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清华大学传热学课件-传热学-5-2
清华大学传热学课件-传热学-5-2
"
结果综述: 1、从动量方程和连续性方程可解得速度场: 经过推导,得:
u f ' ( ) u
0
e
1 2
f ( ) d
0
d
=5.0
注:边界层内v0
0
e
1 2
f ( ) d
d
0.99
u 5.0 x
5.0
Re x
x
u
t t t u v a 2 x y y
2
du dp u dx dx du dp 若 0,则 0 3个方程、3个未知量: u、v、t dx dx
对于外掠平板的层流流动:
u const,
u u 2u 动量方程: u v 2 x y y
§5-3 边界层换热微分方程组的解
边界层概念(Boundary layer): 当粘性流体流过物体表面时,会形成速度梯度很大 的流动边界层;当壁面与流体间有温差时,也会产 生温度梯度很大的温度边界层(或称热边界层) 1904年,德国科学家普朗特 L.Prandtl 一、流动边界层(Velocity boundary layer)
t t w
无量纲温度
动量微分方程与能量微分方程(常微分方程):
u u u u v 2 x y y
2
t t t u v a 2 x y y
2
1 " f ( ) f ( ) f ( ) 0 2
'"
1 ' ( ) Pr f ( ) ( ) 0 2
边界层区:流体的粘性作用起主导作用,流体的运动 可用粘性流体运动微分方程组描述(N-S方程) 主流区:速度梯度为0,=0;可视为无粘性理想流体; 欧拉方程 ——边界层概念的基本思想
流体外掠平板时的流动边界层 临界距离:由层流边 界层开始向紊流边界 层过渡的距离,xc 临界雷诺数:Rec
惯性力 u xc Rec 粘性力 u xc
小:空气外掠平板,u=10m/s:
x100mm 1.8mm; x200mm 2.5mm
边界层内:平均速度梯度很大;y=0处的速度梯度最大
u 由牛顿粘性定律: y
速度梯度大,粘滞应力大 边界层外: u 在 y 方向不 变化, u/y=0 粘滞应力为零 — 主流区 流场可以划分为两个区:边界层区与主流区
~ O( ); t ~ O( )
x 与 l 相当,即:x ~ l ~ O(1);
0 y y ~ O( )
O(1)、O()表示数量级为1和 ,1>> 。 “~” — 相当于
例:二维、稳态、强制对流、层流、忽略重力 u沿边界层厚度由0到u:
由连续性方程: v u u ~ ~ O(1) y x l
四、外掠平板层流换热边界层微分方程式分析解简述
u v 0 x y
t t t u v a 2 x y y
2
u u u u v 2 x y y
2
t hx t w t y w, x
u v 0 x y
0
e
Pr f ( ) d 2
0
d
u y x
1
0
e
Pr f ( ) d 2
0
d
hx t w t 热边界层厚度随Pr增大而减小
0.99
0.332 Pr1 3 (0.6 Pr 10) 0 t
波 尔 豪 森 ( 1921 ) :
y y w, x w, x
hx 0.332
x
Re1 2 Pr1 3 ; x
Nu x
hx x
0.332 Re1 2 Pr1 3 x
对长度为 l 的常壁温平板,通过积分可得平均值: 1l 1 2 1 3 Nu hl 0.664 Re1 2 Pr1 3 h hx dx 0.664 Rel Pr ; l l0 l c p Pr — 普朗特数 (Prandtl number) a 流体动量扩散能力与热量扩散能力之比 反映流体物性对换热的影响 hl Nu — 努谢尔特数(Nusslet number) λ tw t f 反映对流换热过程的强度 tm
3 个无量纲变量 (、f()、):
f ( ) xu
— 流函数 u y ; v x 1 u ' u u f ( ); v f ( ) f ' ( ) y x 2 x
无量纲 流函数
u 无量纲离 y x 壁距离 t ( ) t w
U V 0 X Y 2 U U dP 1 U U V X Y dX Re Y 2
Re — 雷诺数 Reynolds
Pr — 普朗特数 Prandtl
Θ Θ 1 Θ U V X Y Re Pr Y 2
2
