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级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说明:本试卷共分Ⅰ、Ⅱ两卷。
第Ⅰ卷(70分)涂卡作答,第Ⅱ卷(80分)。
其中1—6题13、14、15题涂在答题卡上,其它题在答题纸上作答,11和12题二选一。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中国中产阶层的诞生和危机李翔“这是世界上最好的阶层,这种中间地位也最能使人幸福。
他们既不必像下层大众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而生活依旧无着;也不会像那些上层人物因骄奢淫逸、野心勃勃和相互倾轧而弄得心力交瘁。
”在鲁滨孙•克罗索扬帆远行之前,他的父亲苦口婆心劝他留下来,安分守己成为一名中产阶层。
这是丹尼尔•笛福1719年在《鲁滨孙漂流记》中写下的故事。
似乎人人都喜欢中产阶层,无论政府、商家还是中产阶层本身。
这个阶层被视为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他们已经拥有的财产、名望和家庭让他们对社会安宁有着超过其他阶层的诉求,他们天性厌恶一切可能的不安定因素,是现状的维护者和变革的反对者。
另一方面,他们又是消费社会中购买力的源泉——也就是说,他们是当下政府拉动内需和刺激国内消费最应该动员的人群。
因此,当中国最知名的社会学者在2009年8月表示,现在中国中产阶层人数已经占到总人口的22%至23%,并且仍然在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时,人人都有理由感到安慰。
在学者看来,中国的封闭型社会已经成长为开放型、多元化的现代社会。
或许我们确实目睹着一个新兴的中产阶层的诞生。
年轻人用父母积攒下来的钱交了房子的首付,在大城市中买了房子,以同面积雨林的消逝为代价铺上了实木地板;他们购买了汽车,发动机油箱内燃烧着进口来的石油,同时让中石化集团成为世界最大的十家公司之一;他们将自己每月收入中的很大一部分交给银行,以还房子车子的贷款,为此在公司内提心吊胆,怕被官僚制的机构、工作和世界抛弃。
这些新兴的中产阶层是社会的中坚阶层。
他们渴求稳定、趋于保守,是社会维系平稳发展的最大保证力量——新兴的中产阶层宁肯到麦当劳门口排队买汉堡,也不愿意卷入任何大的社会动荡。
但是与此同时,在三年之前,来自日本的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却提出了一个让热爱中产阶层的人不寒而栗的观念:中产阶层的消逝。
他用最为简单的问题来询问那些偏好中产阶层的人:“你自认是中产阶层吗?请自问三个问题:一、房贷造成你很大的生活压力吗?二、你是否不敢结婚或是不打算生儿育女;三、孩子未来的教育费用让你忧心忡忡吗?”如果有任何一答案为是,你就会被踢出中产阶层的行列。
也就是说,也许我们还未迎来中产阶层的完全诞生,就已经目睹这个阶层自身陷入困境。
大前研一将这种新的社会结构描述为“所得阶层两极化”以及随之而来的“中产阶层社会的崩溃”。
如果我们真正想要一个中产阶层的社会,政府需要努力的正是去避免这种所谓的“中产阶层的消逝”。
比如在回答大前研一所列的问题之中,中国中产阶层同样要面对的是房屋贷款问题和子女教育费用问题。
政府应该努力去挤压存在于房地产和教育之中的费用泡沫。
同时,宽松的公司发展环境也是必要条件,因为大部分的中产阶层由“白领”和小型的私营企业主构成。
总之,让更多人的收入增长速度同中国内地GDP的增长速度相吻合,而不要让他们恐惧于自己资产的增长速度甚至落后于通货膨胀带来的贬值速度。
1.下列有关中产阶层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产阶层是处于中间地位的“世界上最好的阶层”,他们既不必像下层大众那样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而生活依旧无着,也不会像上层人物那样心力交瘁。
