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1章理气剂

第11章理气剂

代表方如:越鞠丸、枳实薤白桂枝汤、半夏 厚朴汤、金铃子散、厚朴温中汤、天台乌 药散、暖肝煎等。
第11章理气剂
越鞠丸
《丹溪心法》
第11章理气剂
主治证候分析
气——胸膈痞闷
七情所伤 饮食失节 寒温失宜
六 血——脘腹、胸胁刺痛、胀痛 郁 火——口苦吞酸 证 湿 痰——胸闷泛恶呕吐
食—— 纳少、嗳腐
第11章理气剂
胸膈满闷,咳嗽喘急,恶心呕吐
苔白滑,脉弦或弦滑
第11章理气剂
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组成:
半厚茯生苏
夏朴苓姜叶
君臣

第11章理气剂
方 义 分 析:
半夏—化痰散结,降逆和胃 厚朴—下气除满,助半夏散结降逆 茯苓—渗湿健脾,助半夏化痰 生姜—散结,和胃止呕,制半夏之毒 苏叶—行气,理肺舒肝,助厚朴行气宽胸、
崩漏吐衄者,更应慎用。
第11章理气剂
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理气剂组方中 的主要药物多味辛而含挥发性有效成分、 黄酮类物质及生物碱,其主要作用有: 兴奋胃肠道平滑肌,使其收缩增强,从 而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改善消化吸收功 能,有利于胃肠积气的排除;能够解除 胃肠道平滑肌痉挛,提高痛阈;能使支 气管分泌增多而痰液稀释,具有化痰祛 痰的功能,并能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 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抗菌抑菌而控
第11章理气剂
一、定义 二、适应证及分类 三、使用注意 四、现代药理研究
第11章理气剂
一、定义 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作
用,用于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方剂,统称理 气剂。属于“八法”中的“消法”等范畴。 二、适应证及分类
适用于气滞证和气逆证。一般来说气滞以 肝气郁滞和脾胃气滞为主,当行气以为治; 气逆以肺气上逆和胃气上逆为主,须降气以 为治。气滞和气逆常相兼为病,但病有主次, 方有专功,根据主要功用本章方剂分为行气
第11章理气剂
[功用]疏肝泄热,活血止痛。 [主治]肝郁化火证。胸腹胁肋诸痛,时发时 止,口苦,或痛经,或疝气痛,舌红苔黄, 脉弦数。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肝郁化火之胸 腹胁肋疼痛的常用方,亦是治疗气郁血滞而 致诸痛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胸腹胁肋诸痛, 口苦,苔黄,脉弦数为辨证要点。
2.使用注意 若肝气郁滞属寒者,则不
宜单独使用。
第11章理气剂
厚朴温中汤
《内外伤辨惑论》
第11章理气剂
组成与方解:
厚朴--行气消胀,燥湿除满(君药)
草豆蔻--温中散寒,燥湿运脾(臣药)
第11章理气剂
运用
1.辨证要点: 胸中痞满,气从胁下冲逆,上攻心胸,舌苔 白腻,脉沉弦或紧。
2.随证加减: 寒重:加干姜、附子。 气滞重:加重枳朴用量。 痰浊重:加半夏、陈皮。
第11章理气剂
半夏厚朴汤
《金匮要略》
第11章理气剂
半夏厚朴汤--病机与症候分析
痰气郁结于咽喉
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 不下
制炎症反应。 第11章理气剂
第一节 行气
第11章理气剂
适应证、常用药及代表方:
1.脾胃气滞证:脘腹胀痛,嗳气吞酸,呕恶食 少,大便失常等 ,常选用疏理脾胃气滞药 如陈皮、厚朴、枳壳、木香、砂仁等为主 组方。
2.肝气郁滞证:胸胁胀痛,或疝气痛,或月经 不调,或痛经等,常选用疏肝理气药如香 附、乌药、川楝子、青皮、郁金等为主组 方。

