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理解剖课的实验报告doc

生理解剖课的实验报告doc

生理解剖课的实验报告篇一:生理实验报告人体解剖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姓学系组同组姓名号别别名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XX年4月23日实验室温度实验日期一、实验题目蟾蜍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CAP) A蟾蜍坐骨神经干CAP阈值和最大幅度的确定 B蟾蜍坐骨神经干CAP传导速度的确定 C蟾蜍坐骨神经干CAP不应期的确定二、实验目的确定蟾蜍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CAP)的(1)临界值和最大值(2)传导速度(3)不应期(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三、实验方法蟾蜍坐骨神经标本的制作1. 双毁髓处死蟾蜍后,剥去皮肤,暴露腰骶丛神经,游离大腿肌肉之间的坐骨神经干及其下行到小腿的两个分支:胫神经和腓神经,三段结扎,剪去无关分支后离体。

注意保持神经湿润。

2. 将神经搭于标本盒内,保证神经与电极充分接触,中枢端接触刺激电极S1和S2,外周端接触记录电极R1-R2,之间接触接地电极。

3. 刺激输出线两夹子分别连接标本盒的刺激电极S1和S2,插头接生物信号采集系统RM6240的刺激输出插口;信号输入倒显得红色和绿色夹子分别连接记录电极(绿色夹子在前,引导出正向波形,即出现的第一个波峰向上),黑色夹子连接接地电极,插头接通道1.A. 蟾蜍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CAP)临界和最大幅度的确定(1)打开信号采集软件,从“实验”菜单中选取“神经干动作电位”,出现自动设置的界面,各项参数已设置好,界面中只有一个采集通道,对应仪器面板上的通道1(因此信号输入线应连接在通道1)。

(2)确定装置是否正常工作,以及神经是否具有活性。

采用较大的刺激强度,1V,刺激时程0.2ms,延时5ms,刺激模式为但刺激。

选择“同步触发”,按下“开始刺激”后,正常情况下屏幕上会出现一个双相电位即CAP。

(3)快速降低刺激强度,确定CAP的阈电位。

记录刺激阈值及CAP幅度(波峰与波谷之间的差值)。

(4)以0.05V或更小的间隔,逐渐增大刺激强度,观察CAP幅度的变化,同时,记录刺激电位及对应的CAP幅度,直到CAP达到稳定,即最大值(神经标本在正常生理活性时,1V以内的刺激强度即可引起最大的CAP)。

B. 蟾蜍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CAP)传导速度的确定(1)从“实验”菜单中选取“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界面出现两个采集通道,对应通道1和通道2,因此采用两对引导电极R1-R2和R3-R4,同时输入两道信号。

(2)使用单刺激模式,调整刺激强度,使产生最大CAP。

(3)测量两个通道显示的动作电位起点的时间差。

(4)测量R1和R3之间神经的长度。

(5)重复步骤1-4至少三次。

(6)计算传导速度:传导速度=△D(mm)/△T(ms)(7)计算几次重复测量得到的传导速度的平均值(Mean)和标准误(SEM)。

C. 蟾蜍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CAP)不应期的确定(1)采用双刺激模式,刺激条件相同,产生一对幅度相同的最大的CAP。

(2)逐渐减小两刺激间隔,直到第二个CAP幅度刚刚开始减小,即进入相对不应期。

此波间隔与绝对不应期之差即为相对不应期。

(3)继续减小间隔,直到第二个CAP刚刚完全消失,此间隔即为绝对不应期。

(4)重复步骤1-3至少三次。

(5)计算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的均值(Mean)及标准误(SEM)。

四、实验结果A蟾蜍坐骨神经干CAP阈值和最大幅度的确定图1. 蟾蜍坐骨神经干CAP(当前刺激强度为0.090V)无动作电位发生图2. 蟾蜍坐骨神经干CAP的阈电位(当前刺激强度为0.095V)图3. 蟾蜍坐骨神经干CAP的最大幅度3.9mV(当前刺激强度为0.55V)表1.蟾蜍坐骨神经干CAP随刺激强度的变化数据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刺激强度(V) CAP(mV) 1.000 0.800 0.600 0.550 0.500 0.400 0.200 0.173.90 3.90 3.90 3.90 3.80 3.70 2.10 1.33实验次数 9 10 11 12 13 14 15 16刺激强度(V) CAP(mV) 0.150 0.130 0.120 0.115 0.110 0.100 0.095 0.0900.83 0.28 0.16 0.12 0.10 0.09 0.08 0.00根据上表可绘制下图,曲线图能更加直观的显示蟾蜍坐骨神经干CAP随刺激强度增加的变化趋势。

篇二:人体解剖学实验报告指导实验报告实验课的目的及要求系统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本实验课的目的是通过观察标本模型,使学生掌握掌握人体九大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功能,巩固解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自学、表达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要求学生:1.重视实验课,实验前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了解实验目的、方法及步骤并结合实验内容复习有关理论。

2.实验时要仔细观察、认真操作,并对观察结果进行思考。

如:(1)椎骨的形态特征?(2)各部椎骨的特殊结构?(3)椎间盘的结构及临床意义。

(4)脊柱的侧面的四个生理弯曲及意义。

3.实验后,认真整理实验物品,如有损坏及时交给实验老师。

班级:组别:日期:实验指导教师:实验室守则1.遵守学习纪律,准时到达实验室。

实验时因故外出或早退应向教师请假。

2.要严肃认真地进行实验,实验期间不得进行任何与实验无关的活动。

3.保持实验室安静,讲话要低声,不要影响其他人实验。

4.实验时严格遵守代教教师及课代表的指示。

实验内容任务一观察躯干骨及其连结一、实验指导(一)实验目的1.能在骨标本上说出躯干骨的组成,胸廓的组成。

2.能在骨标本上辨认椎骨、胸骨的形态结构。

3.能指出躯干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二)实验器材分离躯干骨标本完整脊柱和胸廓标本(三)实验步骤1.分组取标本学生需提前分组,每组成员需按照课代表及组长的分配确定座位,未经代教教师允许不得擅自更换桌位。

