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留学生汉语请求言语策略研究-精选教育文档

留学生汉语请求言语策略研究-精选教育文档

留学生汉语请求xx策略研究本文从第二语言习得角度对汉语学习者的“请求”言语行为进行深入考察,分析留学生汉语“请求”表达方面的语用特点,考察他们汉语请求行为语用能力的习得规律,从而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汉语请求xx行为序列及请求策略(一)汉语请求xx行为序列我们先来看几个本次调查中的汉语请求言语行为的具体实例:你好!(问候)可以借支笔用一下吗(请求)?您好(问候),不好意思(致歉),我可以借您手机用一下吗(请求)?玛丽(称呼),你帮我带本字典(请求),回头给你钱(承诺)。

大爷(称呼),劳驾(礼貌标记语)跟您打听个地方,去天安门怎么走(请求)?你好!(问候)忘了带笔了。

(原因)你能借我一支笔吗(请求)?我觉得您是有很好的说法。

讲的时候听得很明白(称赞),您能不能是我的辅导(请求)?①可以看出,汉语请求言语行为涉及该行为的序列组成、常用礼貌语(称呼、问候、致歉等)、常用句式、礼貌标记语、请求策略等诸多方面。

本文主要讨论请求策略,其他方面尚未涉及。

从汉语请求言语行为发生、发展、结束的全过程来看,请求行为一般含有三方面的内容:1.行为中心语:发出请求行为,这是请求行为的主体;2.行为起始语:请求前引起听话人的注意,发话人通过称呼、问候、致歉等手段引起受话人注意;3.行为辅助语:帮助请求功能得以顺利实现。

可能是说明请求的原因,也可能是向受话人表示感谢或做出承诺、道歉、称赞等。

在请求言语行为序列方面可能位于行为中心语的前方,也可能位于行为中心语的后方。

这三方面的内容,起始语和辅助语是否出现往往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不一定必须出现。

但行为中心语是请求言语行为的主体部分,属于必要性成分,是必定要出现的。

根据言语行为理论,请求言语行为属于言语行为中的施事行为。

可分为直接请求言语行为和间接请求言语行为,间接请求言语行为又分为规约性间接请求行为和非规约性间接请求行为。

直接请求和间接请求的划分是由发话人实施请求言语行为的策略决定的。

1.直接请求玛丽,你去书店的时候,帮我买一本词典吧。

张经理,不好意思打扰您,能耽误您点儿时间吗?我想跟您请个假。

2.规约性间接请求xx,能借我一支笔吗?3.非规约性间接请求:妈妈,现在的电脑降价了。

(二)汉语请求xx行为的策略请求言语行为一般包括行为起始语、行为中心语和行为辅助语,与之相对应的请求策略就应该包括这三个方面的策略,但由于行为起始语的主要作用是提醒受话人注意,行为辅助语也不一定会出现,两者都不是请求行为的主体,而行为中心语是必现成分。

所以,本文所指的请求策略特指行为中心语的请求策略,可分为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

1.直接策略是发话人以明确的话语直截了当地向受话人发出请求。

通常使用祈使句、陈述句来实现。

例如:帮我买一本词典吧。

我想请一天假。

2.规约性间接策略主要通过询问对方的能力、意愿、询问请求的可能性。

通常使用疑问句式来实现,句中往往出现特定的词汇,如“请问、能……吗、能不能、可不可以、能否、可否、是否可以、是否”等。

规约性间接请求还可细分为建议表达型和询问型。

建议表达型指发话者把请求转换成双方都有益的建议。

汉语用“要不、不如、你看是不是、怎么样、为什么不……”等表达。

询问式策略包含询问的前提条件,询问受话人的能力,意愿或可能性。

汉语用“能……吗、能不能、可不可以、能否、可否、是否可以、是否”等表达。

就留学生而言,多使用询问型。

3.非规约性间接策略也称暗示策略,是指发话人表达的意思不明确,话语意思具有多重性和非具体性,即语用模糊。

话语多为暗示性言语,受话人需要根据上下文和相关知识来判断是否是请求行为。

一般不会出现规约性间接策略中的特定词汇,采用的句式也不定。

如:妈妈,现在的电脑降价了。

二、被试及问卷设计本调查被试中的留学生来自北京联合大学国际交流学院一年级到三年级,涉及初、中、高三个水平。

分别来自泰国、韩国、印尼、越南、蒙古、日本、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奥地利、立陶宛11个国家,共计110人。

