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创新是有目的性的,是一门学问。

——彼得·德鲁克在彼得·德鲁克的众多著作中,《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是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本书,彼得德鲁克先生从另一个全新的视角上给我们展示了他30多年来关于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系统思考和不断实践的心得。

这本书主要从三个主题来讨论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创新实践、企业家精神的实践以及企业家战略。

每个主题都是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一个“层面”,而非一个阶段。

而在这本书中,对我触动比较大的就是第一部分,那么下面我将详细的谈下我的感受。

德鲁克先生在这一部分不仅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创新,并且向我们展示了企业家应该从哪里创新以及如何寻找创新机遇。

彼得·德鲁克无疑是20世纪在企业管理领域中最伟大的研究者之一,他的理论影响着现代社会企业家的实践活动。

前苏联著名经济学家康德拉杰耶夫的“经济发展过程必然出现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论断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已经在不断出现,但是到了20世纪末期,人类开始进入信息化社会,这种论断似乎不那么灵验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由于受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困扰,挣扎着寻找一条理想的持续增长之路,企业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被企业受到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打击在寻找突破之路。

事实上在企业家的努力下和经济全球化及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力度加大,市场经济行为已经出现周期性波动而非危机的局面,这种情况的出现背后的原因被彼得·德鲁克称之为“创新”。

在彼得·德鲁克看来,创新是唯一能造就一个持续和健康发展的经济。

我们社会已经将创新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从国家管理的创新,变革一直伴随着我们,“改革开放”已经成为我们一项基本国策,闭关自守只能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持续发展创造了世界市场经济发展的奇迹,其成就为全世界有目共睹。

中国企业也在不断转型和变革,进行着不断的创新,企业不仅重视组织形式和规模效应,也在重视科技创新带来服务上的附加值创造,从而推动企业不断发展。

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发生主要在于创新力不够,企业是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帮凶”,尽管企业不是本意要这样做,但是没有创新的企业的行为就是为自己和社会经济自掘坟墓。

看一下没有创新企业的发展模式,首先是企业生产一种社会需求产品,这种产品在一个阶段有利可图,从而引发其他企业效仿,产品市场投放竞争加剧,企业生产这种产品的利润减少,企业管理者只能通过增加产量维持利润绝对值水平,生产这种产品的企业的生产能力在不断扩展的过程就是企业利润增长接近于0的过程,这时企业的资金链断裂,企业要面临倒闭的过程。

企业倒闭,工厂关门,工人失业,企业崩溃。

如果成千上万的企业都是这样没有创新能力,出现群体倒闭,对社会而言,就是发生经济危机。

那么,有什么手段能使企业不以上述模式运作呢,如何使企业保持一个持续增长的态势呢,彼得·德鲁克找到了解决办法,就是企业要“创新”。

什么是创新彼得德鲁克说创新是企业家特有的工具,创新是有目的性的,是一门学问。

这显然与我们平时理解的“创新”有千差万别,他告诉我们凡是能使现有资源的财富生产潜力发生改变的事物都足以构成创新。

这句话初始理解起来很难,平时我们所理解的的创新大多局限于技术的创新,比如技术革命,然而彼得德鲁克告诉我们创新不一定必须与技术有关,甚至根本就不需要是一个“实物”,也许仅仅一个创意、一个新的认知就可以成为一个创新,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要为顾客提供新的价值和满意度,它是通过改变产品和服务,也就是改变资源的产出,并创造了一种新的价值。

也就是说创新并不局限于科技创新,它还包含了社会创新或市场创新,这也是彼得德鲁克所推崇的。

彼得德鲁克一贯强调,没有科技含量的社会创新或市场创新比起科技创新,不但更容易发现机会,而且工作周期更短、效益更大;而基于新知识,尤其是高科技方面的创新,时间跨度大、风险高、成功几率小。

他还强调,创新是有目的性的,可以通过某种训练加以实践,并将它完全掌握后,创新才会有效。

"创新"是为客户创造出新的价值。

价值是客户得到的,价格是客户付出的。

客户有新的所得,才会从不买到买、从买的少到买的多,或者愿意付出比过去更高的价格。

这反映在企业的收入和利润上,就是创造了新的财富。

一家新公司如果只是以同等价格提供市面上已有的产品或服务并不算创新,因为它只是对别人已经创造出来的客户群进行瓜分,并没有创造新客户,这样的新公司注定会在市场萎缩的时候被"边缘化"。

创新”是指系统化创新,彼得·德鲁克具有创建地提出了“七大机遇”的创新来源,它们是1、意料之外的事件---意外的成功和意外的失败;2、不协调的事件---实际情况和预料情况不一致;3、基于程序需要的创新;4、产业和市场结构的变化;5、人口统计数据;6、认知、情绪以及意义上的改变;7、新知识---包括科学的和非科学的。

这七个创新机会的来源相当模糊,而且彼此之间有相当大的重叠部分,但是它们可以作为我们考察企业创新的指南,可以从这些具体的方面寻找企业的创新来源.从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发展以来,每一次科技进步都带来社会的巨大变革,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英国的工业革命以瓦特发明蒸汽机为标志,蒸汽机推动火车使得人和物的交流更加有效率,蒸汽机在工厂提高生产能力,生产出更多低成本的产品,蒸汽机推动轮船使得这些产品销往全世界各地,“大英帝国”曾被视为日不落国。

