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种体质——气虚

九种体质——气虚

9,舌体淡红、胖大,边有齿痕
哪些人容易气虚?
1、脑力劳动者:长期用脑过度,劳伤心脾。 2、节食减肥者:长期减肥,营养不足,造
成气虚。 3、大病久病后伤气:大病久病之后,大伤 元气,体质就进入到气虚的状态。 4、重体力劳动者 5、经常服用清热解毒的中成药、激素等也 会加重气虚体质



红枣炒木耳
材料:红枣15枚,白木耳15克,黑木耳15克,盐、香油,葱、姜适 量,清水100毫升。 做法:将黑、白木耳洗净浸泡后,切成条备用。大枣洗净剖开备用。 姜入油锅爆香后,放入准备好的黑、白木耳翻炒之后,再加入洗净好 的大枣,加水盖上锅盖稍焖5分钟再加快速翻炒,收汤后加入调味料 即可。 功效:红枣富含有各类维生素,可说是维生素的宝库。红枣能优化睡 眠,消除身体疲劳,调节脑神经、内分泌、心血管活动等。而木耳性 味平,有清肺热、养胃肝阴、滋肾燥之功效。木耳中含有一种胶质成 分及丰富的钙元素,可增加人体的免疫力。
4、行动呼吸法 行动呼吸法是胸式呼吸之一,它可以使整个肺部 都充满空气,大大增加肺活量,同时大大增强心 脏功能,使人的心情变得开朗、愉悦。 第一步,挺身自立,双脚打开比肩略宽一点,双 手自然下垂 第二步,张大嘴,呼气,同时嘴里发出“啊—— 啊”的声音 第三步,强呼气8秒时间,然后呼出体内所有空气 第四步,吸气4秒,吸到充满胸部并向左右扩展 第五步,重复上述动作3次


气虚体质中的中气不足胃下垂的人感觉胃不不适,常有饱胀感,饭后更 明显。同时伴有恶心、嗳气、厌食、便秘等症状,且餐后、站立时间过 久或者劳累后,腹部有深深的隐痛感。长期胃下垂的气虚体质会越来越 消瘦、全身乏力,并伴有低血压、心悸、失眠、头痛等症状。肾下垂的 人则会有腰酸、小便多、久泻、习惯性便秘等现象。这类气虚体质人群 可选用黄芪陈皮牛肚汤。 黄芪陈皮牛肚汤:能补中益气、固脏腑 做法:取牛肚500g,黄芪60g,陈皮(去皮)6g,生姜(去皮)4片。 牛肚洗净后放入水中汆5分钟捞出沥干。然后将所有材料一起放入砂锅 内,加适量清水后,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煲2小时。最后挑出黄芪、 陈皮和生姜,加入盐、味精、料酒调味,饮汤食肉即可

3、行气补气可找药膳粥

《本草纲目》中的很多本草都有补中益气的功效。 可以拿来做粥。
(1)黄芪:补气固表必用的良药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肺、脾经,有补气固表、排毒生肌的功效。被称 为“补气之最”。中医中,人参和黄芪都有补气的药食两用的食物,但 人参着重于大补元气;而黄芪以补虚为主,尤其对于身衰体弱、气短疲 乏等症状有明显症状。 黄芪粥是我国传统的药粥,古人有话:“常喝黄芪粥,人老无病忧。” 气虚体质者脾胃功能低下,并且容易疲倦,若常食黄芪粥能健脾养胃、 补气调体。 做法:黄芪30g,糯米50g,将黄芪煎煮后取汁弃渣,放入糯米,熬成 粥每日食用。
1、睡眠加红枣,补气消病好方法



大枣我们都知道是补血补气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 “枣味甘,性温,能补中益气、养血生津,用于治疗脾虚弱, 食少便溏、气血亏虚等疾病”。红枣是一种营养佳品,具有 很强的防癌和防高血压的作用,具体功效为: 健脾益胃:脾胃虚弱、腹泻、倦怠无力的人,每日吃红枣7 颗,或党参、白术共用,能补中益气、健脾养胃,达到增进 食欲、止泻的效果;红枣和生姜、半夏共用,可治疗饮食不 慎引起的胃炎,如胃胀、呕吐等。 补气养血:平时多吃红枣、黄芪、枸杞能提升元气,增强免 疫力 养血安神:女性的躁郁症‘哭泣不安、心神不宁等,可用服 甘草小麦大枣汤,能起到养血安神、疏肝解郁的功效


