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厂化平菇的种植技术

工厂化平菇的种植技术

工厂化平菇的种植技术
菇房建造
现有的空置房间和地下室可以改造成蘑菇房。

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建造蘑菇屋。


菇房应位于地势较高、靠近水源、排水方便的地方。

蘑菇房的面积应为20平方米。

屋顶
和墙壁应较厚,门窗布置应合理,有利于保温、保湿、通风和透光。

内墙和地板应涂上石灰,并用水泥打磨消毒。

此外,还可以建造一个简单的蘑菇屋,即地下1.5-2.0m的半地
下蘑菇屋。

为了充分利用蘑菇房空间,还可以在蘑菇房内设置床架进行栽培。

床架由北向
南布置。

不要靠在它周围的墙上。

在床架之间留出60厘米宽的走道。

上下床面相距50厘米,下层离地面20厘米。

上层不应超过窗户,以免影响光线。

床宽不超过1m,便于管理。

床面铺有木板、竹竿或草帘等。

菇房消毒
蘑菇屋在使用前应进行消毒,尤其是旧蘑菇屋。

减少杂菌污染和病虫害。

消毒方法如下:
2100立方米菇房用甲醛1公斤、高锰酸钾0.5公斤,加热密闭熏蒸24小时。

3喷洒5%的碳酸溶液。

4.喷洒敌敌畏800次。

养料配制
平菇可以用锯末、棉籽壳、废棉、稻草、甘蔗渣、玉米芯、玉米秸秆、花生壳、豆秸
粉等原料栽培。

但为了获得高产优质的栽培效果,应添加适量的麦麸、米糠、石膏、过磷
酸钙等辅料。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1棉籽壳99%,石灰1%。

