估的结果直接决定该项政策的未来走向。 (三)利益格局的变动——政策终结的根本性因素 政策实际上是一种利益协调分配机制,利益格局变 动是导致政策变动的根源和驱动力。 • 如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研究成果 《当代 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一书中提出了十大社会阶 层的划分,获得了广泛的认同

• 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决议:自2006年 1月1日起全国免征农业税,‚皇粮国税‛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 农业税是国家对一切从事农业生产、有农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 收的一种税,俗称‚皇粮国税‛。农业税是一个古老的税种,已 在中国沿袭了2600年之久。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税在相当长时期 内,一直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皇粮国税‛一直是农民天经 地义必须缴纳的。1958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96次会议颁 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这是我国的第一部农 业税收法律制度。农业税条例的施行,对于贯彻国家的农村政策, 正确处理国家与农民的分配关系,发展农业生产,保证国家掌握 必要的粮源,保证基层政权运转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 有专家向媒体表示,世界各国的税收制度基本不单独设立农业税 这一独立税种。当今世界主要农业生产国不仅不向农民征收税费, 反而给予农民大量的直接补贴。如2000年,美国对每公顷耕地直 接补贴为150美元左右,欧盟为300美元。德国60万农民从欧盟得 到122亿马克的补贴,德国各级政府又提供151亿马克的补贴,分 摊到每个农民头上人均高达4.5万马克。在法国,政府补贴一般 占农民年均收入的25%左右。 • 试思考:推动废除我国农业税的动力有哪些?
• 2、行政组织上的障碍: • 由于组织惯性作用,从原政策实施中获利者 (机构或个人)会团结起来,阻挠政策的终止。 • 安德森说:‚某一机构存在的时间越长, 它被终止的可能性就越小,经过一定的时间,会 形成对它的继续存在的条件和支持。‛
• 3、法律上的障碍: • 政策终止在法律程序上的延误,会对政策终 止的及时性产生影响。 • 4、利益集团的障碍: • 为确保已经获得的利益,利益集团会阻挠或 推迟政策的终止。 • 5、公共舆论的压力 • 公共舆论借助现代新闻传媒可以渗入到社会每一 个角落,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巨大的社会冲 击力
• 2、政策替代
• 废弃的政策和替代的政策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是相同的
• 如用医疗保险替代公费医疗 • 3、政策合并
• 一是将分解好的政策并入到另一个现行政策之中,被分 解的政策也就终止了; • 二是将两个或以上的分解过的旧政策并为一个新政策, 原先两种政策就终止了。
• 如两税合并
• 4、政策分解
• 去掉旧政策中失效的部分,保留有效的部分,与其他 政策一起组合为一项新政策。
三、政策终结的内容、形式
• (一)政策终结的内容 • 1、政策功能终结:终止由政策执行所带来的某种或某 些服务。 • 公共部门不再去提供与该政策有关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 务。 • 在所有终结中,功能终结最为困难 • 2、政策组织终结:执行机构的终结 • 政策终止时,相应的组织就必须分解、压缩、转型、撤 销,人员则要重组、精简、分流。难度较大。
四是有利于促进政策优化。
二、公共政策终结的动力学分析
• (一)触发机制——政策终结的导火索 • 无效、过时的政策长期充斥社会,引发的大量社会问 题、冲突、矛盾以一个个事件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当 某个事件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和强烈的变革要求时, 此事件即为政策终结的触发机制。 • 如2003年张先著乙肝歧视事件。

汤国基,1964年生,湖南宁乡县人,1983年毕业于湖南益阳 师范专科学校(现更名为湖南城市学院),知名青年作家,在 海内外发表作品三百多万字。但是,1983年毕业的汤国基并没 有像其他的同学那样在那个急需用人的年代里顺利地找到工作 单位,而是多次被拒绝。几次调动,几次被退;几次考研,几 次被拒。20多年来直到如今,汤先生一直没有正式的工作单位, 他以自由撰稿为生;汤先生因为有外界盛传的‚精神病‛多次 交女友而多次告吹 。 • 人事档案制度规定 ‚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或借用本人及其直 系亲属的档案‛。直到2003年6月,一位匿名人将其毕业鉴定、 处分决定复印件和精神病医学鉴定书的手抄件投到他信箱,他 才最终确认是档案里有问题。他曾得罪过的班主任给他加上了 ‚有严重的神经官能症,不宜担任教学工作‛的评语。当年, 他是益阳师专建校以来第一个在诸多报刊上发表作品的学生, 才华初显又桀骜不驯的汤国基曾多次向媒体和教育部门写信, 反映自己学校师资水平不佳,并称自己的班主任周某和中文系 负责人‚不学无术‛。 至此,他才明白自己这些年来曲折人生 的根源。 • 与此相反,原全国特产经济办公室主任曹忠武通过在档案 中伪造干部履历、入党材料和专业证书,平步青云走上局级岗 位。2004年6月,这位‚三假干部‛因涉嫌23项罪行被判处死刑。
四、公共政策终结的障碍与策略
• (一)公共政策终结的障碍
• 1、心理上的抵触 • 琼斯说:‚那些与政策相关的人员都愿意看到政策继 续存在下去,却很少有人喜欢听到计划失败或计划改 变‛ • 对政策终结存在抵触情绪的主要有三种人: • 首先是政策受益者,他们担心因政策的终结会丧 失既得的实际利益。 • 其次是政策制定者,他们一般不愿承认政策的缺 陷或失败。对某项政策终结可能造成的后果具有本能 的恐惧感。 • 第三是政策执行者,终止某项政策可能危及他们 的发展前途时,这种心理抵触就更为强烈。
• 3、政策本身终结: • 承担政策活动的机构依然存在,而政策所担负的 功能则由新政策来担负。 • 4、政策计划终结: • 中止原来采用的措施、手段,使政策的具体推行 和贯彻的活动中止。 • 在所有政策终结内容中,政策计划的终结是最容 易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