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世界历史(上)知识点第一课:人类的形成1、人类的出现:猿类——正在形成的人——完全形成的人——人(猿————人)。
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
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
2、人类的进化:完全形成的人分为四个阶段早期猿人——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晚期猿人——印尼爪哇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早期智人——德国尼安德特人、中国丁村人;晚期智人——法国克罗马农人、中国山顶洞人3、人种及分布: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澳洲;黄色人种——亚洲;黑色人种——非洲、南美洲4、氏族社会:最初是母系氏族社会,随着生产的发展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母系氏族社会:群婚,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财产公有,以采集和鱼猎为生。
家务劳动为主,妇女在社会中站主导地位。
父系氏族社会:婚姻相对固定,子女“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男子从事犁耕业和畜牧业占主导,出现商品交换和私有制,部族和首领是男人。
5、原始人群居生活的原因:生产力低下,生产工具原始,物质相当匮乏,只有依靠集体才能生存。
6、比较:父系氏族社会代替母系氏族社会的原因及后果。
相同点:⑴ 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⑵ 都实行财产、分配公有制。
不同点:⑴母系氏族社会妇女在社会中站主导地位;父系氏族社会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⑵母系氏族社会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系氏族社会子女“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⑶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了私有制和奴隶制,原始社会解体。
第二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1、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前约3500 年)——尼罗河流域——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权力与尊严的象征古巴比伦(前约3500 年)——两河流域(“新月沃地”)——汉谟拉比法典、空中花园古印度(前约2500 年)——印度河、恒河——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古中国(前约2070 年)——黄河、长江流域——分封制2、古文明与大河的关系(大河文明的自然条件):气候湿润,地势平坦,日光充足,适合人生存;大河定期泛滥——提供水源和肥土,利于农业生产。
3、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4、种姓制度:在雅利安人侵入印度的过程中形成。
社会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
下一等级不得从事上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的等级不得通婚。
影响: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
第三课:西方文明之源1、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迈悉尼文明2、古希腊繁荣的成邦:雅典、斯巴达3、雅典城邦的自然条件: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气候湿润,适宜种经济作物。
4、公元前5 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
原因:伯利克里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内容:扩大公民权利,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公民大会;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5、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繁荣的表现:政治上,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经济上,奴隶制经济高度繁荣;文化上文化昌盛。
6、斯巴达成邦:崇尚武力,实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制度。
7、罗马共和国的兴亡(1)罗马历史发展线索:罗马城(公元前8世纪)——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年)——称霸地中海(公元前2世纪)——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帝国分裂(395年)——西罗马灭亡(476年,欧洲奴隶社会结束)(2)主要战争及战役:布匿战争(罗马——迦太基)坎尼战役以少胜多(3)公元前49 年,凯撒夺取政权;公元前27年,屋大维独揽国家大权,建立罗马帝国。
8、奥林匹克运动会历史沿革:最初举行赛会祭神,前776年—394年共举办290 多届。
现代奥运会开始于1896年,每四年举行一届。
2004 年在希腊雅典举行,2008年在中国北京举行。
第四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1、1世纪前后,出现奴隶制国家;5 世纪大和统一了日本。
2、七世纪中期,日本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颁布新诏书,参照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
重要人物:中臣廉足3、大化改新的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经济上收回贵族土地为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定期收税。
大化改新的作用: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4、伊斯兰教的产生:公元610 年,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622 年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
622 年是伊斯兰教历元年。
5、伊斯兰教建立的作用:尊重一神“真主”安拉,反映了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伊斯兰教是一种宗教、政治、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
第五课:中古欧洲社会1、公元5 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日尔曼人建立了法兰克王国。
2、8 世纪,宫相查理·马特进行改革,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规定得到土地的人必须为封建主服兵役。
3、改革后果: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即:帝王—大封建主—小封建主—农民。
4、公元1 世纪,耶稣创立了基督教。
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基督教会成为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
主要事件:751年宫相“丕平献土”,使教权凌驾于皇权之上。
13世纪,教会建起“宗教裁判所”。