补血益气、滋补身体——三杯鸡
材料:鸡、姜、葱、香菇、冬笋各适量。酱油、油、酒个一杯,糖少 许。 做法:鸡去杂洗净,切成块。香菇、冬笋先煮熟,姜葱煸香。炒锅开 火,放一杯油烧热,然后将鸡块放入油锅中爆炒,随后加入一杯酒和 一杯酱油炒,再放入香菇、冬笋、姜葱,并加适量水烧,约一刻钟便 离火,焖一会即可。 注意:鸡肉性热,阴虚火旺的人不适合吃鸡肉进补。而鸡肉丰富的蛋 白质会加重肾脏负担,因此有肾病的人要少吃,尿毒症患者应该禁食。
中医基础学习指由于一身之气不足,以气息低
弱、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 态。气虚体质者身体生理功能处于不良状态, 体力和精力都明显感到缺乏,稍微活动一下 或工作、运动就有疲劳及不适的感觉。
在中医中,“气”是个非常重要的 概念。他被认为是构成和维持人体 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不断运 动的具有很强活力的极细微的精微 物质。 《庄子 知北梦》:“人之生也, 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气虚体质的具体表现
1、声音低弱,气短懒言。
2、精神不振,容易疲乏,易出汗。
3、面色偏黄,或苍白,目光少神,
口淡,唇色毛发不华 4、经常头晕、健忘 5、冬天怕冷、酷夏怕热
气虚体质的具体表现
6,小便正常或偏多,大便正常或有便秘
但不结硬,或不成形,便后仍有未尽之 感 7,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胆小不喜欢 冒险 8,形体偏胖或苍廋,肌肉松软
黄芪猴头鸡肉汤 《本草逢原》中记载:“黄岂能补五脏诸虚,泻阴 火,去肺热,无汗则发,有汗则止。”肺虚气短、 咳嗽无力、体表不固易盗汗的气虚者适用。 做法:黄芪30g,猴头菌150g,嫩鸡肉250g,小白 菜心100g,姜片、葱白、油适量。锅烧后倒入油, 放入黄芪、姜片、葱白、鸡块煸炒后,放入盐、绍 兴酒、清汤、猴头菌用中火煮半小时,撒胡椒粉。 然后捞出鸡块、猴头菌,放入小白菜心,煮沸即成。 黄芪猴头鸡肉汤有补气益血、益肺健脾、固表止汗、 补养骨髓的功效

气虚体质者以全身之气不足为主要特征。而五脏中某一脏的 气血不足都有具体表现。 1,反复感冒——卫气虚

2,低血压——营气虚

3,内脏下垂——胃、肾、子宫、肛门和阴道下垂

4,心悸、心慌、早搏、胸闷易汗,懒言无力、失眠多 梦、头晕、健忘、精神不振等——心气虚 5,易感冒、声音低弱并气短,活动气喘和哮喘,便秘 或腹泻——肺气虚 6,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胃病、四肢无力疲乏、不长 肉,眼睑下垂,脸色黄——脾胃气虚 7,夜尿频多,腰酸耳鸣——肾气虚 8,目眩、视物昏花、目光少神、胆小不敢冒险——肝 气虚
3、清凉呼吸法:这是主要针对现代人爱上火的现 象使用的一种呼吸保健法。 第一步,采取坐姿,将舌头伸出嘴唇少许 第二步,舌头卷起,形如一直管子 第三步,通过卷起的舌头和嘴吸入空气,发出 “嘶嘶”声 第四步,尽可能长地悬息(保息、悬息),以自 己能够接受的程度为宜 第五步,通过两个鼻孔缓缓地呼气 每天清晨做清凉呼吸法15到30次就可以很好缓解 冬季的上火情况。这种清凉呼吸法可以净化血液、 生津止渴、缓解饥饿感,能使身体的系统冷却下 来,消除慢性的消化不良、脾大;也可缓解许多 慢性疾病的炎症、高热等。



