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事件的波澜范文范文一:尴尬瞬间我对已搬来一星期却仍不识“庐山真面目”的邻居很是好奇,总想一睹“芳容”。
终于有一天,隔壁传来开门的声音。
机不可失,赶忙打开门一看,哇,好一位秀发披肩清纯美丽的现代淑女!当我正上上下下“饱餐秀色”时,一声河东狮吼:“见鬼,瞅什么瞅,没见过人哪?”唬得我心里直发毛,灰溜溜地关了门。
一天,我正要下楼,楼下传来了脚步声。
糟糕,“见鬼”来了,真是冤家路窄。
无奈,只好昂首阔步视而不见,下楼梯如履平地,一脚踏了三个台阶,结果可想而知——让“见鬼”笑了个够。
而由于自己“光荣负伤”在床上趴了好几日,恨恨发誓与“见鬼”势不两立。
几天后,忽有人敲门,一看,是“见鬼”,“你的腿怎么样了?”满脸灿烂的笑容和关切的神情让我如坠千里迷雾,又受宠若惊。
“没,没事儿。
”“那你可以帮我抬煤气罐吗?”啊?!(此文获第三届“跨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特等奖。
)这篇文章“我”由好奇一睹“芳容”而生爱慕,一声断喝让爱慕之情淡化,转而生厌。
摔跟头又被嘲笑,“恨恨”之情萌生。
转而受到关切则刚将“恨恨”之情淡化,一句“帮抬煤气罐”又让感激化为厌恶。
爱厌交替,转化自然;峰起岭伏,扣人心弦。
范文二、只借一美元一位富豪走进一家银行,来到贷款部前,举止得体地坐下来。
“先生,您有什么事需要我们服务吗?”贷款部经理一边打量着来者,一边热情地问道。
“我想借点钱!”富豪回答。
“可以,您想借多少呢?”“一美元。
”“一美元?只借一美元?”贷款部经理惊诧地看着他。
“是的,我只需要借一美元。
可以吗?”“当然,只要有担保,借多少都是可以的。
”经理彬彬有礼地说。
“好吧。
”那人从皮包里取出一沓股票、债券放在桌上:“这些票据做担保可以吗?”经理清点之后说:“先生,总共50万美元,做担保足够了。
不过……先生,您真的只借一美元吗?”“是的。
”富豪不动声色地回答。
经理干脆地说:“好吧,请办理手续。
年息6%,只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后我们便把这50万美元的股票、债券都还给您。
”“谢谢!”富豪办完手续后,从容离去。
一直在一旁观望的银行行长怎么也不明白,一个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跑到银行来借一美元呢?于是,他追了上去,大惑不解地问这位富豪:“对不起,先生,我想问您一个问题。
这实在弄不懂,您拥有50万美元的家当,为什么还要借一美元呢?”“好吧,我可以把实情告诉你,我到这里来办事,需要一段时间,随身携带这些有价票据很不安全。
这曾到过几家金库,想租他们的保险箱,但租金都很昂贵。
我知道贵行的保安很好,所以就将这些票据以担保的形式寄存在贵行。
况且借款利息很便宜,一年只要支付6美分……”行长恍然大悟:有头脑又有金钱的人是幸运的,他们能用头脑支配金钱;而只有金钱没有头脑的人则是不幸的,因为他们的头脑被金钱所支配。
经商斗智,善谋者胜。
范文三、尴尬从一出食堂门,她就感觉有人跟踪。
模模糊糊搜索记忆,只记得一瞥中有一个高大消瘦的身影。
为什么会是跟着我?她低头打量自己:浅兰色的细格棉衬衣、藏青色的西裤、一双跟快磨平的黑色皮鞋,在一身行头怎么看也不像个富家女,劫财之人是不屑于的。
那莫非是……想到前天,室友阿霞还曾炫耀着当街被陌生男孩跟踪的“光辉事迹”,当时小文在一旁还打趣道:我们的静大小姐作为寝室里唯一的单身贵族,这种艳遇应该发生在她身上才对呢!想着,一抹胭红就印上了面颊。
下意识地摸摸自己的脸。