各组组长到课代表处领取骨标本,分发给每位组员作好记录以便回收。

2.保持安静,听代教教师讲解椎骨的一般结构和各部椎骨的特殊结构、脊柱和胸廓结构,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最后教师归纳总结。

本过程要求学生要保持安静,如有问题等教师讲解完毕再行询问。

3.观察并记录结果每位同学需认真观察标本,结合理论知识理解椎骨的一般结构和各部椎骨的特殊结构、重点理解脊柱侧面观、椎间盘结构和胸骨角,最后绘图,书写实验报告。

4.还标本,打扫卫生实验完成后将标本还给组长或课代表,检查物品是否有损坏,如有问题及时向代教教师反映情况,按实验室相关规定提供赔偿。

服从课代表分配搞好实验室卫生。

(四)实验内容本实验主要是观察躯干骨的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观察躯干骨连接时,重点认识椎间盘的结构,椎骨间的韧带,脊柱侧面的生理弯曲和胸廓的组成及形态。

认识胸骨角。

(五)实验结果任务二观察颅骨及其连结一、实验指导(一)实验目的1.能在骨标本上说出颅骨的组成、分类和名称。

2.能在骨标本上辨认颅骨侧面、颅底内、外面及颅骨前面的主要结构。

3.能指出颅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二)实验器材分离颅骨标本完整颅骨标本(三)实验步骤1.分组取标本每次实验前必须提前分组,每组成员需按照课代表及组长的分配确定座位,未经代教教师允许不得擅自更换桌位。

各组组长到课代表处领取骨标本,分发给每位组员作好记录以便回收。

2.保持安静,听代教教师讲解颅骨的组成、分类和名称及颅骨的整体观,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最后教师归纳总结。

本过程要求学生要保持安静,如有问题等教师讲解完毕再行询问。

3.观察并记录结果每位同学需认真观察标本,结合理论知识理解颅骨的组成、分类和名称,重点理解颅的侧面观、前面观及颅底内、外面观,最后绘图,书写实验报告。

4.还标本,打扫卫生实验完成后将标本还给组长或课代表,检查物品是否有损坏,如有问题及时向代教教师反映情况,按实验室相关规定提供赔偿。

服从课代表分配搞好实验室卫生。

(四)实验内容本实验主要是观察颅骨,重点辨认颅骨侧面观、顶面观、前面观及颅底内、外面观的主要结构。

(五)实验结果任务三观察四肢骨及其连结一、实验指导(一)实验目的1.能在骨标本上说出上肢骨及下肢骨的组成和名称。

2.能在骨标本上辨认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的主要结构。

3.能在骨标本上辨认髋骨、股骨、胫骨的主要结构。

4.能指出四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二)实验器材四肢骨标本完整骨架(三)实验步骤1.分组取标本每次实验前必须提前分组,每组成员需按照课代表及组长的分配确定座位,未经代教教师允许不得擅自更换桌位。

各组组长到课代表处领取骨标本,分发给每位组员作好记录以便回收。

2.保持安静,听代教教师讲解四肢骨的组成和名称及四肢主要骨的主要结构,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最后教师归纳总结。

本过程要求学生要保持安静,如有问题等教师讲解完毕再行询问。

3.观察并记录结果每位同学需认真观察标本,结合理论知识理解四肢骨的组成和名称,重点理解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和髋骨、股骨、胫骨的主要结构,最后绘图,书写实验报告。

4.还标本,打扫卫生实验完成后将标本还给组长或课代表,检查物品是否有损坏,如有问题及时向代教教师反映情况,按实验室相关规定提供赔偿。

服从课代表分配搞好实验室卫生。

(四)实验内容本实验主要是观察四肢骨的主要结构。

(五)实验结果任务四观察躯干肌、四肢肌任务五观察消化系统任务六观察呼吸系统任务七观察泌尿系统任务八观察心血管系统一、实验指导(一)、实验目的1、能在标本上说出躯干骨的组成,胸廓的组成;2、能在标本上辨认四肢骨和躯干骨的形态结构;3、能指出人体骨骼的主要体表标志;4、观察膈的位置、形态和功能;5、熟悉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臀大肌、梨状肌、股四头肌、缝匠肌、小腿三头肌的位置和起止点,并在活体上验证它们的功能;6、熟悉消化系统的组成;7、辨认消化管各段的位置、形态和连通关系;8、熟悉呼吸系统的组成;9、掌握气管和主支气管的位置、形态和特征;10、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11、掌握肾的位置、形态;12、熟悉输尿管的行程和狭窄部位;13、熟悉膀胱的形态、位置和毗邻,膀胱三角位置;14、熟悉掌握心的位置、外形和心腔内部结构;15、学会心的传导系统和血管;(二)实验器材1、分离躯干骨标本;2、完整脊柱和胸廓标本;3、分离颅骨标本;4、完整颅骨标本;5、四肢骨标本;6、完整骨架7、腹腔解剖标本;8、各类牙的标本或模型;9、呼吸系统概观标本或模型;10、头颈部正中矢状切面标本、模型;11、气管、左右主支气管标本;12、左右肺标本;13、胸腔标本;14、男女性泌尿生殖系统概观标本及模型;15、男女骨盆和正中矢状切面标本及模型;16、完整的心脏离体标本或模型;17、心的血管标本;(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只要是观察人体骨骼的主要结构及各系统的形态结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