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学原理第七章PPT课件

管理学原理第七章PPT课件


(3)自适应控制(经验控制)
(4)最佳控制(最大、最小)
二、控制工作的基本原理
1.反映计划要求原理:
——指计划越是明确、全面、完整,所设计的控制系统越是能反映这样的计
划,控制工作也就越能有效地为主管人员的需要服务。
2.组织适宜性原理
——组织机构越是明确、全面和完整,设计的控制技术越是能反映组织机构
中的岗位职责,也就越有利于纠在偏离.计划的误差。
督人任制检它员、定查是发短标、一展期准指种目、的导标员方主与工法和要长态(控为期度如制基目、统(建下层标公 计次立属平共 性主数信衡人责 标管)息)员人反的员馈活所系动采统。用的控制工的选作对择方象纠法;偏。措用施于正
准、工程标准等的方法)
在进行的计划执行过程。
.
4
(2)反馈控制(成果控制)——这类控制工作主要是分析工作 的执行结果,将 它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已经发生或即将 出现的偏差,分析其原 因和对未来的可能影响,及时拟定纠 正措施并予以实施,以防止偏 差继续发展或防止其今后再度 发生。
6.掌握管理审核内容。
7.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在控制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8.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的阶段与基本条件。
.
1
一、控制工作
——主管人员对下属的工作成效进行测量、衡量和评价,并 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的过程。
控制的目:的是使组织以更加符合需要的方式运行,使它 更可靠、更便利、更经济。
(一)一般控制(机械过程控制)与管理控制的比较 管理控制与一般控制在含义上基本相同,但又有其特殊性。
度上可帮助主管人员缺乏知识、经验和判断力所造成的管理上的
失误和工作上的偏差其纠正,并.提高管理水平。
5
(5)直接控制——直接控制是相对于间接控制而言的,它是通过 提高主管人员的素质来进行控制工作。
2. 根据控制过程分(“Z”值控制,P572):
(1)程序控制 (预先确定的时间顺序程序) (2)跟踪控制
其相同点:
1.同是一个信息反馈过程。
2.管理控制也有两个前提条件:计划指标在控制中转化为控 制标准;有相应的监督控制机构和人员。
3.管理控制也包含三个基本步骤:即拟定标准、衡量成效。
.
2
纠正偏差。
4.管理控制工作与控制论中的控制一样,也是一个有组织的 系统,它根据系统内外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不断克服系 统的不肯定性,使系统保持某种稳定状态。
(3)前馈控制——又叫预先控制,是主管人员运用所能得到的最 新信息,包括上一个控制循环所产生的经验教训,反复认真地 对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预测,然后将其同计划要求进行比较,从 而在必要时调整计划或控制影响因素,以确保目标的实现。
(4)间接控制——根据计划和标准、对比和考核实际结果,追查
出现偏差的原因和责任,然后进行纠正。运用间接控制在一定程
其不同点:
1.一般控制的实质是简单的信息反馈和有效控制。而在管理 控制中,主管人员要计量实际成效,并把它与标准相比较以及明 确地分析出现的偏差及原因,并随之作出必要的纠正。
2.一般控制的目的是设法使系统运行产生的偏差不超出允许
范围而维持系统活动在某一平衡点上。而管理控制的目的不
限于此,它还要力求使组织的活动有所前进,有所创新,以
.
7
2.适度控制——控制的范围、程度和频度要恰到好处。
(1)防止控制过多或控制不足
(2)处理好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的关系
(3)花费最少控制效果最佳(控制的成本与效益成反比,如 P580图)
3.客观控制——有效的控制必须符合组织的实际。
(1)能够正确地反映组织活动在失控上的变化程度与分布状况
(2)采用的标准与计量范围应符合客观要求(不能过高或过低)
6
3.控制关键点原理 ——主管人员越是尽可能选择计划的关键点来作为控制标准, 控制工作就越有效。
4.例外情况原理
——主管人员越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例外的情况,控制工作就越 有效。
5.直接控制原理
——主管人员及其下属的素质越高,就越能胜任所承担的职务, 就越不需要间接控制。
三、控制工作的要求
1.适时控制——及时发现偏差、纠正偏差
(一)预算控制 预算——是用数字编制的反映组织在未来某一个时期的综合计 划。
1. 预算的种类
(1)收支预算——以货币来表示的组织经营管理的收支计划。 其中最基本的是销售预算,这是预算控制的基础。
(2)时间、空间、原材料和产品产量预算——一种以实物单 位来表示的预算。
统与运营系统的检查与监督
资产负债预 对供应商算的控制 库存控制

质量控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比率分析—用运营数据比例关系找出控制对象(p269)


经营审计——对企业资金运动过程及其结果判断
其真实性与可靠性
全面绩效控制
管理审计——对企业所有管理工作及绩效全面、系 统评价和鉴定
统计分析控制——通过对过去的资料或未来的预测 的统计数据. 分析,发现规律,对未来的活动进行9控制
达到新的高度,提出和实现新的目标,也就是求得螺旋上升,
即“管理突破”。
.
3
管理突破——通过控制工作使组织的活动“打破现状”,有所前进 有所创新,以达到新的高度,提出和实现新的目标,求得螺旋上 升。 (二)控制工作的主要内容步骤
1.确立标准
2.衡量成效
3.纠正偏差
(三)控制工作的类型
(1.确资选场1目)定源择地标现控投控位控制入制、场制对、重生控象组点产—制(织(率—环(活获、境根过动利产变据程规能品通准确化时范 力 地控假过的定机、 位)设制衡客适市 、、、)量观宜对—成性的象—绩和衡和主,有量目管检效频标人验性度的员标;不通同过划深找的确分入出原定现产因纠场生:正来偏偏亲差差自监
4.弹性控制——对于突发事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控制措施与手 段。
(1)控制标准、控制计划、预算要有区间弹性
(2)控制者要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的权利区间(授权)
.
8
收入预算
支出预算
预算控制——根据规定的预算收入与支出
现金预算
标准来检查和监督各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
资金支出预 算


生产控制——对企业转换系

第七章 控 制工 作(教材第五篇)
本章要点
1.理解控制工作、管理突破、反馈控制、现场控制、前馈控制、
直接控制、现场控制、预算、管理审核的含义
2、一般控制与管理控制的异同。
3.了解控制工作的重要性,掌握控制工作的步骤、
4.掌握控制工作的原理及应用、有效控制的要求。
5.了解预算的改进方法及其它传统控制方法、综合控制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