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研究综述

我国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研究综述

我国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研究综述
作者:付莹
来源:《商情》2015年第27期
[摘要]:从我国商业银行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法律制度研究、风险分析、定价问题等角度对相应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学者们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存款保险制度研究综述
一、引言
今年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

国内学术界也曾掀起关于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研究的热潮,有关研究文献也十分丰富。

笔者对此进行总结和梳理,以期为未来的我国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

二、我国发展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汪冬华(2007)等从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的缺陷以及建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重要性两方面分析了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并从存款保险组织机构的形式选择与存款保险范围及方式的确定;存款保险最高限额的确定以及存款保险费率的设定等方面探讨了选择符合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的存款保险制度模式遥。

张文路(2009)则是通过一个动态博弈模型的分析,印证了一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对维护该国金融安全与稳定的必要性;而从准公共物品理论出发,能够证明由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然性;在我国现有国情下,实行明示存款保险制度既十分必要又非常迫切。

俞清卿(2012)则认为与其他国家从无到有建立起存款保险制度不同,我国本身就存在隐性的存款保险制度:当银行濒临倒闭或倒闭时,政府会对其提供救助,并向存款人提供全额的存款保护。

因此,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本质上是将隐性的存款保险制度显性化。

李倩(2008)认为目前我国建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都已经基本成熟,相关法律法规正在逐步完善之中,为有效控制金融风险,保护中小存款者利益,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有必要建立一种新的机制来辅助中央银行实现稳定金融的目的,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是可行的。

三、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法律制度研究
王海志(2005)通过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从存款保险体制、存款保险机构的组织形式、存款保险机构的职能、投保机构、投保方式、存款保险标的、存款保险最高限额、存款保险费率、存款保险基金的筹集运作九个方面比较了各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具体模式,并总结了各国存款保险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朱玉(2007)则通过对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宏观一般性问题分析和微观基础理论探索,在充分借鉴国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和现实条件,提出建构我国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安排。

廖坚熏(2014)则主要通过对美国存款保险法律
制度进行研究,在全面解构美国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基础上总结该制度的成效和经验,提出基于我国当前的经济、法律环境,借鉴美国的优秀经验,建立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

我国应先构建我国存款保险法的法律环境,同时赋予我国存款保险机构监管职能,依据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实行风险费率制度和保险限额规则等。

四、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风险研究
李贤(2007)通过博弈论分析方法研究了存款保险制度中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认为正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存款保险制度提供的保护、稳定、救助等功能,在实际运行中相应地产生了存款人的道德风险、投保银行的道德风险、金融监管机构的道德风险,并对宏观经济造成不良影响。

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案例分析,借鉴美德两国存款保险模式的经验教训,认为防范存款保险制度中的道德风险问题,关键在于两方面:一是科学合理测算存款保险费率;二是设计公平合理又激励相容的存款保险制度特征。

邱兆祥(2014)等认为,在存款保险制度建立之初,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银行业市场是否会发生逆向选择的问题。

认为,防范逆向选择问题应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建立强制存款保险制度,对接审慎监管制度;第二,存款保险制度的功能定位要准确;第三,存款保险机构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定价机制;第四,积极引导隐性存款保险制度退出银行业市场。

五、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定价问题研究
江澜(2008)结合我国国情,尝试设计了一个分层次的基于风险的存款保险费率框架,划分了我国存款保险“三步走”的实施阶段。

提出在存款保险建立初期实行单一费率且征收一个较低的费率。

在第二阶段,分层次的风险调整费率。

在监管当局积累了丰富的监管经验,把银行按风险不同分为几个档次并相应的规定了几组费率。

并依据本文之前的实证结果具体地划分了费率标准。

第三阶段,从长远发展来看,随着资本市场高度完善和期权定价模型的理论研究的深入,运用市场定价模型进行最准确的定价。

魏文琦(2009)通过建立一个保险费率与金融媒介相关性的模型,分析了存款保险费率对社会总福利水平的影响;同时,利用多国存款保险数据进行相关性研究,综合得出存款保险费率的大小与制度其他因子构建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不同费率下我国存款保险费率基金累积额度,并对存款保险基金其他筹集方式进行探讨,建立有效的事前防范和事后保障机制。

杨爱超(2014)则通过选取了17家上市银行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上市银行2011-2013年度适用的费率水平,从17家上市银行2011年至2013年的结果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提出为了避免由单一费率引发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应根据银行的风险水平不同而征收不同的费率,即实行层次化的风险费率制度对我国存款保险定价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邢勇.国际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
[2]许君.存款保险制度中的道德风险及其防范[D].2007.
[3]潘修平.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理论与实务[M].法律出版社,2005.
[4]孙杨.商业银行道德风险与存款保险定价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05(12).
[5]刘仁伍.存款保险道德风险:理论与实证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6]凌涛.存款保险制度的国际经验与借鉴[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