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用物理化学-最大压差法测表面张力-中国石油大学

应用物理化学-最大压差法测表面张力-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 化学原理(二)实验报告实验日期: 2014.10.24 成绩:班级:石工 学号: : 教师:王增宝同组者:最大压差法测表面力一、实验目的1.掌握最大压差法测定表面力的原理及方法;2.测定正丁醇水溶液的表面力,了解表面力的概念及影响因素;3.学习Gibbs 公式及其应用。

二、实验原理由于净吸引力的作用,处于液体表面的分子倾向于到液体部来,因此液体表面倾向于收缩。

要扩大面积,就要把部分子移到表面来,这就要克服净吸引力作功,所作的功转变为表面分子的位能。

单位表面具有的表面能叫表面力。

在一定温度、压力下纯液体的表面力是定值。

但在纯液体中加入溶质,表面力就会发生变化。

若溶质使液体的表面力升高,则溶质在溶液相表面层的浓度小于在溶液相部的浓度;若溶质使液体的表面力降低,则溶质在溶液相表面层的浓度大于在 溶液相部的浓度。

这种溶质在溶液相表面的浓度和相部的浓度不同的现象叫吸附。

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溶质的表面吸附量与溶液的浓度、溶液的表面力之间的关系,可用吉布斯(Gibbs )吸附等温式表示:=-c d RT dcσΓ 式中:Γ—吸附量(mol/L );c —吸附质在溶液部的浓度(mol/L );σ—表面力(N/m );R —通用气体常数(/N m K mol ⋅⋅);T —绝对温度(K )。

若/0d dc σ<,溶质为正吸附;若/0d dc σ>,溶质为负吸附。

通过实验若能测出表面力与溶质浓度的关系,则可作出c σ-曲线,并在此曲线上任取若干个点作曲线的切线,这些曲线的斜率即为浓度对应的/d dc σ,将此值代入上式可求出在此浓度时的溶质吸附量。

测定液体表面力的方法有许多种。

本实验采用最大压差法,测定装置如图 1。

图1 表面力测定装置测定时,将分液漏的活塞打开,使瓶压力增加,气泡即可通过毛细管(要求它的尖嘴刚刚与液面接触)。

从浸入液面的毛细管端鼓出空气泡时,需要高出外部大气压的附加压力,以克服气泡表面力。

如果毛细管半径很小,则形成的气泡基本上是球形的(图2)。

此时附加压力与表面力成正比,与气泡的曲率半径成反比,其关系式如下: 2P R σ∆=式中:P ∆—广口瓶滴水形成的附加压力;R —气泡的曲率半径;σ—表面力(N/m )。

当气泡开始形成时,表面几乎是平的,这是曲率半径最大,随着气泡的形成,曲率半径逐渐变小,直到形成半球形,这是曲率半径与毛细管半径r 相等,曲率半径达最小值,根据上式,这时附加压力达最大值。

气泡进一步长大,R 变大,附加压力则变小,直到气泡溢出。

图 2 气泡最小曲率半径示意图如果用图1装置,分别测出一种已知表面力的液体(例如水)和另一未知表面力液体(如正丁醇水溶液)的附加压力最大值,这时因为 R=r ,所以,112p r σ∆= (1)式中:1p ∆—已知表面力液体的最大附加压力;1σ—已知液体的表面力。

222p r σ∆= (2)式中:2p ∆—已知表面力液体的最大附加压力;2σ—已知液体的表面力。

因为两种液体的最大附加压力(即最大压差)是在同一仪器的同一毛细管测的。

所以,上两式的 r 是相同的,若将r 消去即得:2211p p σσ∆=⋅∆ (3) 因此,在同一温度下,只要测得ΔP 1、ΔP 2,再由温度查出已知表面力液体(水)的表面力;即可由公式(3)求出未知液体的表面力。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仪器最大压差法测表面力装置一套,洗瓶,吸耳球。

2.药品正丁醇(分析纯),蒸馏水。

四、实验操作步骤1.用洗液洗表面力测定仪的外套管和毛细管。

方法是在外套管中放入少量洗液,倾斜转动外套管,使洗液与外套管接触(注意不要让洗液从侧管流出)。

再将毛细管插入,这时保持外套管倾斜不动,转动毛细管,使洗液与毛细管接触,再用洗耳球吸洗液至毛细管,洗毛细管壁。

用完的洗液倒回原来瓶中,然后用自来水充分冲洗外套管和毛细管,最后用蒸馏水冲洗外套管和毛细管各三次,即可进行下面实验。

2.在外套管中放入蒸馏水(作为已知表面力的液体,其表面力见附录二),将毛细管插入外套管,塞紧塞子,并使毛细管尖端刚碰到液面。

如果外套管中液体稍过量,则可用吸耳球将液体吸到毛细管中,将液体移出。

通过调节,使毛细管尖端刚碰到液面。

3.关闭滴液漏斗下活塞,在分液漏斗加入自来水。

按照图1将表面力测定装置管线流程接上。

4.打开精密数字压力计电源,然后打开漏斗上活塞,将管线压力放空。

按精密数字压力计的采零键,是精密数字压力计的示数置零。

5.关闭滴液漏斗上活塞,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分液漏斗中的水慢慢滴下,这时气泡将通过毛细管端冒出。

