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水分在植物体中的代谢第一课时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和利用A组1、将萝卜条放进盐水中浸泡两个小时,取出后发现萝卜条()A、变硬了B、变软了C、不变D、大许多2、盐碱地不利于植物生长的根本原因是()A、盐碱物质植物不能吸收B、土壤溶液浓度小,植物吸水过多C、土壤溶液浓度大,根吸水过多D、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根细胞液的浓度3、输导水分、无机盐的结构是()A、树皮中的导管B、树皮中的筛管C、木质部中的导管D、韧皮部的筛管4、用糖拌西红柿,一段时间后,盘中会出现一些液体,主要原因是西红柿细胞的细胞液浓度()A、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B、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C、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D、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5、根毛细胞能够吸水的原因是()A、根毛细胞数量少,吸收面积大B、根毛细胞与土壤溶液相接触C、液泡大,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D、液泡小,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浓度6、关于植物对水分利用的叙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良好的溶剂B、植物体内的水分大部分被自身利用C、参与光合作用D、水在植物细胞中能够维持细胞的紧张度7、植物体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用于()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生长发育8、下列哪些植物器官具有输送水分的功能()A、根B、茎C、叶D、以上都是9、水分从土壤溶液中进入植物体,再由植物体返回大自然的途径可以表示为()A、土壤中的水分→植物细胞→筛管→气孔→大自然B、土壤中的水分→植物的细胞→导管→气孔→大自然C、土壤中的水分→导管→植物的细胞→气孔→大自然D、土壤中的水分→筛管→植物的细胞→气孔→大自然10、某生物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后,得出了如下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B、根、茎、叶的导管是连通的C、导管中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根→茎→叶”D、筛管是运输水与无机盐的附属机构11、取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萝卜,在正中各挖一个大小深浅相同的洞,然后再甲萝卜的洞内注入适量的浓盐水,在乙萝卜的洞内注入等量的清水,过一段时间,可以看到甲萝卜洞内的液面_______(填“升高”或“下降”,下同),原因是萝卜细胞的细胞液浓度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下同)浓盐水的浓度,使细胞____ 水;而乙萝卜洞内的液面____________,原因是萝卜细胞的细胞液浓度_________清水的浓度,使细胞________水。
B组1、一绿色植株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选择一片绿叶,把主叶脉剪断(如图所示),然后将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2~4小时,发现B区不能正常制造淀粉,其中原因是B区叶片缺少()A、叶绿素B、光C、二氧化碳D、水2、下列对农作物采取的措施及相关叙述,正确的是()①常常保留移栽幼苗根部的土壤②常常在移栽前摘掉幼苗的部分叶片③常选择傍晚、阴天移栽幼苗④常选择带有芽或幼叶的枝条扦插⑤以上措施均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防止植物萎蔫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3、在冬瓜中用刀挖出2×2厘米两块冬瓜A和B,把A放在蒸馏水中浸泡1小时,B放在与冬瓜细胞液等浓度的盐溶液中浸泡1小时,1小时候取出的两块冬瓜块是否与原来的孔刚好吻合()A、A合适,B也合适B、A不合适,B也不合适C、A不合适,B刚好合适D、A合适,B不合适4、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状的适应意义是()A、降低光合作用B、降低呼吸作用C、减少水分散失D、没有什么意义5、某同学为了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做了如下实验:步骤一:分别取20mL的清水和20mL不同浓度(5%、10%)的食盐水依次置于A、B、C三个烧杯中步骤二:取三块新鲜小萝卜块,分别置于A、B、C三个烧杯中(萝卜块全部被淹没),都静置浸泡5分钟步骤三:取出萝卜块,分别量出三个烧杯中溶液的体积步骤四:记录数据于下表中据实验回答问题:(1)步骤二中存在明显不足,请帮助指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A组清水体积略变小(不考虑蒸发、读数误差),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A组和B组实验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B组和C组实验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该实验除了通过溶液体积的变化来定量证明植物细胞的吸水或失水,也可以通过_________变化来定量证明植物细胞的吸水或失水。
6、如图A为水分从土壤中进到根内部的示意图,图B为根细胞处于某种状态。
据图回答:(1)1是根尖某处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的,叫做______________(2)4所示部分为根尖的___________区(3)当根毛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时,水分依次通过的结构是()A、1→2→3B、2→3→1C、3→2→1D、1→3→2(4)3是根尖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_____________管(5)某同学给一株植物施肥后,该植物生长不正常,若他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该植物根细胞的状态如图B所示,则根细胞液浓度__________(填“大”或“小”)于土壤溶液浓度第2课时水分的散失—蒸腾作用合理灌溉A组再将上述四组叶片置于通风处,则出现萎蔫现象的先后顺序的是()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C、丁→乙→丙→甲D、丁→丙→乙→甲2、把一刚摘下的果树枝装在小瓶中,如图所示,用弹簧秤测得重为5N,光照6小时后,测得重为4.8N。
