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管理》读书笔记

《科学管理》读书笔记

《科学管理原理》读书笔记一、作者简介弗雷德里克·W·泰勒(Frederick·W·Taylor1856-1915)是美国发明家、工程师、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1874年,泰勒考入哈佛大学法律系,但因眼疾而中途辍学。

1878年,进入米德维尔钢铁公司,并在此进行了著名的“金属切削试验”,经过两年初步试验之后,给工人制定了一套工作标准,米德瓦尔的试验是工时研究的开端。

1898年,在伯利恒钢铁公司进行了著名的“搬运生铁块试验”和“铁锹试验”, 1901年,离开伯利恒钢铁公司,此后一直从事管理咨询工作。

泰勒首部论述其管理思想的论文是《计件工资制》,在此基础之上,相继出版了《车间管理》、《科学管理原理》,后这两本书被收集到一起,合编为《管理原理》,这些著作共同构成了其科学管理理论。

二、背景介绍泰勒处的年代在美国历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首先,在1861年到1865年,美国爆发了内战,并以北方军胜利告终,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铺平了道路。

从生产关系角度来说,是进一步推动了美国整体生产力的发展。

其次,19世纪七十年代,爆发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美国工业突飞猛进,在十九世纪末工业总量超过了英国,成为世界第一。

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生产效率的提高,但当时的美国却面临着生产效率低下的难题,工厂工人“磨洋工”现象,雇主指挥不当、管理不科学现象普遍存在,生产效率低与生产力提供的可能性之间的矛盾尖锐,这些问题开始引起管理学家的注意,并对于如何提高生产效率进行研究,泰勒便是其中之一,其《科学管理原理》便产生于这个年代。

在研究的过程中,泰勒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在实验过程中,通过直接观察和计算,获得大量数据,是早期的实证研究方法。

三、主要内容《科学管理原理》主要分为两部分,主要是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

第一部分是理论基础,阐述效率的重要性,并分析当时美国生产效率低下的原因,最后确定科学管理的目标是提高生产效率,实现雇员财富最大化和雇主财富最大化,并最终实现社会财富的最大化。

第二部分是解决效率低下难题的科学操作方法,主要是进行两类管理,即作业管理和组织管理。

(一)差别计件工资制(作业管理)在差别计件工资制提出之前,当时企业中所推行的工资制度,主要有:日工资制和一般计件工资制。

泰勒认为,现行工资制度所存在的共同缺陷,就是不能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不能满足效率最高的原则。

例如,日工资制,工资实际是按职务或岗位发放,这样在同一职务和岗位上的人不免产生平均主义。

在这种情况下,“工人会发现努力工作对他没有好处,最好的办法是尽量减少做工而仍能保持他的地位”。

这就将大家的工作拖到中等以下的水平。

又如在传统的计件工资制中,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多干多得,但超过一定范围,资本家为了分享迅速生产带来的利益,就要降低工资率。

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工人努力工作,也只能获得比原来计日工资略多一点的收入,没有激励作用。

于是,泰勒在1895年提出了一种具有激励性的报酬制度——“差别计件工资制”方案。

其主要内容是:(1)设立专门的制定定额部门。

主要任务是通过科学的测量和计算,确定合理的劳动定额和恰当的工资率。

(2)制定差别工资率。

即按照工人是否完成定额而采用不同的工资率。

如果工人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定额,就按高的工资率付酬,以资鼓励;如果工人的生产没有达到定额就将全部工作量按低的工资率付给,并给以警告,如不改进,就要被解雇。

(3)工资支付的对象是工人,而不是根据职位和工种,也就是说,每个人的工资都是按他的技能和工作所付出的劳动来计算,而不是按他的职位来计算。

其目的是克服工人“磨洋工”现象,调动工人的积极性。

(二)工作定额原理在当时美国的企业中,由于普遍实行经验管理,由此造成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资本家不知道工人一天到底能干多少活,但总嫌工人干活少,拿工资多,于是就往往通过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来加重对工人的剥削。

而工人,也不确切知道自己一天到底能干多少活,但总认为自己干活多,拿工资少。

当资本家加重对工人的剥削,工人就用“磨洋工”消极对抗,这样必然会造成生产效率低下。

为了改善工作表现,泰勒提出了工作定额,并制定出具体的操作办法,他提出:(1)企业要设立一个专门制定定额的部门或机构。

(2)通过各种试验和测量,进行劳动动作研究和工作研究,并将最快最好的动作和最佳工具组合在一起,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工人的“合理日工作量”。

(3)根据定额完成情况,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使工人的贡献大小与工资高低紧密挂钩。

这样管理者就可以通过对个人作业的详细检查,确定出完成某项工作的最佳时间。

有了这种信息,管理者就可以判断出工人是否干得很出色。

(三)标准化原理在科学管理的情况下,要想用科学知识代替个人经验,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实行工具标准化、操作标准化、劳动动作标准化、劳动环境标准化等标准化管理。