血郁, 川芎,酌加桃仁、赤芍、红花。

湿郁, 苍术,酌加茯苓、泽泻。

火郁, 栀子,酌加黄芩、黄连。

痰郁,
酌加半夏、瓜蒌。

食郁, 神曲,酌加山楂、麦芽。
第11章理气剂
枳实薤白桂枝汤
《金匮要略》
第11章理气剂
主证分析:胸阳不振,痰气互结之胸痹。
胸痹
胸满而痛,甚则胸痛彻背。 喘息咳唾、短气。 气从胁下冲逆,上攻心胸。 苔白腻,脉沉弦或紧。
2、现代运用: 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 慢性胃炎,胆囊炎、胆石症,急性黄疸性肝炎, 偏头痛,乳房疾病,肋间神经痛,痛经,精神 失调症等属六郁所致者。
3、使用注意: 本方所治诸郁均为实证,因虚所 致的郁证则不宜用。
第11章理气剂
4. 临床应视何郁为主,调整其君药并加味相应药物
• 若偏重于气郁,重用香附,酌加木香、枳壳、厚朴。
和降气两类。
第11章理气剂
三、使用注意 首先要辨清虚实,勿犯虚虚实实之戒。
若气滞实证误用补气则气滞愈增;若气 虚证误用行气,则其气更虚。其二,虚 中夹实者,宜行气、补气药共同组方; 气滞与气逆并见者,宜行气和降气并用。 其三,理气剂多属芳香辛燥之品,易伤 津耗气,应适可而止,慎勿过剂,尤其 对年老体弱、阴虚火旺者、孕妇或素有
宣通郁结之气
第11章理气剂
运用
1.辨证要点: 咽中如有物阻,吞吐不得,胸膈满闷,苔白 腻,脉弦滑有力。
2. 随证加减: 气郁甚,加香附、郁金。 胁肋痛,加川楝子,元胡。 咽痛,加玄参,桔梗。
第11章理气剂
金铃子散
《太平圣惠方》,录自《袖珍方》
第11章理气剂
[组成]金铃子 玄胡各30g [方解]方中金铃子苦寒入肝,疏肝 气,泄肝火,以治胸腹胁肋疼痛而 为君药;玄胡(延胡索)辛苦性温 入肝经,能行血中气滞以达行气活 血止痛之功,为臣佐之药。二药相 配,气行血畅,疼痛自止。
功用:行气解郁(六郁之中,气郁为先)
方解: 香附——行气解郁 川芎——活血祛瘀 栀子——清热泻火 苍术——燥湿运脾 神曲——消食导滞
第11章理气剂
痰郁多因气、火、 湿、食诸郁所致, 气行通畅,湿(食) 去火清,则痰郁亦 因之而解,故不另 用化痰药物,此为 治病闷,脘腹刺痛或胀痛,饮 食不消等。
第11章理气剂
功用:通阳散结,祛痰下气 组成:
瓜薤枳厚桂
蒌白实朴枝

臣佐
第11章理气剂
方 义 分 析:
瓜蒌—涤痰散结,开胸通痹 薤白—通阳散结,化痰散寒 枳实—下气破结,消痞除满 厚朴—燥湿化痰,下气除满 桂枝—通阳散寒,降逆平冲
第11章理气剂
配伍特点:
寓降逆平冲于行气之中,以恢复升降。 寓散寒化痰于理气之内,以宣通痹阻。
第十一章 理气剂
第11章理气剂
学习目的与要求: 1、熟悉理气剂的概说、分类及使用
注意。 2、掌握下列方剂:枳实薤白桂枝汤、
半夏厚朴汤、厚朴温中汤、天台乌药散 (四磨汤、橘核丸)、暖肝煎、苏子降气 汤、定喘汤、旋覆代赭汤。
3、熟悉下列方剂:越鞠丸△、金铃 子散、小半夏汤、橘皮竹茹汤△。
4、了解下列方剂:丁香柿蒂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