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井工况分析.
有杆抽油系统工况分析
目
录
一、油井工况分析的意义和根本目标
二、油井工况分析的基本步骤与要求
三、抽油机井工况分析方法
(一)工况分析常用生产数据和资料
(二)工况控制图的分析及应用 (三)抽油机井生产工况分析
一、油井工况分析的意义和根本目标
油井工况分析是一项综合分析、判断油井生产 状况好坏的工作方法和手段,在取全取准油水井各 类生产(包括地质、工程)资料基础上,为了保证 油井在良好工况条件下正常、高效生产,必须随时
间歇抽油井按实际生产时间计算理论排量);
ρ液-井筒混合液密度,kg/m3。
2、抽油机井工况图制作依据
套压
2)泵入口压力
天 然 气 柱 动 液 面
泵入口压力计算公式:
P入口=(H泵一H动)ρ/100+P套;
静液面(Ls或Hs):对应于油藏压力。
泡 沫 段 油 柱
动液面(Lf或Hf):对应于井底压 式中:
或定期开展油井工况分析工作。
通过油井工况分析要达到以下三个工作目标:
1、确保正常生产井能够持续高效生产;
2、及时发现异常井并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加以治理,使 之转为正常、高效生产。 3、对潜力井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调整和挖潜措施,充分 发挥每口油井的生产能力。
二、油井工况分析的基本步骤与要求
(一)准备:收集资料与整理,先易后难理思绪。
(二)工况控制图的分析及应用
1、 抽油机井工况动态控制图
(1)合理(及优良)区:泵效与流压协 调、参数合理、泵况好,应加强 抽油机井 管理确保油井长寿和稳产 工况动态控制 (4)断脱漏失区:流压高、 合理(B)区 泵效低,打捞或检泵
参数偏大(A)区
(3)参数偏小(潜力)区:流压 图,是反映一 待落实(C)区 高、泵效高,可重点挖潜增 口井或一个开 效
1)泵效 横坐标为泵效,纵坐标为泵入口压力, 计算方法如下: 泵效:η= Q实/ Q理×100%; 式中:η-某井深井泵泵效,%;
Q实-该井实际日产液量,t/d;
Q理-该井理论日产液量,t/d。 Q理=F×S×N×t×ρ液/1000; 式中:F-活塞截面,m² ; S-光杆冲程,m; N-冲次,次/ min; t-日生产时间,min (连续抽油井24h,
发区块抽油机 (2)参数偏大(供液不足)区:流压 低、泵效低、地层条件差,应当压 断脱漏失 (D)区 井供液与排液 裂、酸化或调整配注及调小参数, (5)待落实区:流压、泵效 协调关系的宏 协调供排关系 不协调,可能是计量和资 参数偏小(E)区 料不准确,应当重新计量 观动态分析图。 并核对资料
2、抽油机井工况图制作依据
(二)开展分析:
1、生产数据对比与核实;
2、现场判断与分析; 3、寻找矛盾,分析原因; 4、提出措施加以实施; 5、效果跟踪与评价。
(三)分析的技术要求: 1、资料真实、准确、齐全; 2、现场判断及时、全面; 3、寻找问题要有准确性,分析问题要有 可靠性; 4、效果跟踪与评价要及时、准确。
三、抽油机井工况分析方法
(一)工况分析常用生产数据和资料
1、日常生产数据资料:日产液量、日产油量、含水、 气油比、套压、回压、井口温度等; 2、产出液物性资料:含砂量、含蜡量、凝固点、矿 化度; 3、管柱等资料:管柱图、工作制度、泵效、泵挂深 度、动液面、沉没度(流压)、静液面(静压); 4、日常管理资料:上下行电流、示功图、热洗周期、 作业监督描述资料; 5、井组相关资料:对应的注水井配注量、实际注水 量、调配动态变化等数据资料。
泵 挂
力流压。
P入口-泵入口压力,MPa;
油 层 中 部
沉没度hs:根据气油比和原油进泵
H泵-泵挂深度,m;
压力损失而定。
三 相 流 流压
H m。 动-动液面深度, 生产压差: 与静液面和动液面之差
P 相对应的压力差。 套- 油井套压,MPa。 ρ —混合液相对密度
2、抽油机井工况图制作依据
3)工矿分界线制作依据 图中7个区域之间有8条界线,各线的意义如 下: a线是供液能力界线,泵入口压力低于该值会出 现供液不足;
b线是最低自喷压力线, 泵入口压力高于该值,
油井会连抽带喷; c线是合理泵效线,泵效低于该值,泵的工况不 正常; d线是漏失线, 泵效低于该值,则存在管柱漏 失; e线为不同压力下理论泵效下限值; f线为不同压力下理论泵效上限值; g、h线为进一步评价油井工况所做的曲线, g
线为在e线基础上泵效增加上限与下限之间泵效
调配、酸化、防砂等措施增加地层能量;
如果抽油机有加载空间,可加深泵挂; 如果没有加载空间,也可通过调小地面
参数或间开来改善工况。
3、抽油机井工况特分析及治理措施
2)漏失区
特征:在相应入口压力下其泵效较低, 压力在2.0-5.5Mpa之间,泵效不足40%,
压力大于5.5Mpa时泵效不足55%,表现为
大冲程和冲次;或采取改大泵加大提液能力;
如果设备没有足够的加载余量,可考虑更换 大机上调参数或待作业时上提泵挂,降低沉 没度。
差值的1/3所得到的曲线, h线为在g线基础上 泵效增加上限与下限之间泵效差值的1/3所得到 的曲线。
3、抽油机井工况特征分析及治理措施
1)供液不足区
特征:沉没度偏小,沉没压力小于 2.0Mpa,泵效低于35%,地层能量差, 流压低,功图显示供液不足或气体严重 影响。 原因分析:抽汲量大于地层供给量, 地层条件差(低渗透或注水跟不上)或 抽汲参数偏大引起的 。 治理措施:可通过地层补孔、注采
供液较充足,但泵效达不到相应水平,产 液量较正常时下降,动液面上升,示功图 显示泵或管漏。 原因分析:由于排液管柱存在漏失, 排液量小于地层供液量,井液积存与井筒, 使得动液面较高,相应入口压力下其泵效
则较低。
治理措施:检泵作业优化工况落到合 格区,针对存在的偏磨、出砂等因素导致 的漏失,可通过应用挡砂、治沙、防偏磨 工艺有效改善工况。
3、抽油机井工况特征分析及治理措施
3、潜力区
特征:沉没度较大,入口压力大于 5.5Mpa,泵效大于55%,表现为供液能力好,
泵效也较高,部分井可达到抽带喷,泵效超
过100%。 原因分析:虽然排液管柱工作正常,泵 效较高,但地层能量充足,供液情况好,供 大于排。 治理措施:如地面参数有较大余量,设 备有足够的加载能力,可上调地面参数,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