这是因为,只有实行标准化,才能使工人使用更有效的工具,采用更有效的工作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只有实现标准化,才能使工人在标准设备、标准条件下工作,才能对其工作成绩进行公正合理的衡量。

方法就是把工人多年积累的经验知识和传统的技巧归纳整理并结合起来,然后进行分析比较,从中找出其具有共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将其标准化,这样就形成了科学的方法。

用这一方法对工人的操作方法、使用的工具、劳动和休息的时间进行合理搭配,同时对机器安排、环境因素等进行改进,消除种种不合理的因素,把最好的因素结合起来,这就形成一套标准化的工作流程。

(四)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组织管理)泰勒主张要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并在企业设立专门的计划机构。

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实际是把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设置专门的计划部门,实际是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让资方承担管理职责,让工人承担执行职责。

具体说来,计划部门要从事全部的计划工作并对工人发布命令,其主要任务是:(1)进行调查研究并以此作为确定定额和操作方法的依据。

(2)制定有科学依据的定额和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和工具。

(3)拟订计划并发布指令和命令。

(4)把标准和实际情况进行比较,以便进行有效的控制等工作。

在现场,工人或工头则从事执行的职能,按照计划部门制定的操作方法的指示,使用规定的标准工具,从事实际操作。

泰勒将分工理论进一步拓展到管理领域,使得管理思想的发展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四、案例分析(一)铁锹实验早先工厂里工人干活是自己带铲子。

铲子的大小也就各不相同,而且铲不同的原料时用的都是相同的工具,那么在铲煤沙时重量如果合适的话,在铲铁砂时就过重了。

泰勒研究发现每个工人的平均负荷是21磅,后来他就不让工人自己带工具了,而是准备了一些不同的铲子,每种铲子只适合铲特定的物料,这使工人的每铲负荷都达到了21磅。

同时他还设计了一种有两种标号的卡片,一张说明工人在工具房所领到的工具和该在什么地方干活,另一张说明他前一天的工作情况,上面记载着干活的收入。

将不同的工具分给不同的工人,就要进行事先的计划,要有人对这项工作专门负责,需要增加管理人员,但是尽管这样,工厂也是受益很大的,据说这一项变革可为工厂每年节约8万美元。

泰勒因这项实验提出了新的构想:将实验的手段引进经营管理领域。

计划和执行分离。

标准化管理,是提高效率的最好办法四、科学管理理论的影响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在企业中得到广泛传播和实践,使得许多企业生产效率成倍提高。

它的许多效率措施至今还被人们广泛使用,科学管理的影响还随处可见。

泰勒借助技术手段进行标准化、计量化作业管理,这在现代企业中都不过时。

现在企业实行的目标管理、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管理、ISO系列标准认定、计量化管理等等,都有科学管理的影子或者说是科学管理的翻版或者精华版。

泰勒在美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影响,美国的经济、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都因为泰勒的思想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科学管理变成了一种实用的文化,一种可以使企业、社会、政治快速长大成熟的力量。

从美国经济的总体来看,1890—1921年,工人的实际工资增长了一倍,每周平均工作时间从60小时降至50小时。

1919—1929年十年间,劳动效率提高了43%。

一位历史学家所罗门·法布里坎特把这一时期生产率的快速提高归结为三个因素:一是大批量的生产方法;二是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学说;三是更好更廉价的动力来源。

这一时期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泰勒制功不可没。

其它很多国家也从泰勒的管理思想中受益。

日本是最早实践并推广泰勒制的国家之一,1870年,日本从事农业的人占到80%以上,不到5%的人从事制造业。

但是,在1912年或1913年,日本就出现了泰勒的著作,并且科学管理的思想在日本得以快速的传播,成立了许多研究泰勒的学会。

泰勒的管理思想被大量应用于日本的工业企业,从而促进了日本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过渡。

科学管理为日本工业的现代化提供了基础。

五、对泰勒管理理论的评价和意义泰勒制具有二重性列宁认为:“泰勒制----也同资本主义其他一切进步的东西一样,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做丰富的科学成就,即按科学来分析人在劳动中的机械动作,省去多余的笨拙的动作,制定最精确的工作方法,实行最完善的计算和监督制度等等”。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巨大贡献(1)泰勒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泰勒的现场作业管理方法在实际的生产组织管理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由于采取了科学管理的作业程序和管理方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企业生产效率提高了许多倍。

(2)讲求效率的优化思想和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促使了人们对管理实践的重新审视与思考,为管理理论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局限性(1)泰勒对工人的看法是错误的。

他认为工人的主要动机是经济的,工人最关心的是提高自己的金钱收入,即坚持“经济人”假设。

(2)泰勒的科学管理仅重视技术因素,不重视人群社会的因素。

(3)“泰勒制”仅解决了个别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问题,而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管理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