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之初教学设计

人之初教学设计

2、独立出示本课13个生字,鼓励学生说说在生活中或在其他的词语中也见过这些汉字,从而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理解句子意思。
3.让学生区分平翘舌音,读准字音。
4.各种形式认读生字并组词,要求人人过关
5、师小结:在识记汉字的时候,可以根据汉字的结构、偏旁、与形近字进行比较的方式来进行识记,这样归类识字,效果会更好。
教学策略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7个汉字。
3、初步了解《三字经》这本儿童启蒙读本。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刚听得歌曲是什么歌名吗?
2、导入新课。这首歌,就出自于我们的国学《三字经》,今天,我们就来学学《三字经》 。
5、师范写,生认真观察并进行书空练习。
6、生自主描红、临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书写情况并及时反馈。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三字经》的内容,还读熟了其中的几句话,认识了很多的汉字。那么,《三字经》中的这些句子究竟藏着什么意思,为什么值得古代和现代的小朋友没学习呢?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
3、板书乐天,师范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4、师激趣:古时候儿童学习的课本,今天我们学起来也会十分有趣。《三字经》开篇的第一句话是“人之初”,这也是我们这篇课文的题目。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在听的过程中,注意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1)诵读,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2)个人读,及时正音,把原文读流利。
三、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一)“不”字的学习,让生找一找,说一说。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汉字:之、相、近、习、远、玉、义。
2、字音、字形识字方法的学习
3、指导书写“相”。 书写“远”“近”,指导生字“之”的写法:“之”有三笔,第一笔点画居中,第二笔横撇略扁,最后一笔平捺,注意运笔的变化。 4、生自主观察这些汉字,交流书写要领,师在生交流的基础上行重点指导:“近、远”是半包围架构,其中“斤、元”书下册的课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整篇课文读起来郎朗上口,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自主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大致了解选编文本的含义。
学生学情分析
本课文根据一年级的年龄特点及思维发展情况,一年级的孩子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在课堂上积极活跃地参与相关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用课件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设计与反思单
课程名称
《人之初》
学段
小学
学科
语文
版本
部编版
年级
一年级
本课的主要知识点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幼、玉、器、义”13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之、相、近、习、远、玉、义”7个字。
3、大致了解所选句子的意思,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改进点
在今后的教学中,坚持把读的权利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讲的机会让给学生,尽可能让多的学生参与。
信息技术运用说明
通过课上学习,学生知道《人之初》是传统文化读物,很多学生似懂非懂地会背诵课文,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学生更深刻理解课文的意思。
教学反思
学的得与失
学生读课文,但是对学生课文的方法总结的不及时、不明确。
教的得与失
在课堂教学中,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但对学生的理解课文,背诵方法没有总结到位
4、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描述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幼、玉、器、义”13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之、相、近、习、远、玉、义”7个汉字。
3、大致了解所选句子的意思,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4、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