B.中产阶层拥有的财产、名望和家庭让他们对社会安宁有着超过其他阶层的诉求,也让他们厌恶一切可能的不安定因素。
C. 中产阶层是消费社会中购买力的源泉,是当下政府拉动内需和刺激国内消费最应该动员的人群。
D. 现在中国中产阶层人数已经占到总人口的22%至23%,并且仍然在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因此,中国的封闭型社会已经成长为开放型、多元化的现代社会。
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鲁滨孙的父亲用对比的方式揭示出中产阶级的优越性以劝止儿子出行。
B. 中国的中产阶层还未迎来完全诞生,就已经崩溃。
C. 中国年轻人购房购车的行为是其进入中产阶层的显著标志D. 大前研一的三个问题实际揭示了当下中产阶层所陷入的困境。
3.根据文意,下列分析中,不属于“中国如何才能真正形成一个中产阶层的社会”的一项是 ( )A.政府当下应该努力挤压房地产和教育费用泡沫,避免中产阶层的消逝。
B.营造宽松的公司发展环境。
C.中产阶层为了不让自己的资产的增长速度落后于通货膨胀带来的贬值速度要努力工作。
D.总体上要让更多人的收入增长速度同中国内地GDP的增长速度相吻合。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蒋瑶,字粹卿,归安人。
弘治十二年进士,授行人。
正德时,历两京御史。
陈时弊七事,中言:“内府军器局军匠六千,中官监督者.二人,今增至六十余人,人占军匠三十。
他局称是,行伍安得不耗?”并言:“传奉官及滥收校尉勇士并宜厘革。
刘瑾虽诛,权犹在宦竖。
”有旨诘问,且言“自今如瑶议者.,毋复奏。
”寻出为.荆州知府,筑黄潭堤。
调扬州。
武宗南巡至扬,瑶供御取具而已,无所.赠遗,诸嬖幸皆怒。
江彬欲夺富民居为威武副将军府,瑶执不可。
会帝渔获一巨鱼,戏言直五百金,彬即畀瑶责.其直。
瑶怀其妻簪珥、袿服以.进,曰:“库无钱,臣所.有惟此。
”帝笑而遣之。
府故有琼花观,诏取琼花。
瑶言自宋徽、钦北狩,此花1 / 8已绝,今无以献。
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
帝曰:“苎白布,亦非扬产耶?”瑶不得已,为献五百疋①。
当是时,权幸以.扬繁华,要求无所不至。
微.瑶,民且重困。
迨迁陕西参政,争出资建祠祀之,名自此大震。
嘉靖初,历湖广、江西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
帝命桂萼等核巡抚官去留,令瑶归候调。
已,累迁工部尚书。
四郊工竣,加太子少保。
西苑宫殿成,帝置宴。
见瑶与王时中席在外,命移殿内,而移皇亲于殿右以让瑶,曰:“亲亲不如尊贤。
”其重瑶如此。
时土木繁兴,岁费数百万计。
瑶规画咸称.帝意,数有赉予。
以忧去。
久之,自南京工部尚书召改北部。
帝幸.承天,瑶扈从。
京师营建,率役京军,多为.豪家占匿。
至是大工仍频,岁募民充役,费二百余万。
瑶以为言,因请停不急者。
豪家所匿军毕出,募直大减。
瑶端亮清介,既归,僻处陋巷,与尚书刘麟、顾应祥辈结文酒社,徜徉岘山间。
卒年八十九。
赠太子太保,谥恭靖。
(《明史·蒋瑶列传》有删节)注:①疋,同“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戏言直五百金,彬即畀瑶责.其直责:索取B. 微.瑶,民且重困微:微小C. 瑶规画咸称.帝意,数有赉予称:称赞D. 帝幸.承天,瑶扈从幸:宠爱5.下列各句,都能直接表现蒋瑶“端亮清介”的一组是()(3分)①戏言直五百金,彬即畀瑶责.其直②武宗南巡至扬,瑶供御取具而已③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④瑶不得已,为献五百疋⑤迨迁陕西参政,争出资建祠祀之⑥瑶以为言,因请停不急者A. ①③⑤B.②③⑥C. ①③⑥D. ②④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蒋瑶认为如果其他局都像内府军器局这样让宦官挤占太多名额,军队的财物就会被大量损耗掉,建议皇帝裁剪人手。