我,我没有阿霞那脉脉含情的双眼;又没有小文的一头乌黑飘逸的长发……头发,一个念头嗖地划过脑海:一定要把这一头泛黄的头发好好修剪一下,剪成阿霞那样清爽的碎发,不不、还是像小文那样的一头直发……那,我又没有什么魅力,为什么会有人看得上我?低下头,害羞地急走,脚还故意慢慢的划着地。
每一个女孩子都是公主,总会有一位王子来发现。
我的……想转过头去,把他看个仔细,又怕那一脸的红霞暴露了心里的秘密。
一步、两步、三步、快到女生公寓楼底,怎么身后的他没有反应?莫非是我自作多情?一股悲凉涌上心头,也许他真的只是同路,是我多心……八步、九步、“哎……!”一声招呼余音还未结束,她的头发已偏向身后,一个也满脸通红的腼腆男孩,正挠着头傻傻地对着自己。
她努力睁大眼睛,惊异又不失纯真:“哦?”男孩继续挠着头,吞吞吐吐:“这个、这个,饭盒,是……是我的……!”“啊?!!!”一片空白的脑海里被强拽出在食堂里的一点回忆:空手去吃饭的她,随手又拿起邻桌的一个饭盒走出去……递出饭盒的手,笔直又颤抖,在心里暗暗下决心:再也不吃食堂的套餐了!例文评析:《尴尬》一文开篇便运用了“悬念法”:“感觉有人跟踪”——谁在跟踪?为何跟踪?待作者以此悬念扣人心弦后,并不急于交代结果,而是徐徐道来,开始用“我”的思绪牵引读者的思路;平和的日常生活的回忆(第四自然段)及徐徐而羞涩的思绪又恰恰缓和了一开始的紧张气氛,此便是“张弛法”(第五自然段);同时第四自然段“小文”的“打趣”从侧面表明“我”是“单身”,有那种对跟踪人的推测是理所当然的,这便“误导”了读者,延宕了事件真相的揭示,给人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这便是“虚实法”;第六自然段“我”继续“说服”自己,“误导”读者,一直到“哎……!”这一声招呼,我们几乎已经相信了一段“迟到的爱情”将要开始,可一句“这个、这个,饭盒,是……是我的……!”如一招回马枪,将一直跟着感觉走的我们猛的戳落马下。
这便是欲擒故纵的“抑扬法”。
范文四:等待地震这简直是一个笑话。
不过,当有人对你说脚下这片土地就要发生地震时,你是什么感受呢?首先,突然剧烈震动的应该是你的心吧。
[巧妙设问,引出话题。
]晚自习的时候就听到同学说要地震,我的心也为之一震。
开始不相信,后来全班的同学都议论了。
因为今天的天气非常坏,六七级大风,飞沙走石,漫天灰蒙蒙的。
这更渲染了传言的气氛。
更有人传出了地震的征兆:“离我们不远的地方有一口枯井,近来涌出水来。
”不久,终于整个学校闹得沸沸扬扬,人心惶惶。
[叙写各种地震征兆,制造悬念。
]放学的时候,有的同学打电话告诉父母将要地震的消息,嘱咐晚上睡觉时小心点。
有一个女孩子要她父母立刻来接她。
我也想打电话,但怕人笑话。
好像我们的整个小县城都被地震的威慑气氛笼罩着。
[写人们的惶恐,制造一种紧张气氛。
]回到宿舍,躺在床上。
听着外面鬼哭狼嚎的风声,真有些害怕。
阿芳绝望地说:“我还没有结婚呢!”我们都被逗乐了,阿芳总是这样无聊。
阿英提议:“每人许个愿吧。
就像真的即将永别一样。
”阿英希望家人能够平安,别无他求。
我说我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她们都笑我,临死了还有这种野心。
我觉得不可能发生地震,但又有些担心和害怕。
我想,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阿月讲起了唐山大地震,说那时候用大炮在山上炸个大洞,订做了几十万只草袋子把死人装了,全部埋入大坑中。
我边听边想象着那些可怕的情景。
末了,大家又都恨阿月讲出这样恐怖的故事来。
[写每个人的害怕心理,尤其讲唐山地震更增添恐怖感。
]阿芒说出去“探听”一下。
不一会儿,只听咣当一声,阿芳气喘吁吁闯进来说:“大事不好了!”我们问怎么了,她说她的朋友听说电视台已经下了通告,今晚有6.8级地震。
