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行线应用问题一例

平行线应用问题一例

平行线应用问题一例
下面这个问题是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个实际问题。

例1 如果在A、B之间有两条彼此不平行的河流,假定每条河的河岸线基本互相平行,要分别在这两条河上建两座与河岸垂直的桥,希望使A村到B村的路程最近,试问桥架在哪里?假定它们的位置如图1所示。

分析:对于这样复杂的一个实际问题,一时无法找到解题思路,我们可以采用简化、退化的方法来探索思路。

首先我们把上面这个问题简比成下面这个较易解决的问题。

例2 在一条河的两侧有两个村落A及B,河的两岸基本上互相平行,现在要在河上架一座和岸边垂直的桥,那么桥架在哪里,才能使从A村到B村的路程最近?两村及河的位置如图2所示。

分析:河的两岸基本上互相平行,可看作河的宽度是一定的。

如何确定建桥的位置呢?我们再退化处理例2这个问题。

把河看作是没有宽度的直线l1,那么我们只要连接A、B,则AB与河l1的交点就是要找的点,为此有下面的解法。

解:如图3,从A处向河岸l2引一条垂线,在这条垂线上取一点C,使AC的长等于河的宽度,连结CB,则CB与l1的交点E就是要找的点,由E点做ED垂直于岸边l2,交l2于点D,DE就是桥所在的位置。

下面我们来证明折线ADEB最短。

证明:设在岸边l2上任取一点G,然后把桥建在GN处,连结AG、GN、NB、AD。

∴AC GN,AC DE,四边形ADEC和叫边形AGNC都是平行四边形。

折线ADEB=AC+CB,
折线AGNB=AC+CN+NB,
CN+NB>CB。

这就是说把桥架在DE处,就能使A到B的路程最近。

从例2得到启发,例1这个较为复杂的问题。

其解题思路变得很清晰了。

解(例1) 如图4所示,l1与l2,l3与l4分别表示两条河的两岸。

由A点做AC⊥l2,并使AC的长等于河l1l2的宽度,连结CB,交l2于点F,作EF垂直于l1,交l1于E,则FE就是第一座桥所在的位置。

由点F做GF⊥l3,使FG的长等于河l1l4的宽度。

连接GB,交l4于点M,作MN⊥l4交l3于N,则MN就是第二座桥所在的位置。

其证明过程可以仿照例1的证明写出。

例1、例2作为一个系统的问题,是采用简化、退化的方法处理的一个范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