将石灰溶于适量水中,均匀地淋在棉籽壳上,边淋水,边踏踩,边翻拌,直到棉籽壳含水适量均匀为止。

2稻草99%,石灰1%。

将秸秆切割器长约5cm,放入1%石灰水中浸泡5~6小时。

当它
吸收足够的水分后,把它捡起来,排干水分,然后按模具播种。

3木屑89%,石灰1%、麦麸10%,干料混合,加水翻拌均匀,至含水量60%左右。

4玉米芯粉90%,米糠9%,石灰1%。

混合干燥材料,加水并搅拌均匀,直到含水量合适。

5玉米芯或玉米秆将原料压破后放在清水或1%石灰水中浸泡1~2天,至充分吸水后
捞起沥干,即可平铺成菇床,分层播种。

6花生壳,花生秆78%,麸皮20%,石膏1%,糖1%。

首先,将花生壳和花生茎干燥粉碎,将糖溶解在少量水中,与干燥材料充分混合,然后加水充分混合,直到含水量达到58%左右。

7甘蔗渣50~69%,木屑30~49%、石灰1%。

先将干料混匀,再加清水翻拌均匀,至
含水适量为止。

8豆秸粉33%,棉籽壳33%,锯末32%,碳酸钙1%,糖1%。

将糖溶解在少量水中,与
干燥材料充分混合,然后加水搅拌均匀,直到有适量的水。

在以上8种配方中,拌料时加人0.1~0.2%多菌灵和0.1%敌敌畏,以便杀灭部分杂菌、害虫。

尤其是温度较高时播种,培养料中添加适量杀菌剂、杀虫剂,增产效果更明显。

播种
平菇的播种方法很多,有混播,穴播,层播和复盖式播种等。

下面主要介绍一下层播。

床面上铺一块塑料薄膜,在塑料薄膜上铺一层营养料,约5厘米厚,然后撒一层菌种,再
铺一层营养料,再在上面撒一层菌种,最后整平压实。

床面要求平整、呈龟背形。

床面一般为每平方米20kg左右,厚度10-15cm。

播种前,从瓶子或塑料袋中取出细菌,放入干净的盆中,用手洗净,将细菌破碎成枣树大小的细菌,然后播种到材料中。

播种后,材料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有利于保湿,防止杂菌污染。

播种期一般为8月底至次年4
月底。

但春播宜早,秋播宜晚,温度低于15℃是平菇栽培的适宜时期。

管理
1.生发期管理:菌丝生长发育期管理主要是调节温度、保湿、防止杂菌污染。

为防止
杂菌污染,播种后10天内室温应控制在15℃以下。

播种两天后,该菌株开始发芽,并在
周围逐渐生长。

此时,应每天多次检查培养物中的温度变化,并将材料温度控制在30℃以下。

如果材料温度过高,打开薄膜,通风冷却,温度下降后盖上薄膜。

材料温度稳定后,
无需提起薄膜。

10天后,菌丝体在材料表面生长,并生长到材料层。

此时,室温可以提高到20-25℃。

如有杂菌污染,可在杂菌生长处撒石灰粉或用0.3%多菌灵擦拭。

在此期间,
将空气的相对湿度保持在65%左右。

在正常情况下,播种后20-30天,菌丝会在培养物上
生长。

2出菇期的管理:菌丝长满培养料后,每天在气温最低时打开菇房门窗和塑料膜1小时,然后盖好,这样可加大料面温差,促使子实体形成。

还要根据湿度进行喷水,使室内
空气相对湿度调至80%以上。

达到生理成熟的菌丝体,遇到适宜的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线,就扭结成很多灰白色小米粒状的菌蕾堆。

这时可向空间喷雾,将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保
持在85%左右,切勿向料面上喷水,以免影响菌蕾发育,造成幼菇死亡。

同时要支起塑料
薄膜,这样既通风又保湿,室内温度可保持在15—18℃。

菌蕾堆形成后生长迅速,2—3天
菌柄延伸,顶端有灰黑色或褐色扁圆形的原始菌盖形成时,可向料面喷少量水,保持室内
空气相对湿度在90%左右。

温度保持在15℃左右。

追肥
在食用菌出菇旺期和出菇后期,培养料中的养分消耗殆尽,此期及时追施肥料,能显
着提高食用菌的产量,改善品质。

将猪粪和牛粪用粪肥粉碎,预湿,用石灰水上清液堆放15天,加入50%的肥泥和少量植物灰,拌匀。

当食用菌产量急剧下降或出现死蘑菇时,清洁床面,清除老根,并在床面
上施肥。

草料汁用腐熟晒干的草料,加100倍水煎取汁液,冷却后喷洒,可使食用菌生长健壮。

棉籽汁向棉籽中加入10倍的水煎液,冷却后再加入3倍的水。

食品液取10公斤没有霉变的黄豆4660,-12.00,-0.26%,淘洗干净,浸泡后加水50~60公斤,煮后滤取汤汁,加水至200公斤喷洒;取10公斤胡萝卜切碎,加15公斤水,煮
30分钟,过滤取汁,加3倍水配成25%的胡萝卜汁喷洒;在100公斤水中加入固体葡萄糖1公斤,溶化后即得1%的葡萄糖液,直接喷洒即可。

蘑菇根汤:取蘑菇根5~10kg,洗净,加水10~15kg,煮沸15分钟,取清水,加水
50kg,搅拌均匀,喷雾,可促进蘑菇芽生长。

上述提到的各种追肥液每平方米用量0.5公斤左右。

收获平菇
当平菇菌盖基本展开,颜色由深灰色变为淡灰色或灰白色,孢子即将弹射时,是平菇
的最适收获期。

这时采收的平菇,菇体肥厚,产量高且味道美。

采收方法,要用左手按住
培养料,右手握住菌柄,轻轻旋扭下。

也可用刀子在菌柄基部紧贴料面处割下。

采大朵留
小朵,一般情况下,播种一次可采收3—4批菇。

每批采收后,都要将床面残留的死菇,
菌柄清理干净,以防止下批生产烂菇。

盖上薄膜,停止喷水4—5天,然后再少喷水,保
持料面潮湿。

大约经10天左右,料面再度长出菌蕾。

仍按第一批菇的管理方法管理。

平菇孢子形成温度为12℃~20℃,孢子萌发温度为24℃~28℃。

高于30℃或低于20℃都会影响发芽;菌丝体在5℃~35℃生长,最适温度为24℃~28℃;子实体形成的温度范围
为7℃~28℃,以15℃~18℃最为适宜。

平菇属变温结果菇。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昼夜温
度变化越大,子实体分化越快。

因此,较大的昼夜温差和人工变温可以促进子实体分化。

平菇属的种类多,不同的种和品种对温度的要求不同,人们通常以子实体的分化和发
育期的温度要求,把平菇属的种类划分为三型:
1.低温子实体分化的最高温度不超过22℃,最适温度在13℃~17℃之间。

2.中温型子实体分化最高温度不超过28℃,最适宜的温度范围20℃~24℃如凤尾菇、佛罗里达平菇、紫孢平菇。

3.高温子实体分化温度在30℃以上,最适温度范围为24℃~28℃。

比如鲍鱼蘑菇和红蘑菇。

中国幅员辽阔。

在同一季节,南北温差很大,每个地区可能位于不同的地方
季节根据当地气温选择不同温型的平菇品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