从精密数字压力计上读取最大压差值,重复读取三个数值,将数据记录在实验记录纸上,取平均值。

6.测完蒸馏水的最大压差后,倒掉蒸馏水,用0.02mon/L 的正丁醇洗一次外套管和毛细管两次,然后再加入该溶液,按照测蒸馏水的最大压差一样,测定该溶液的最大压差。

依次测得0.05、0.10、0.15、0.20、0.25、0.30、0.35mol/L 的正丁醇溶液的最大压差。

(注意:每更换一次溶液,都应用待定液洗外管套管和毛细管)。

7.记录实验温度。

五、实验数据处理1.由附录一查出实验温度下蒸馏水的表面力。

答:当室温T=21C 时,查附录一可知2(H O )=72.59mN m σ⋅ 2.由公式2211p p σσ∆=⋅∆计算出不同浓度正丁醇溶液的表面力,用表格的形式列出计算结果,并取一组数据附一计算实例。

室温:21 C正丁醇mol/L压力(Pa )H 2O 0.02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0.35 P 1 349 331 307 287 263 235 222 214 197 P 2 348 327 308 283 262 235 222 213 197 P 3 349 334 307 287 266 236 222 215 197 p348.7 330.7 307.3 285.7 263.7 235.3 222.0 214.0 197.0σ(mN/m ) 72.5968.84 63.97 59.47 54.89 48.98 46.21 44.54 41.01表1 最大压差法测定表面力实验记录表解:查得实验温度下蒸馏水的表面力为72.59mN/m 以0.20mol/L正丁醇为例:由公式可得22112235.372.59348.748.98(mN m)ppσσσ∆=⋅=⨯∆=⋅以此为例,可得到表1中数据。

3.以表面力为纵坐标,以浓度为横坐标,在坐标纸上画出正丁醇溶液的cσ-图。

图3 294K时正丁醇的cσ-图4.在cσ-图上选若干点,作不同浓度曲线时切线,依Gibbs公式=-c dRT dcσΓ求出相应的表面吸附量;并在坐标纸上画出正丁醇溶液的吸附等温线。

根据拟合曲线公式:计算出在0~0.35mol各点的切线的斜率以c=0.20mol/L 数据为例计算。

可知,在c=0.20mol/L处的切线斜率为-0.078438,又因为T=21+273=294K,60.2=-(0.078438)8.3142946.41810(/)c dRT dcmol Lσ-Γ=-⨯-⨯Γ=⨯C(mol/L)0.02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0.35Г(10-6mol/L)1.1072.575 4.502 5.784 6.418 6.406 5.747 4.441图4 294K时正丁醇的cΓ-图六、思考题1.实验中,如果毛细管深入液面 1mm 会造成多大误差?答:如果毛细管深入液面1毫米,会使附加压力增大。

根据公式P ghρ=,得到增加的附加压力为P=9.8Pa。

2.实验中,为什么要尽量放慢鼓泡速度?答:因为仪器有一定的反应时间,让气泡生成速度放慢从而较准确读出最大值,鼓泡过快可能会使读出的数不是最大值会造成实验测量误差。

3.实验中,为什么要求从稀到浓逐个测定不同浓度溶液的表面力?答:为了减少由于残留正丁醇的影响而造成的实验误差,使实验更加的准确。

4.解释cσ-曲线的变化趋势。

答:随浓度的增加表面力逐渐减小,并且切线斜率随着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切线方向最终逐渐趋于水平,最后曲线无限趋近于直线稳定。

5.实验中,影响表面力测定准确性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表面力准确性的因素主要有仪器的气密性是否良好,毛细管与液面是否刚刚接触,室温的大小,溶液浓度是否准确,实验开始前是否去除上次实验残留药品的影响,气泡冒出时是否缓慢。

七、总结实验中学习了最大压差法测定表面压力的方法,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许多细节,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学习。

实验中应该注意的有,每次实验前要用下次实验的试剂反复润洗毛细管与外套管,去除上次实验残留药品的影响;调节毛细管与液面的接触距离时,一定要确保与毛细管与液面刚刚接触;在调节气泡冒出时要让其缓慢冒出,以增加读取最大值的准确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