电的发现和各种电器的发明深刻改变了人类生活,全世界生产能源和电器的厂家仍然是这个社会的主要骨干企业,像美国的通用电气、日本的电器等企业,在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计算机的发明在提高人类智力的延伸,造就了像微软这样的信息技术“王国”,改变着人类的思维。

人类有获得一次发展过程中的“创新”支撑。

彼得·德鲁克在1985年就远见卓识地提出企业创新和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如果说以往企业的创新是一种碰巧运气的话,现代企业创新是有目标地实现自身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必要要素,我们已经看到我们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鼓励企业中建设技术开发中心,鼓励企业建设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以减免税收鼓励企业在科技开发方面的投入,对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物质将来和精神鼓励。

这些实践与彼得·德鲁克的思想是相通的,就是要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保持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进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从哪里创新彼得德鲁克说成功的企业家不会坐等“缪斯垂青”并赐予他们一个“好主意”;相反,他们努力实干。

他告诉我们创新是需要转化为行动的,如果创新仅仅是停留在观念上而没有转化为行动和结果,就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

那么要从哪里创新,德鲁克告诉我们创新机遇的七大来源,前四个来源存在于机构内部,后三个则发生于企业外部:(1)意料之外的事件——意料的成功、意料的失败、意料的外部事件;(2)不协调的事件——现实状况与设想或推测的状况不一致的事件;(3)基于程序需要的创新;(4)每个人都未曾注意到的产业机构或市场结构的变化;(5)人口统计数据;(6)认知、意义及情绪上的变化;(7)新知识,包括科学和非科学的新知识。

下面我只针对发生于企业外部的创新机遇谈谈我的认识:人口统计数据:一直以来对于人口统计数据都没有特别的概念,看到德鲁克的话才意识到人口统计数据对于企业的影响。

德鲁克说人口统计数据对于什么人买什么以及购买的数量都有重大影响。

这不仅让我想到中国人口的现状:老龄化,男女比例失调加重。

这都可以为中国的众多企业都会带来新的创新机遇。

认知、意义及情绪上的变化:对于认知的变化,这个与个人的教育程度和思维习惯有很大程度的联系。

在固定的思维模式下,“杯子是半满的”与“杯子是半空的”是没有什么差别的。

德鲁克说无论引起认知变化的原因为何,它都创造了大量的创新机遇。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发现新的创新机遇,就如那句谚语——生活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然而我们很难确定某个认知变化是一时的流行还是永久性的变化,以及它所带来的真正后果,因此,以认知为基础的创新必须从较小且非常具体的地方做起。

新知识:德鲁克告诉我们,基于知识的创新之所以不同于所有其他创新,是由于其基本特征与其他创新有不同之处:时间跨度、失败率、可预测性以及它对企业家的挑战。

基于知识的创新所需的时间最长,新知识→可应用的技术→上市的产品、程序需要很长的时间,并且这里所说的知识并不是单一的某一学科,而是多种不同知识的融合,就如我们现在的学科,有很多的交叉和融合。

当不同的知识出现融合时,可能就会出现不同的创新机遇。

在解决“从哪里创新”这个问题时,德鲁克给出了我们七大来源,然而有些创新者是“缪斯的宠儿”,他们的创新是“灵光乍现”的结果,是无法传授和学习的;创新是有目的性的,目标明确的创新是源于周密的分析、严密的系统以及辛勤的工作,也就是说通过创新实践,创新是可以学习的。

基于此,德鲁克先生给出了创新的原则。

为什么创新创新固然可以令一个企业成功并赢得财富,但是创新的意义不仅限于此。

在本书的“结论”中,德鲁克把创新引申到他一生最关注的主题——社会的健康发展上。

对于创新的意义,其他的言语都会显得苍白,引用德鲁克的话来说:“无论是社会还是经济,公共服务机构还是商业机构,都需要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能让任何社会、经济、产业、公共服务机构和商业机构保持高度的灵活性与自我更新能力。

这首先是因为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不是对原有的一切“斩草除根”,而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这次推出一个新产品,下次实施一项新政策,再下次就是改善公共服务。

其次,因为它们并没有事先规划,而是专注于每个机会和各种需求。

再次,是因为它们是试验性的,如果它们没有产生预期的和所需的结果,就会很快消失。

”培养正确的心态工作和生活经常会出现不协调、不一致的现象,失败或成功,灾难或惊喜,身处其中的人,是抱怨它,力图保留原来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还是把它当作契机,观察它、理解它、利用它?答案是"有计划地放弃"。

养成一个正确心态,是知易行难的。

但是这个基本的心态转变问题,对于创新者来说,却又是不能不重视,不能不解决的。

创新与现实和发展的关系关于创新与现实和发展的问题,我们可以引述德鲁克的精彩论述:"因为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不是对原有的一切'斩草除根',而是以循序浙进的方式,这次推出一个新产品,下次实施一项新政策,再下一次就是改善公共服务。

其次,因为它们并没有事先规划,而是专注于每个机会和各种需求。

再次,是因为它们是试验性的,如果它们没有产生预期的和所需的结果,就会很快消失。

换言之,因为它们务实,而不教条;脚踏实地,而不好高骛远。

"一些需要通过"革命"实现的目标,其实均可以通过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实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