U f1 ( X , Y , Re); V f 2 ( X , Y , Re); Θ f 3 ( X , Y , U , V , Re, Pr) f 3 ( X , Y , Re, Pr)
此时动量方程与能量方程的形式完全一致: 2
dp 0 dx
t t t u v a 2 x y y
表明:此情况下动量传递与热量传递规律相似 特别地:对于 = a 的流体(Pr=1),速度场与 无量纲温度场将完全相似 并且 =t
为了分析与计算的方便,可将方程式写成无量纲形式 t tw x y p u v X ; Y ; P 2 ; U ;V ; Θ l l t f tw u u u
由于粘性作用, 流体流速在靠近 壁面处随离壁面 的距离的缩短而 逐渐降低;在贴 壁处被滞止,处 于无滑移状态
从 y=0、u=0 开始,u 随 着 y 方向离壁面距离的 增加而迅速增大;经过 厚度为 的薄层,u 接 近主流速度 u
y = 薄层 — 流动边界层 或速度边界层 — 边界层厚度 定义:u/u=0.99 处离壁的距离为边界层厚度
(3) 边界层流态分层流与紊流;紊流边界层紧靠壁面处 仍有层流特征,粘性底层(层流底层)
(4) 流场可以划分为边界层区与主流区 边界层区:由粘性流体运动微分方程组描述 主流区:由理想流体运动微分方程—欧拉方程描述
边界层理论的基本论点
边界层概念也可以用于分析其他情况下的流动和换热: 如:流体在管内受迫流动、流体外掠圆管流动、流体在 竖直壁面上的自然对流等
厚度t 范围 — 热边界层 或温度边界层
流动边界层与热边界层的状况决定了热量传递过程 和边界层内的温度分布
层流:温度呈抛物 线分布
紊流:温度呈幂函 数分布
紊流边界层贴壁处的温度梯度明显大于层流
T T y y w,t w, L
u v 0 x y
u ~ u ~ O(1)
v ~ O( )
u u p 2u 2u (u v ) Fx ( 2 2 ) x y x x y v v p 2v 2v (u v ) Fy ( 2 2 ) x y y x y 2t 2t t t c p u v 2 2 x x y y
p ~ O( ) y
u u p u (u v ) 2 x y x y
2
p dp x dx
可视为边界层的又一特性
层流边界层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
u v 0 x y 2 u u 1 dp u u v 2 x y dx y
1 1 (
1
)
(
2
12
) 2
u u p u (u v ) 2 x y x y
2
u v 0 x y
t t t t c(u v ) ( 2 2 ) p x y x y 1 1 2 1 1 1 (1 ) ( 2 ) t 2 1 1
(a)
u u u (b) u v 2 x y y
2
t t t u v a 2 x y y
2
(c)
t (d) hx t w t y w, x
求解的具体过程可参见教科书 p.337附录15 求解的基本方法:引进 3 个无量纲变量 (、f()、) (1) 把偏微分方程 (b)、(c) 转换为常微分方程 (2) 分别求出边界层内的速度场、温度场 (3) 由式 (d) 获得局部表面传热系数 u 无量纲离 3 个无量纲变量 (、f()、): y x 壁距离 t ( ) t w 无量纲 f ( ) 无量纲温度 t t w xu 流函数
2 2
(d)
t t t c(u v ) 2 p x y y
2
p ~ O( ) y
p ~ O(1) x
表明:边界层内的压力梯度仅沿 x 方向变化,而边 界层内法向的压力梯度极小。 边界层内任一截面压力与 y 无关而等于主流压力
du dp 由上式: u dx dx
故:紊流换热比层流换热强! 与 t 的关系:分别反映流体分子和流体微团的动量 和热量扩散的深度 Pr 1 3 (层流、 0.6 Pr 50)
t
三、边界层换热微分方程组 边界层概念的引入可使换热微分方程组得以简化 数量级分析:比较方程中各量或各项的量级的相对大 小;保留量级较大的量或项;舍去那些量级小的项, 方程大大简化 5个基本量的数量级: 主流速度: u ~ O(1); 温度: t ~ O(1); 壁面特征长度:l ~ O(1); 边界层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