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天然药物创新研究思路
7、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创新药物的发现 从补肾阳到治疗老年痴呆症新药的研发 ——苁蓉总苷胶囊的研制
研究思路
中医理论:呆痴多属髓 海亏空,治当补肾益髓
选择中药
肉苁蓉、锁阳、淫羊藿、巴戟天… … 活性筛选 肉苁蓉 有效部位筛选
苯乙醇苷类 含量测定
活性成分、作用 机理、体内代谢 管花肉苁蓉 药学、药理 毒理、临床
研究思路
剑叶龙血树
真菌感染或受伤
分泌树脂
活血止血、去腐生肌
活血止血有效成分研究 抗真菌活性 成分研究
活血成分: 黄酮类
止血成分: 鞣质类
抗真菌成分:黄烷、 二苯乙烯类
结构改造与构 效关系研究
治疗缺血性脑中风新药
抗真菌药物
10、多学科合作也是创新发现 的有效途径
苦丁茶冬青的化学成分及降血 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
活性提取物
指纹图 谱研究 定量分析
TLC或HPLC分析
中药或著 名植物药 分离与结构鉴定
DAD、LC-MS 分析
DAD、ELSD、 CAD比较分析 体内代 谢研究 MS规 律研究
化合物
HSCCC
药代动力学
高含量 化合物 衍生物合成 与结构沟通
系列化合物
活性筛选
NMR规 律研究
活性化合物
动物试验
作用机 理研究
烘干
4、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源途径及其调控研究
研究思路: • ①在现有生源途径研究的基础上,以模式植物结 合组织培养等生物技术方法阐明各类化合物的生 物合成途径和各步反应中的相关酶; • ②以相关酶为模板,采用生物技术阐明其调控基 因; • ③采用基因敲除或转基因等方法,证实相关基因 对次生代谢产物的调控作用; • ④通过改变生长条件及添加化学物质等方法以及 转基因和基因敲除等生物技术,研究各种因素对 相关酶及其活力以及相应的次生代谢产物的调控 作用,从而建立植物中次生代谢产物的调控方法。
化学对照品的快速制备 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
制备部分化学对照品
TLC 鉴别 方法研究 建立性状、组 织、粉末鉴别
多成分含量 测定研究
HPLC 指纹图谱 检测方法研究
建立 水分、 杂质和 有害物质的检 查
建立专属性 TLC 鉴别
建立多成分 含量测定
建立指纹图 谱检测标准
构建中药 材质量 标准体系
五、中药资源及可持续利用创新研究思路
活性评价
阐明药理作用、 作用机理
阐明中药复杂体系的物质基础、 药理作用、作用机理
四、基于天然产物的化学生物学研究
植物多糖的作用靶点与分子结构研究
五、中药质量标准创新体系的构建思路
中药
系统化学成分研究
阐明其化学成分
性状 组织、粉末 鉴别
水分、 灰分、酸 不溶性 灰分、 炽 灼残渣、重金属、 农残分析
三、中药复杂体系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研究思路
化学成分研究 LC-DAD-MS分析 构建化学组分库 药代动力学
单味中药 中药复方
拆方试验
模型动物
基因组学 蛋白组学 LC-DAD-MS分析 构建化学组分库 阐明化学组学与 基因组学、蛋白 组学的关系
含药血清
药理学试验
体外活性试验
机理研究
药效试验
基因组学 蛋白组学 代谢组学
1、中药资源调查
• 必要性:常用和少常用中药材约1000余种,已有200种实 现人工种植,但仍有多数品种完全或部分依靠野生资源, 进行中药资源调查,摸清家底,仍是实现中药资源可持续 利用的重要研究内容,同时对中药资源的保护也有重要意 义。 • 中药资源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阐明药用资源的种类、分 布、气候特点、生态环境、蕴藏量、产量和可持续开发量 等,为药用植物的栽培、可持续利用和资源保护提供科学 依据。 • 传统调查方法:实地调查、标本采集、样方分析。 • 资源调查新方法:实地调查、样方分析、遥感技术、构建 中药资源立体数据库。
结构优化 构效关系研究
体内代谢研究
有效部 位新药
有效成 分新药
代谢产物
活性筛选
活性化合物
新药研发
活性化合物
新化学药
2、靶酶亲和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用于天然 产物活性成分的快速筛选、分离、结构 鉴定 3、分子烙印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用于天然 产物活性成分的快速筛选、分离、结构 鉴定
4、多维色谱-高通量筛选-快速结构鉴定(LC-MS、 LC-NMR)联用技术
2、天然产物资源学与植物化学亲缘学研究
• 天然产物的资源学:主要研究天然产物及其母核和衍生物 在各科属植物中的分布、含量、资源品质等,从而构建中 国天然产物资源数据库。 • 天然产物的资源品质研究:主要是阐明天然产物在生物体 中的含量、是否属于主成分、相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杂 质的种类和含量、分离纯化的难易程度、资源的可持续利 用量等,从而综合评价一种资源的品质。 • 研究思路: • ①以化学对照品为对照,采用GC、GC-MS、HPLC-DAD、 LC-MS等色谱和色谱-光谱/波谱联用技术对同属、同科或 近缘植物进行系统分析,阐明天然产物及其母核和衍生物 在各科属植物中的分布和含量。 • ②对目前已上市或产业化前景较好的重点活性天然产物进 行资源品质研究,阐明资源的利用价值。 • ③构建中国天然产物资源数据库。
