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对提高护士动静脉内瘘穿刺前常规物理检查规范执行率活动体会
摘要:目的:在护理工作中应用品管圈让护士正确掌握动静脉内瘘常规物理检查的方法及提高穿刺前规范执行率。
方法:对于在2020年12月14日至2020年12月27日42名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动静脉内瘘患者,查找护士穿刺前未规范执行动静脉内瘘常规物理检查的原因,应用品管圈制定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结果: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护士动静脉内瘘穿刺前常规物理检查的规范执行率,减少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了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还提高了护士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主动性,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品管圈;动静脉内瘘;常规物理检查;执行率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重要的治疗方式,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通过手术的方式将自身的静脉和动脉吻合,使动脉血液流至浅表静脉,形成透析通路,因其具有通畅率高、使用时间长久、并发症少等优点而被多个国家指南推荐为血液透析患者的首选血管通路[1]。
根据2021 版《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的要求[2],每次穿刺前都要对患者的动静脉内瘘进行物理评估,这是每一位从事血液透析护士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它是以视诊、触诊、听诊为最主要的检查手法。
规范的常规物理检查能有效识别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狭窄、血栓形成、感染、动脉瘤等并发症。
据统计[3],美国因血管通路相关手术和并发症而入院的患者占住院患者的15%-20%,每年的治疗费用超过10亿美金,重新建瘘和治疗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所以动静脉内瘘穿刺前护士精准的评估极为重要。
为保障患者切身利益,提高护理质量,我中心确立了以“提高护士对动静脉内瘘穿刺前常规物理检查规范执行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2月14日~12月27日在我中心规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
患者42例为品管圈活动前样本,其中男25例,女17例。
共统计透析例次247
例,其中已规范执行穿刺前常规物理检查169例,执行率为68.42%。
1.2方法
1.2.1品管圈小组形成:我科于2019年11月成立品管圈小组,小组由1名
圈长、1名辅导员、9名圈员组成,其中主治医师1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3
名,护士2名。
命名为“肾斗士圈”,寓意护士勇往直前、绝不妥协,协力守护
肾脏,对抗病魔的决心。
1.2.2确定主题圈员通过头脑风暴列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对“领导重视程度、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4个评价指标进行权重评分,结合评价法最终选取
“提高护士动静脉内瘘穿刺前常规物理检查规范执行率”为本次活动主题。
1.2.3制定计划根据QCCstory适用判定,该品管圈属于问题解决型,制定项细的活动计划,明确每个阶段的时间、工作内容及责任人。
1.2.4现状把握根据动静脉内瘘穿刺前评估流程图,收集2020年
12月14日至12月17日规律血液透析的动静脉内瘘患者,对护士未规范执行穿
刺前常规物理检查的原因进行评估与统计,结果显示护士穿刺前未规范常规物理
检查的患者人次数为78例,执行率为68.42%。
其中判断杂音强度不准确为35例,不依次对吻合口及瘘体触诊为29例,未与对侧手臂对比为9例,未用指腹触诊
为3例,判断震颤强度不准确为3例,未观察皮肤颜色为1例。
绘制柏拉图,根
据80/20法则确定改善重点。
1.2.5目标设定针对统计分析结果,根据本科室的实际情况确立品管圈活动
目标值。
将圈能力设为60.6%,根据目标值设定公式[4],将目标值设定在84.12%。
1.2.6要因分析全体圈员发挥运用头脑风暴的方法进行讨论,通过鱼骨图分
析对引起“未依次对吻合口及瘘体触诊”及“判断杂音强度不准确”的所有原因
进行要因分析,分别得出5个要因,并制定查检表,进行真因验证。
绘制柏拉图,
确定1.缺少动静脉内瘘常规物理检查操作流程2.教学形式单一3.担心影响下一
班患者治疗。
4.听诊器无可视化显示为真因。
1.2.7对策拟定
1.2.7.1 缺少动静脉内瘘常规物理检查操作圈员查找动静脉内瘘常规物理
检查专科书籍与相关文献,制定本科室的动静脉内瘘常规物理检查操作流程,并
录制操作流程视频供随时观看学习。
1.2.7.2 教学形式单一圈员收集动静脉内瘘杂音相关音频资料并组织全员
学习动静脉内瘘杂音,能有效识别异常动静脉内瘘杂音。
邀请医生进行动静脉内
瘘杂音相关知识教学开展实境教学。
1.2.7.3 影响下一班患者治疗通过圈会讨论,设岗位护士在对患者进行流
行病学调查的同时对动静脉内瘘患者进行常规物理检查,及时发现患者内瘘并发症,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将上下午两班之间清场时间由1小时改为1个半小时,使护士有充足时间进行下一班患者治疗前准备工作,确保患者治疗顺利进行。
1.2.7.4 听诊器无可视化显示查找文献发现智能手机在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利用智能手机收集动静脉内瘘杂音并储存,医护合作共同评估内瘘功能。
并
对现有的听诊器进行改良,现专利公司已授权。
1.3结果
1.3.1有形成果对 2021 年 5 月 31 日~6月13日护士动静脉内瘘穿刺前
常规物理检查规范执行情况进行为期 14 d 的查检,共统计透析例次247例,其
中已规范执行穿刺前常规物理检查224例,执行率为90.69%较预期目标值 84.12%更高,目标达成率141.85%,进步率 32.55%。
改善前后护士对动静脉内瘘常规物
理检查规范执行率的比较见表1
表1 活动前后护士对动静脉内瘘常规物理检查规范执行率的比较
时间规范执行例未规范执行执行率
数例数
改善前1697868.42%
改善后2242390.69%
1.3.2无形成果从 8 个方面对 QCC 活动前后各圈员进行评价,活动后圈员
责任心、沟通与协调、自信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品管手法、和谐度、解决
问题能力均较活动前提升。
1.4讨论
1.4.1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医保制度的改善,血液透析患者数量迅速
增加,患者透析龄不断延长,再加上人口老龄化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发病率
不断增加,动静脉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上升,严重影响了血液透析治疗的顺
利进行。
常规物理检查是自体动静脉内瘘重要的功能监测手段,其简单易行,准
确性高,所以护士在穿刺前正确对动静脉内瘘进行检查,可以迅速判断瘘管失功,及时发现早期内瘘并发症,进而通过进行手术等干预措施,减少内瘘闭塞发生,
提高内瘘使用寿命[5]。
1.4.2品管圈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组织形式,在很多临床护理工作中都有开展,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我科品管圈小组针对护士动静脉内瘘穿刺前规范执行常规
物理检查的相关问题,进行选题、现状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找到了解决
问题的有效办法,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解决问题,对护士进行培训与学习,头脑
风暴发明创造,有效提高了护士动静脉内瘘穿刺前常规物理检查规范执行率。
在
最后的结果中也找到了成就感,提升了护理人员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证明此活动
值得持续有效的推广。
参考文献:
[1]Wen M, Li Z, Li J, et al. Risk factors for primary
arteriovenous fistula dysfunction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a
retrospective survival analysis in multiple medical centers. Blood Purif, 2019,48(3):1-7.
[2]陈香美.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SOP)[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21:139—140.
[3] Steinman TI.Economic issues in dialysis:Influence on dialysisrelated complications in the managed-care.In:Lameire N and Mehta RL,plications of Dialysis.New York:Marcel Dekker,2000.73 7-752. [4]张幸国,王临润,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辅导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
[5]古小静,戴欢欢,徐骏.物理检查在预防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年第13卷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