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急性胰腺炎新分型对病情评估的临床价值研究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新分型对病情评估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
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3年6月124例确诊为SAP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符合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诊断定义的有83例,符合SAP诊断定义的有41例。
分析两组患者的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统计住院死亡率、总住院天数、ICU监护需要率、ICU监护天数、有创支持治疗需要率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MSAP组和SAP组患者中,BISAP评分48 h)器官功能衰竭,伴或不伴有局部并发症。
器官功能衰竭包括呼吸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循环功能衰竭;局部并发症包括急性胰周液体集聚、胰腺假性囊肿、急性坏死集聚、包裹性坏死;全身并发症是指患者先前已存在的伴发疾病,如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因患急性胰腺炎而加重。
根据以上标准,124例确诊SAP患者中符合MSAP诊断定义的有83例,符合SAP诊断定义的有4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患者的住院情况,记录总住院时间,住院病死率,ICU监护需要率及监护时间,有创支持治疗需要率如内镜下治疗、呼吸机的使用、肾透析、空肠营养等。
对两组患者进行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bedside index,BISAP)评分。
1.4 BISAP评分标准
根据参考文献[6],BISAP评分标准共5项:①血尿素氮>25 mg/dl;②意识障碍;③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包括以下4项:体温>38℃或90/min;呼吸频率>20/min或PaCO212×109/L或杆状核>10%;④年龄>60岁;⑤胸腔积液。
以上5项患者于住院24 h内出现1项记1分。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BISAP评分的比较
两组BISAP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表2 两组BISAP评分的比较[n(%)]
与SAP组比较,*P<0.01
2.2 两组观察指标的比较
按照新分型方法,MSAP组患者住院死亡率、ICU监护需要率、有创支持治疗需要率均低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SAP组患者总住院天数、ICU监护天数均短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3)。
表3 两组观察指标的比较
3 讨论
1993年亚特兰大急性胰腺炎共识意见[2]将急性胰腺炎患者中伴随器官衰竭、胰腺坏死、胰腺脓肿或假性囊肿形成定义为SAP。
随着关于SAP研究的增多,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诊断为SAP的患者临床病程和预后存在较大差异,提示SAP诊断的局限性和不均质性。
2009年梅奥医学中心(Mayo Clinic)[7]回顾分析了207例SAP的患者资料发现,SAP患者中并存持续性的器官衰竭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仅存在局部并发症和或一过性器官衰竭的患者,因此提出将没有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或仅存在局部并发症的SAP患者定义为“MSAP”。
梅奥医学中心并于2011年连续收集137例SAP患者资料进行了一次前瞻性的研究[8],对相关参数对比分析后,确认MSAP可作为一个独立的分类。
因此,在2012亚特兰大急性胰腺炎共识意见[1]中,将MSAP作为一个独立的分类,定义为:急性胰腺炎伴有一次性的器官衰竭(48 h内可以自行恢复),和(或)伴有局部或全身并发症而不存在持续性的器官衰竭(48 h内不能自行恢复)。
BISAP是目前一项较新的评估体系,是Wu等[6]于2008年采用分类回归树(cART)分析法对17 99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提出,BISAP评分系统包括了5个预测住院病死率的变量:血尿素氮、精神神经状态异常、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年龄、胸腔积液,大量研究[9-11]证实BISAP评分能够更好地判断器官功能衰竭和病情恶化的出现且简便易行,现在广泛应用于临床。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BISAP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经BISAP评分系统证实,按照旧分型诊断的SAP中包含了临床病程和预后存在明显差异的MSAP这一临床亚型,将MASP作为急性胰腺炎的独立一型将有助于临床医生评估患者病情,早期准确识别危重症患者。
进一步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死亡率、总住院天数、ICU监护需要率、ICU监护天数、有创对症支持治疗需要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住院死亡率(1.2% vs 46.3%,)、总住院天数(14.6±3.7 vs 30.4±6.3)、ICU监护需要率(18.1% vs 80.5%)、ICU监护天数(3.0±0.8 vs 17.4±3.9)、有创支持治疗需要率(30.1% vs 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周晓
兰等[12]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由此可见,MSAP患者从临床病程、病情进展到预后明显不同于SAP的患者,重症急性胰腺的新分类更适用临床诊断,能更准确地分类不同病情和预后的患者。
综上所述,MSAP作为SAP的独立分型,临床医生能更准确地早期识别不同患者的临床病程和预后,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和减轻患者的心理及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Banks PA,Bollen TL,Dervenis C,et al.Classification of acute pancreatitis——2012:revision of the Atlanta classification and definitions byinternational consensus[J].Gut,2013,62(1):102-111.
[2]Bradley EL 3rd.A clinically based classification system for acute pancreatitis.Summary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cute Pancreatitis,Atlanta,Ga,September 11 through 13,1992[J].Arch Surg,1993,128(5):586-590.
[3]Vlada AC,Schmit B,Perry A,et al.Failure to follow evidence-based best practice guidelines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acutepancreatitis[J].HPB(Oxford),2013,15(10):822-827.
[4]Bollen TL,Besselink MG,van Santvoort HC,et al.Toward an update of the atlanta classification on acute pancreatitis:review of new and abandoned terms[J].Pancreas,2007,35(2):107-113.
[5]Rau BM.Predicting severity of acute pancreatitis[J].Curr Gastroenterol Rep,2007,9(2):107-115.
[6]Wu BU,Johannes RS,Sun X,et al.The early prediction of mortality in acute pancreatitis:a large population-based study[J].Gut,2008,57(12):1698-1703.
[7]Vege SS,Gardner TB,Chari ST,et al.Low mortality and high morbidity in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without organ failure: a case for revising the Atlanta classification to include “mo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J].Am J Gastroenterol,2009,104(3):710-715.
[8]Talukdar R,Clemens M,Vege SS.Mo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prospective validation of this new subgroup of acutepancreatitis[J].Pancreas,2012,41(2):306-309.
[9]郭小燕,万荣,徐萍.BISAP评分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度及预后评估价值的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2,21(12):1097-1104.
[10]黄玲,徐萍,史先芳.三种评分标准对急性胰腺炎病情和预后的评估作用[J].中华消化杂志,2012,32(6):400-403.
[11]夏璐,李晓露,诸琦,等.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的判断价值[J].中华消化杂志,2012,32(9):593-597.
[12]周晓兰,许建明,胡静,等.重症急性胰腺炎分类与预后的临床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12,32(9):632-634.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