6、中药材加工方法的创新研究思路 鲜药的加工
传统方法
鲜管花肉苁蓉
新加工方法
鲜管花肉苁蓉
自然干燥 (3-4 月)
体内水解酶
切片
高温杀酶 管花肉苁蓉药材
苯乙醇苷类含量明显降低
干燥
管花肉苁蓉饮片
苯乙醇苷类成分含量提高5-10倍
Comparison of the two processing methods
Methods Trditional method (n=10) New method (n=50)
300
平均含量(mg/g)
echinacoside (%)
verbascoside(%)
5.35
27.47
1.26
5.72
250 200 150 100 50 0
松果菊苷平均含量 毛蕊花糖苷平均含量
晒干 炮制工艺
• 药用植物亲缘学:是研究药用植物的植物亲缘关系-化学 成分-疗效(药理活性及传统疗效)间的相关性的一门新 兴的边缘学科。 • 研究思路:主要利用植物形态分类学、细胞和染色体分类 学、数量分类学和植物化学的研究结果结合药理、毒理研 究结果和传统疗效,对药用植物的亲缘学进行系统分析, 归纳和总结药用植物的亲缘关系,为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 提供科学依据。 • 植物化学亲缘学:是一门研究植物化学成分亲缘关系的科 学。 • 主要研究内容:根据各分类等级植物所含化学成分的类型、 含量、特征性成分,分析、归纳植物亲缘关系、次生代谢 产物的进化趋势,并预测各种植物可能含有的成分类型。 • 意义:对于天然产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天然活性成分的研 究以及植物分类学和遗传学均有重要的作用。
3、中药材引种栽培、野生抚育与优质中药材生产研究
• 中药材的引种栽培是解决中药资源问题的最有效的途径。 • 中药材野生抚育:是指利用野生的环境和条件培育中药材的一种方法, 一般是对野生植株分布较密的区域进行人工围栏和保护,并进行人工播 种或补植,利用野生环境生产中药材。 中药材栽培研究急需解决的问题: • 野生中药材的引种栽培研究:
8、以传统中医组方理论为指导的创新药物的发现
中药有效部位复方制剂的研发 ——注射用丹七通络(冻干)的研制
研究思路
三七注射液:益气活血 丹参注射液:活血化瘀
中医治疗冠心病: 益气活血
三七总皂苷+丹参总酚酸
中药有效部位, 是创新药物发现的途径之一
从龙血竭活性成分研究到治疗缺血性脑 中风和抗真菌药物的发现
• 中药材种子标准和种质评价研究:
• 中药材优良品种繁育研究: • 中药材的栽培技术研究与标准操作规范(SOP)的制定: • 中药材病虫害防治研究: • 中药材野生抚育需研究的问题:野生环境下的播种和补植问题;野生抚 育的低产问题;鼠害等野生动物的防治问题;药材的合理采收问题等。 • 中药材的适宜区域研究与地区规划的制定:A. 道地药材形成的机理;B. 道地药材与非道地药材在化学成分、疗效上的比较研究;C. 新栽培区 药材的质量评价研究。
5、野生珍稀、濒危中药材资源保护研究
• 野生药用植物濒危机制研究:濒危因素主要来源于内因和 外因,内因包括植物的遗传、生长、发育、生殖及其环境 适应性等,外因包括气候、生态环境的变化、大面积病虫 害的侵袭等自然灾害和过渡采挖、土地过渡开垦、开发等 人为灾害。 • 野生药用植物濒危的评价方法及其标准研究:从资源的分 布范围、蕴藏量、繁殖能力、开发量等方面进行系统评价, 根据目前的资源蕴藏量和年减少量建立合理的评价标准。 • 野生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保护方法研究:应根据物种的 特点,采取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建立保护区、植物园保 护和种质资源库保护等方式进行保护,为了确保保护的安 全性,对于一个物种应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保护。
一级色谱
二级色谱
三级色谱
流 份
高通量筛选
LC-MS、LC-NMR
5、LC-MS-DS/HPLC/HTS快速分离、结构鉴定、活 性筛选技术体系
Rhein-8-O-β-D-glucopyranoside
6、天然产物结构优化新技术
• 土壤微生物转化
• 肠内菌转化
• 动植物反应器转化
• 化学方法结合生物方法联合转化
中药、天然药物创新研究思路
屠鹏飞 北京大学药学院 北京大学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
概述
• 创新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 一项创新可以诞生一个学科,一项创新 可以形成一个产业,一项创新可以拯救 一个企业 • 原始创新 • 集成创新 • 引进、消化、吸收、创新
一、基于中药化学成分的创新研究思路
中药 天然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