犹如一颗炸弹投入室内一般,当即,空气凝固了。
快跑哇!”阿芳喊道,像立刻要地震似的。
我们开了灯,忙乱地收拾包裹。
这时,别的寝室也骚动了,不知是消息长了眼,还是怎么的,有的人已经跑出了宿舍楼。
阿芳自己也先跑得无影无踪了,只剩下我与阿月和阿英。
外面太冷了,我们想来想去没地方去。
如果老在外面非得冻死不可,目前形势是宿舍楼中还有很多人没有离开。
“天塌大家死嘛。
”我们决定“等待地震”。
事实上,我们并不十分害怕。
[传来“可靠”消息后的反应,有人离开,有人无奈只好“等待”,点题。
]苦苦的等待着地震,无聊的坐在床上,盯着屋顶是否晃动。
我们做好了准备:随时冲出去。
但现在总得有点事做呀,阿英找来了录音机,一听才知道是陈百强的《偏偏喜欢你》,越听心里越不舒服。
忽然阿月大叫:“唉呀!太晦气了,陈百强都死了,怎能听死人唱歌呢?”又一盘黄家驹的,再听一盘是张雨生的,又找出的是邓丽君的。
“完了,这可不是好兆头。
”终于,我找出了一盘摇滚乐。
震撼人心的音乐终于赶走了恐惧。
我们把话题转到了“摇滚”上。
谈“何伟”、“张楚”,说“零点”、“黑豹”……说着说着入了迷。
后来大家都坚持不住了,困得打哈欠。
全上床了,阿月说:“震死怎么办啊?”我说:“死就死吧,死了什么也不知道了。
”[此段描写得很精彩,用音乐来消磨时光,但不巧这些音乐都是死去的歌手唱的,更预感征兆不祥。
渐渐地大家都睡着了。
大约是天快亮了,阿月忽然从床上跳了起来,大喊:“地震了,我的床晃荡了!”她大叫道,我说:“地什么震,纯属造谣!”阿月又惊魂未定的倒了下去。
可怜的阿月,她可能被吓成了神经病。
[细节描写,静中有动,一跳一喊,情节又起波澜。
天亮了,整个世界依然如故。
[出人意料,平安无事。
]我真不敢相信自己怎么会相信这样一个谎言,这是一个多么荒唐的故事啊。
[原来是谣传,解除悬念。
]【评析】这篇记叙文,从文题看就很荒唐幽默,常规是躲避地震,怎么能“等待地震”呢?很是吸引读者。
文章开头记叙了同学们听说晚上要地震的消息后,接着就描述很多反常地震前兆,制造悬念让人担心害怕。
随即写同学们回到宿舍后的种种遗憾和种种预感,讲唐山大地震的事和听死者歌曲的情形,描写细腻真实,更增添了恐怖感。
就在大家无奈入睡时,文章又起波澜,一“跳”一“喊”又令人惊恐不安。
然而结尾却告诉人们说地震是谣传,到此解除悬念。
范文五:最贵的捐赠在去捐赠的路上,不少人都沉默着,人们提着大包小包的衣服、被子,不说话,脚步却在不断地加快。
5.12大地震,深深地刺痛了人们的心。
我拉了拉有些松掉的绳子,叹了口气,转头却撞上了一对母女。
母亲将一大床崭新的被子放在地上,低着头似乎在跟女儿说些什么。
因为好奇,我放下了我的赠品,凑了过去。
小女孩涨红了脸,手指不停地摩挲着她怀里的洋娃娃,眼泪不停地在眼眶里打转。
“发生了什么事?”我探头问道。
母亲抬起头,无奈地看了我一眼,“你看这孩子,明明说好要把自己最喜欢、灾区儿童最需要的东西拿来捐了,可她却只拿了一个旧得不行的洋娃娃。
我想到:“现在的孩子,真的是......”未等我继续想下去,小女孩开了口:“可是,灾区的小朋友最需要的......我舍不得送给他们呀。
”“有什么舍不得呀?”母亲似乎很生气了,“地震让他们失去了那么多,你只是捐一样心爱的东西,有什么呢?妈妈以后再给你买呀。
”“可是,可是......”小女孩擦着眼睛,小脸越来越红,小嘴撅着,一直说不出话来。
我有些看不下去了,接着母亲的话说:“是呀,小妹妹,灾区的小朋友多可怜啊,他们没有了家,甚至也没有了亲人,而我们只是把自己身边的一些东西捐给他们罢了,即使是你不要了的东西,也会给他们带来莫大的帮助呀。
”谁知我刚说完,小女孩急了,“什么不要了呀,那样东西是我一直都要的!要的!”她跺着脚,满脸通红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