三、形成原因
1,父母的体质遗传
2,先天营养不足 3,母亲妊娠反应严重 4,孩子出生后喂养不当 5,后天营养不均衡(比如,减肥,挑食)
6,劳则伤气、卧则伤气
7,年老气衰
四、气虚质的调理
1、养生法则——补气避寒。
2、饮食法则——忌冷抑热,补气健脾
培元
固本。 3、家居环境——劳逸结合,避免风寒。 4、药物调养:固表益气。 5、经络调养——中脘、神阙、气海
几款大枣的吃法


红枣鱼肚汤
材料:水发鱼肚200克,鲜黄鱼肉200克,红枣10枚,桂圆肉20克, 核桃仁3个,米酒10克,油25可,盐味精葱姜末适量。 做法:鱼肚、鱼肉切成块。桂圆肉、红枣、核桃仁加水炖至半熟,取 出待用。油锅入葱、姜末爆香,入鱼片、鱼肚炒几下,加入料酒去腥。 再加红枣、桂圆肉、核桃仁及调料,烧熟即可 功效:具有调经、活血、补血、止咳等功效。特别适合女性产前产后、 术后、久咳不愈、体虚、贫血。

2、鸡肉可避风邪,气虚体质应多吃


由于气虚体质的人免疫力低下,体内已经没有或者很少有能力来抵御 风邪,因此气虚体质除了注意饮食还要注重避风邪。而在饮食上气虚 体质的人应该多吃鸡肉。鸡肉中含有较高的蛋白质,且容易消化,很 容易被人体吸收,有增强体力、强壮身体的作用。 另外,身体气血消耗太大,胃气也虚损,很容易导致消化不良、腹泻 等一系列的问题。在种情况下单纯止泻没有用,一定要先补气血。
中医中,津属阳,液属阴。津液是指人体流质,指 血液、汗液、唾液等而言,日常中自习惯专指唾液。 例如:当人体津液不足时,就会出现口干口渴、咽 喉干燥等症状,这些现象是由于伤了津液而出现的。 即使不在夏天,喝水少也会出现。 调法:可用玄麦桔甘汤(玄参、麦冬、桔梗、炙甘 草各等量)沏水代茶引用,可清热生津。
案例1:男,35岁,自述最近一年夏天的时
候很喜欢流汗,而且流得很多,很夸张, 人也很健忘,爬楼梯时总是感到有气无力, 冬天很怕冷,其他方面就都还好,请问我 这是什么原因?
案例2:女,24岁,身高165cm,体重90斤,
平时经常感到疲乏无力,月经也不正常, 职业模特。
二、气虚体质易感疾病






四季的生津养生阻止外邪之道: 春季属阳,天气干燥,应常吞口中津液,并保证水分的足量摄 入。 夏季炎热,出汗多,很容易造成津液耗损过多,应多吃酸味食 物,如番茄、柠檬、草莓、乌梅、葡萄、山楂、菠萝、芒果、 猕猴桃等,它们味酸能敛汗止泻祛湿可预防流汗过多而耗气伤 阴,又能生津止渴,健胃消食。 秋季气候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秋分之后,雨水渐少,秋 燥为主。容易耗损津液,发生口干舌燥、咽喉疼痛、肺热咳嗽 等。适宜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如泥鳅、芝麻、核桃、 百合、糯米、蜂蜜、花生、鲜山药、梨、红枣、莲子等清补柔 润之品。 另外,中医记载“盖晨起食粥,推晨出新,利膈养胃,生 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因此秋季建议早餐根据自身 实际选择不同的粥食用,如百合红枣糯米粥滋阴养胃,扁豆粥 健脾和中,生姜粥御寒止呕,胡桃粥润肺防燥,菊花粥明目养 神,山楂粥化痰消食,山药粥健脾固肠,甘菊枸杞粥滋补肝肾。 冬季天气寒冷,属阴,应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 “祛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 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这样反而会伤津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