5、10 世纪,欧洲出现了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
如:威尼斯、牛津、曼彻斯特。
6、由于西欧城市是在教会或封建主的领地上产生的,封建主对城市市民加强剥削,使阶级冲突日益尖锐。
12 世纪,法国琅城的城市市民与封建主展开了10年的斗争——市民争取城市自治权。
7、早期资产阶级的产生:西欧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市民阶级(手工业者、商人、银行家)中的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为资本主义的兴起装备了条件。
8、15 世纪中期,定都君士坦丁堡的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
著名建筑有圣索非亚大教堂。
第六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1、希波战争:公元前6 世纪,古代伊朗地区建立了波斯帝国。
前5世纪,波斯帝国三次出征希腊,最后希腊战胜波斯,史称希波战争。
为纪念希波战争——马拉松战役中的长跑英雄菲迪皮茨设立了马拉松赛跑。
2、公元前4 世纪,希腊北部的马其顿国发展起来,并控制了希腊。
亚历山大继承马其顿王位,史称亚历山大大帝。
他出兵东征,建立地跨欧、亚、非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3、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波斯文明、埃及文明、犹太文明、印度文明)。
4、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罗马帝国,多次发动战争。
公元2 世纪,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
5、罗马帝国扩张的影响:一方面充满暴力,另一方面罗马文化渗透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6、罗马帝国与中国的交往:丝绸之路中国丝绸;甘英出使大秦。
第七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1、阿拉伯数字:前身是印度梵文的字头文字(即:阿拉伯数字的创造者是古印度人)。
阿拉伯人加以改造,12世纪初,传到欧欧洲。
16世纪,与现在的写法基本一致。
2、亚欧商业往来的途径:丝绸之路3、阿拉伯的辉煌文化:创立完整的代数学;巴格达医院院长阿齐斯写成外科医学著作《医学集成》;医生依本·西拿著有《医典》。
4、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到中国元朝大都任官, 游历中国大江南北, 返回后完成《马可·波罗行纪》。
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
第八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1、文字的出现:象形文字——古埃及人( 3000 年),对以后字母文字产生重要影响; 楔形文字——两河流域 (古巴比伦) 苏美尔人(3000年),被西亚古代各民族所采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字母文字——腓尼基人( 22 个),为以后欧洲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
2、 世界三大宗教第九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1、 古代科学家 :① 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定律、浮力定律、发明螺旋式水车② 亚里斯多德:创立物理学、 植物学、动物学、逻辑学,被誉为“百科全书” 式的学者。
2、 古代文学家:① 荷马(古希腊):《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②索福克勒斯(古希腊悲剧作家): 《俄底浦斯王》。
③《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阿拉伯民间故事集,《阿里巴巴》、《阿拉丁和神灯》。
④埃斯库罗斯:古希腊悲剧之父 ⑤阿里斯托芬:古希腊喜剧之父中国古典建筑 特点:中轴对称、层次分明、主体突出 如:故宫第十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1、文艺复兴:14世纪前后,地中海地区贸易繁荣,手工工场发展起来开始产生新兴的资产阶级。
他们不满教会的控制,要求以人为中心,提倡人文主义。
因此,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希腊、 古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发起了一场崭新的、促进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
意义: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 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 基础。
2、文艺复兴时期主要代表文物及作品3、 建筑特色罗马式建筑哥特式建筑特点:拱顶、多梁柱、平面呈十字架形 特点:高、直、尖和强烈的向上感 如:麦加大清真寺 如:巴黎圣母院①但丁(意大利)《神曲》—地狱、炼狱、天堂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②达·芬奇(意大利)《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③莎士比亚(英国)《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④哥白尼(波兰)、布鲁诺(意大利)、伽利略(意大利)、开普勒太阳中心学说”(德)、新航路的开辟:意义:新航路的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第十一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背景:斯图亚特王朝实行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并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国王查理一世的专横使各种矛盾激化。
2、时间:1640—1688 年领导阶级:资产资级和新贵族3、重大事件:① 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② 开始标志:1640 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召集议会开会。
③ 重要战役:纳西比战役;④ 高潮:1649 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建立共和国⑤ 曲折: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⑥.结束: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
4、重要人物及事迹:克伦威尔指挥议会军在纳西比战役中击溃王军主力;50 年代初他就任“护国主”,实行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
5、重要文献:1689 年颁布《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6、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第十二课:美国的诞生1、美国独立战争:①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导火线:1773 年波士顿倾茶事件③时间:1775—1783 年④重大事件:1775 年4 月来克星顿枪声,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1775年5 月组建大陆军,华盛顿为总司令;1776 年《独立宣言》发表,美国诞生;1777 年,萨拉托加大捷,独立战争的转折点;1781 年约克镇战役英军投降;1783 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