其重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蒸腾作用B、运输作用C、呼吸作用D、光合作用3、高大树木的顶端细胞能够不断地得到充足的水分,在此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A、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C、吸胀作用D、蒸腾作用4、在植树过程中,为了提高树苗成活率,王大爷应该采取的措施是()①带土移栽②去掉部分叶片移栽③在烈日炎炎的中午移栽A、①③B、①②C、②③D、①②③5、枣庄市新城区环境优美,种植了大量的绿色植物。
在移栽过程中园林工人截去了树的大部分枝叶,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阻止新陈代谢B、降低蒸腾作用C、阻止呼吸作用D、阻止光合作用6、取四枝大小且叶片数大致相同的一种植物嫩枝,在光照条件下,依图所示的方法进行实验(凡士林具有密封作用)。
实验开始时各装置的质量相同(都是80g),其后每隔4小时候重新测量各装置的质量,实验结果用图所示曲线表示。
曲线2表示的装置是()7、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不包括()A、降低叶片的温度B、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C、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水量D、有利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8、热带雨林降水丰富,与其关系最密切的生理作用是()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生长作用9、五月份正是桃树结果的时候,一段枝条上有两个正在生长的桃子,植物体吸收的水分主要作用于()A、桃子的生长B、叶片的蒸腾作用C、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D、体内物质的运输10、小星学了植物的蒸腾作用知识后,把书本的实验进行了改进,植物的茎会不会有蒸腾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甲乙两个试管内加入等量的清水,并在上述两个试管的水面上加上一层油,甲装置用带叶的枝条,乙装置用去掉叶片的枝条,如图所示)来验证植物的蒸腾作用。
把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一天后他观察设计的实验结果时发现:甲装置中塑料袋的内壁上有较多的水珠,并且试管内水位下降明显;乙装置中塑料袋内壁上水珠较少,试管内水位下降不如甲装置明显。
请你帮助分析上述现象:(1)甲装置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装置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个实验进一步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如图是研究植物散失水分的四个实验装置图。
请分析回答:(1)A、B两个装置中,塑料袋上水珠较多的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较C、D的实验,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1、植物生活离不开水,其原因不包括()A、环境中水越多植物生长的越好B、干种子必须吸足水才能萌发C、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水D、土壤中的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根吸收2、(1)昌乐西瓜以其品种齐全、质量优而闻名。
在西瓜结果的过程中,瓜农往往要大量浇水。
这时西瓜所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果实膨大D、蒸腾作用(2)炎炎夏日,植物的叶片没有被灼烧,能降低植物体的温度的原因是()A、光合作用B、蒸腾作用C、呼吸作用D、蒸发作用3、一般植物叶片的上下表皮都有气孔,但往往上表皮的气孔总是比下表皮的气孔少,原因是()A、上表皮气孔少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B、下表皮气孔多可以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C、下表皮气孔多可以加速水分的散失D、上表皮气孔少可以减少氧的散失4、(1)蒸腾作用的意义在于( )A 、排出多余的水分B 、保持叶片的温度C 、调节空气温度D 、在夏季给植物降温(2)下列与蒸腾作用无关的是( )A 、植树造林有降温作用B 、促进无机盐的运输C 、促进植物光合作用D 、夏天植物出现萎蔫5、植物叶片的蒸腾作用过程中,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升华B 、汽化C 、熔化D 、液化6、植物通过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掉。
如图所示,现有完全相同的甲、乙两个装置,装置内水面相平,两株植物的叶片大小、形态及功能相同。
将两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1小时后,比较甲、乙装置中两细管底部的压强(压强用p 表示),正确的是( )A 、乙甲p p <B 、乙甲p p >C 、乙甲p p =D 、无法确定7、在同一地方,夏天大树树阴下的气温要比阳光直晒下的气温明显低,其主要原因是很么呢?几位同学有不同意见:小王认为主要是树叶不断散发出大量的水分,有降温的作用;小李认为主要是树叶挡住了大阳光的辐射,所以树阴下的气温降低了。
请问答下列问题:(1)小王认为主要是:“树叶不断散发出大量的水分,有降温的作用”的科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方认为造成树阴下的气温要比阳光直晒下的气温低,除了小王和小李说的原因外,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还有一个较重要原因,你认为这个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李针对自己的猜想,设计以下的实验来加以验证: ①在同一地点选择间隔适当距离,阳光照射、周边环境一样,树种、大小、长势、树形都相同的两颗树,分别编号A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