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癌痛管理

癌痛管理

癌痛综合征(DSA引导下鞘内持续药物输注系统置入术)管理流程
适应症→手术依据→术前准备→术后评估(吗啡滴定,院外加药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1、适应症

2、患者医疗文书签署,交待注意事项。

◇患者有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鞘内药物输注系统置入术的强烈要求
◇详细告知阿片类药物使用的不良反应
◇患者可接受鞘内药物输注系统置入术无效或者失败的风险
◇术后出血,感染等
3、患者的评估

4、疼痛的评估
◇疼痛的类型,疼痛的性质,疼痛的程度。

◇明确患者现使用阿片类药物(口服,外用等)的每日总剂量,目前疼痛的控制情况。

◇椎管内无占位病变(MRI)
5、药物的替换及转换
◆静脉吗啡持续输注系统(PCA:病人自控镇痛)替代现有阿片类药物(口服、外用),换算为吗啡剂量。

◇口服奥施康定总日用量*2=口服吗啡总日用量
◇芬太尼透皮贴总量 4.2mg/贴=吗啡30mg bid po
◆静脉吗啡输注总量=口服总量/3
◆鞘内吗啡量=1/100静脉药=1/300口服药
◆预计并准备每日吗啡用量。

注:吗啡每日仅可于药房取一次,请提前计划每日使用量
6、PCA吗啡泵的配置建议:吗啡浓度1mg/ml,PCA每小时量=静脉吗啡输注总量/24 ,PCA追加量可
根据每24小时吗啡总量计算背景剂量。

PCA锁定时间推荐为15分钟
7、静脉吗啡量的滴定
◇使用PCA静脉泵后逐步停用口服阿片类药物。

首日停用50%的口服量,第二日停用 %的口服量,第三日停用 %的口服量
◇密切记录患者24小时静脉吗啡输注量+PCA追加量,次日吗啡剂量为前日的总量。

直至完全停用口服阿片类药物。

◇静脉吗啡量可以维持患者每日疼痛评分≤3分,每日追加PCA次数≤3,每日爆发痛次数≤3 。

◇患者应详细记录每日疼痛的变化情况,每日PCA使用情况,每日吗啡使用量。

◇医嘱:自控静脉镇痛
8、鞘内吗啡测试
◇术前给予静脉输注1500-2000ml的液体,保证脑脊液产生、脑脊液的循环。

◇鞘内吗啡测试用量=静脉吗啡量的/100
◇鞘内穿刺成功时,需留取脑脊液常规/生化/培养标本送检。

◇停用 %静脉吗啡,密切记录鞘内吗啡的作用效果,作用时间。

全科术前讨论(需将相关资料制作为PPT)
9、DSA引导下持续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医疗文书的签署及注意事项。

◆术前小结,患者沟通记录,手术同意书,安全核查表,手术风险评估表,麻醉访视但,麻醉记
录单,DSA介入手术通知单。

◇局麻药、造影剂过敏,穿刺点出血、感染,损伤周围神经
◇因体位及患者配合原因,可能出现穿刺置管失败,中断手术。

◇术中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甚至死亡的风险
◇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可能预备另一套药物输注系统。

(如何说才能够最合情合理,解释通顺。


◇术后可能再现管路脱落、打折、堵塞、药物输注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的可能。

◇术后患者可能出现脑脊液漏,颅内压低,头痛,颅内感染等
◇患者可能出现输注港植入处囊带感染,若感染严重时,可能移除输注系统。

10、DSA引导下持续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
◇术前给予静脉输注1500-2000ml的液体,保证脑脊液产生、脑脊液的循环。

◇术前半小时预防性抗生素输注
◇需准备鞘内药物输注系统2套,腰穿包1个,电子泵2个,药盒2个,蝶形针1个,吗啡
10mg,造影剂1支,脑脊液常规/生化/培养条码各一,术后送检
◇鞘内泵安置成功后。

给予鞘内镇痛泵,减少静脉镇痛泵的用量??。

◇术后给予一级护理,平卧6小时,心电监护,硬膜外神经阻滞,自控硬膜外镇痛
◇术后24小时内再给予抗生素一次
◇建议鞘内镇痛泵的配置:鞘内吗啡使用剂量=静脉吗啡量的/100*24/h持续泵注+0.1%罗哌卡因?
11、鞘内吗啡滴定及静脉吗啡的减量
◇鞘内吗啡泵的滴定,初始泵住速度?,静脉泵逐渐减量?
◆住院期间需培训患者或患者家属对电子镇痛泵的管理
◆患者应详细记录每日疼痛的变化情况,每日PCA使用情况,每日吗啡使用量。

12、患者疼痛缓解,生活质量提高,出院。

◇出院标准:完全停用静脉吗啡,鞘内吗啡量可以维持患者每日疼痛评分≤3分,每日追加PCA 次数≤3,每日爆发痛次数≤3 。

◇需向医院交纳5000元的电子镇痛泵使用押金
◇签署院外电子镇痛泵使用同意书。

13、出院后药物输注系统的管理
门诊建立麻卡→疼痛科门诊开具吗啡红处方+电子医嘱(接收科室为急诊药房) →缴费后疼痛科专人陪同患者家属于急诊药房取吗啡注射液。

门诊开具处方:带蝶翼穿刺针+微电脑药物输注系统药盒+神经根干从阻滞。

缴费后家属需将缴费清单返回疼痛科。

吗啡泵药盒的更换:持缴费清单于主管护士处领取药盒、蝶形针。

配药,换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