被试中国学生都是北京语言大学的研究生(非外语专业)30人,男女各15人。

调查采用语用学常用语料收集的方法――语篇补全测试,简称DCT。

沿用开放式问卷形式,即完成话语测试。

问卷一共设计了九个场景,每个场景一个问题,描述周围环境以及发话人与受话人之间的关系。

为了防止受话人的回答受干扰,问卷只提出请求情况的出现情景,完全由被试自由作答。

为了达到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问卷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社会距离、相对权势、请求难度等可能影响请求言语行为策略及表达方式的社会因素。

考虑到被试的特殊情况,问卷设计在请求难度上没有过高要求。

调查问卷情景及其社会因素情况表情景情景变量请求情景社会距离相对权势请求难度1远相等低上课的时候,你没有带笔,你向你的同学李明借一支笔,你们刚认识一天,你会怎么说?2近相等低玛丽是你的好朋友。

玛丽去书店买书。

你想让玛丽帮你买一本词典,你会怎么说?3远低高张经理是你的老板。

现在你们公司非常忙,但你想向他请假。

你会怎么说?4远高低你是一家公司的老板。

王峰是你的员工。

你让他把文件送到办公室,你会怎么说?5远相等高在飞机场你想向陌生人借手机用一下,你会怎么说?6远相等低你不知道到天安门怎么走。

你向一个老人问路,你会怎么说?7近低低王峰是你的老师,你有一些语法问题不明白。

你想让他辅导,你会怎么说?8近低高你想让你妈妈给你买一台电脑,你会怎么说?9近高低如果你是一位老人,你想让你的儿子给你买一些苹果,你会怎么说?三、问卷分析(一)留学生“请求”言语行为中心语请求策略分析请求策略决定汉语请求行为所采用的表达方式,请求策略的使用情况能反映出留学生汉语语用能力的水平。

因此,可以通过分析留学生请求策略的使用情况来判断其语用能力的发展状况。

笔者统计出所有“请求”场景中三种策略的使用次数和比例,并与中国学生进行对比,考察留学生的请求策略使用在多大程度上接近中国学生的水平。

此外,笔者还通过对比,分析了留学生根据不同“请求”场景调整策略使用方面的能力。

我们先以被试中人数最多的泰国学生为例同中国学生进行比较。

请看下图:图1:中xx学生请求策略对比图从图1可以看出,中国学生使用请求策略依次是规约性间接策略>直接策略>非规约性间接策略,泰国学生在使用请求策略方面呈现出一个趋势,即泰国学生随着水平的提高,直接策略不断递增,非规约性间接策略也在不断递增,而规约性间接策略却在递减。

在各种策略的使用比重方面,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呈现出趋近中国学生的态势。

这鲜明地反映出泰国学生汉语语用能力的不断提高。

但在具体情景中,中国学生和泰国学生的请求策略表现出了较大差异:例如,在情景二中,中国学生使用直接策略和规约性间接策略的比例为43.3%和56.7%,而泰国学生大多数使用的是规约性间接策略,占72.1%,使用直接策略的只占27.9%。

而情景二中发话人和受话人是好朋友,双方社会距离较近,相对权势平等,买书的请求难度也较低,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选择使用直接策略的比重远高于泰国留学生。