B. 明武宗南巡到扬州,宠臣们索求的东西无所不至。
蒋瑶坚持抵制,才使当地百姓免遭受严重损失,因此人们很感激他。
C. 宫殿建成后,皇帝设宴宴请大臣,看见蒋瑶被安排坐在宫殿外面,就让皇亲们移到大殿右面来给蒋瑶让地方。
D. 京城频繁大兴土木,蒋瑶建议招募平民充当劳役,并请示停止那些并不紧急的工程,既增补了人力,又节约了开支。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迨迁陕西参政,争出资建祠祀之。
(3分)(2)豪家所匿军毕出,募直大减。
(3分)(3)京师营建,率役京军,多为豪家占匿。
(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浪淘沙南宋邓剡疏雨洗天清。
枕簟凉生。
井桐一叶做秋声。
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梦断古台城。
月淡潮平。
便须携酒访新亭。
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注:邓剡被元兵俘虏,和文天祥一同被押解北上。
途经台城(今南京),作了此词。
8.词的上阕两次写到“叶”,有何妙处。
(6分)9. 全词以“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作结,传达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5分)(三) 10、名篇名句默写(6分)1、,以手抚膺坐长叹。
(《蜀道难》)2、剑阁峥嵘而崔嵬,。
(《蜀道难》)3、风急天高猿啸哀,。
(《登高》)4、间关莺语花底滑,。
,凝绝不通声暂歇。
(《琵琶行》)5、,蓝田日暖玉生烟。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2 / 8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雾李延国战地救护所被罩在浓雾中,像裹着一层又一层的纱布,扯不开,拉不断。
我和师政委刘彬在这迷迷蒙蒙的“纱布层”里摸索着,脚下高高低低,好不容易找到了被伤员称为“死亡转运站”的一号病室。
病室中间有一个钢丝床,看上去像一艘白色的小舟,上面安详地躺着一位年轻的伤员,这艘小舟即将载着这个十八岁的生命驶向永恒和寂灭。
在他身边,那桅樯一样的吊瓶架上还挂着红色血浆袋和生理盐水,这对于已经报过病危的年轻生命都无济于事了。
他的伤势太重了,腿上、腰部、胸部、左臂都缠着绷带。
我最不忍心看的是那张我曾经熟悉的红润的娃娃脸,变得那么苍白和短小——敌人的地雷炸掉了他的下巴。
因此这个叫周小波的战士,无法讲出他英雄壮举的动因——他们班在插入敌人雷区之后,他第一个滚下身子,压响了一串地雷。
作为随队的师组织干事,我有幸看到了这撼动心魄的壮举,那映在拂晓的霞光中的身影,使我终生都不能忘怀。
“你是英雄!”刘彬俯在他的耳边,透过绷带,传达着对这位士兵的嘉奖,“你是人民的好儿子。
我们要给你报功!报军区、报中央军委……”周小波很少有机会和师政委靠得这样近,目光里透着拘谨,也有一些迷惘,也许他没有听清师政委讲的话。
我灵机一动,从文件包里拿出了由我起草的《关于报请授予周小波同志滚雷英雄称号的决定》复印件给他看,以便让这个即将远行的农民儿子得到一些心灵的慰藉。
我想他是看清了,目光里却没有我想象的那种喜悦,有一层雾样的东西罩在他的瞳仁上,他的头还微微一动,似乎要说点什么。
我猜想那是一个要求。
战斗打响之前,他也像那些老兵一样,咬破了中指写了一份决心书。
他把血书交到我这个“师里来的首长”手里,却还磨磨蹭蹭不肯走。
“有事吗?”我问。
“我……我有个要求。
”他涨红了脸。
“什么要求,提吧。
”“我妈妈……生癌呢。
”他垂下了头,有些慌张,“没有钱看大夫……”“你家里还有什么人?”“哥哥。
他是个哑巴。
队里办工厂不要他,在家种地呢!”他忽然异常赤诚地望着我,“李干事你看着,这回打仗我不会怕呢,要是我……回不来了,能不能让我妈妈……住上部队医院……”我许久没有吱声,只觉得嗓子眼里发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