在情景四中,中泰学生表现出了巨大的差异。

高达90%的中国学生选择使用了直接请求策略。

相比而言,泰国留学生只有73.8%使用了直接策略。

情景四中,发话人是受话人的上级,所以相对权势较高。

由于中国长期的“官本位”思想,按照汉语的文化习惯,此时一般采用直接请求策略。

泰国学生远低于中国学生的策略选择恰恰说明了他们对此种情景的语用规则掌握有所欠缺。

为进一步说明请求策略与语用能力的关系,笔者比较了不同国家留学生使用请求策略的情况。

图2:泰国、韩国、欧美、中国请求策略对比图对比中韩学生请求策略的使用情况,从总体上看,跟中国学生的使用情况一样,都是规约性间接策略>直接策略>非规约性间接策略。

但相比较而言,韩国学生更多地使用了直接策略和非规约性间接策略(44.0%>38.1%、61.1%、3.8%>0.8%),尤其是在非规约性间接策略的使用方面韩国学生要远高于中国学生。

这一请求策略的使用集中体现在情景九中。

父母要求子女买苹果,这一行为在中国人看来,是天经地义的,只有一人使用了非规约性间接策略(暗示策略),而韩国却有5人使用。

可以看出,两国虽同属汉字文化圈,但是韩国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却更多地表现出了西方式的特点。

从总体上看,欧美学生请求策略的使用情况跟中国学生一样,都是规约性间接策略>直接策略>非规约性间接策略。

相比较而言,欧美学生在情景八和情景九中更多地使用了规约性间接策略,即在亲属关系中,欧美学生也采用了较为客气、礼貌的策略和表达方式,这显然是受母语文化的负迁移影响。

欧美文化中讲究人人平等,即使是父母与子女之间也是如此,在请求策略和表达方式上鲜明地体现出来,而这显然不符合汉语的交际习惯。

与欧美学生相比,泰国学生在情景八、九中也表现出了相同的态势,即更多地采用较为客气、礼貌的规约性间接策略。

韩国学生在情景九中的表现更接近中国学生,虽然不如欧美、泰国学生客气,但却比中国学生客气、礼貌。

(二)影响留学生请求言语行为策略的社会因素分析1.社会距离笔者在调查问卷设计时考虑到了社会距离对请求策略及表达方式的可能影响。

我们以情景五、八为例来分析一下社会距离对请求策略的影响。

图3:情景五请求策略在各组被试中的分布图从图3可以看出在情景五中社会距离较远时,发话人80%以上使用了规约性间接策略,无论是留学生还是中国学生。

社会距离对请求策略有着十分明显的影响。

此外,随着留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在社会距离较远的情况下,直接策略的使用呈现不断递减的态势,规约性间接策略呈现不断递增的态势,两种策略的使用不断接近中国学生的水平。

说明留学生的汉语语用能力得到了不断提高。

图4:情景八请求策略在各组被试中的分布图在情景八中,妈妈与子女的社会距离非常近,按照汉语的文化习惯,发话人没有必要过分客气、礼貌,往往是直接请求。

反之,则显得关系生疏。

中国学生请求策略的使用情况也反映出了这一点,高达60%以上的中国学生采用了直接策略。

反观留学生请求策略的使用情况,一方面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留学生直接策略的使用呈现不断递增的态势,规约性间接策略呈现不断递减的态势,逐渐向中国学生的使用水平靠拢;另一方面,虽然留学生请求策略的使用呈现出向中国学生靠拢的态势,但是直接策略的使用仍远低于中国学生的水平,即使是高级生也只有50%,高级生甚至还使用了更为含蓄委婉的非规约性间接策略。

这说明留学生受其母语文化迁移的影响十分明显,虽然已掌握了汉语的语用规则,但是仍然喜欢保留母语式的使用习惯。

因此,在母亲与子女社会距离非常近的情况下,依然倾向于使用母语的使用策略。

2.相对权势相对权势对请求策略的影响十分明显,我们以情景三、四为例加以说明。

图5:情景三请求策略在各组被试中的分布图在情景三中,作为发话人的下级,在交际双方的相对权势上处于较低的地位,理应采取更加客气、礼貌的请求策略,一般来说应该采取规约性间接策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