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互联网进入高中语文课堂张金贵一、互联网教学模式互联网与高中语文教学这个话题并不陌生,几乎所有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都会熟练地运用互联网这个工具,从备课到课堂教学展示,都离不开这个工具。
但今天提出的并不指老师自己对互联网这个工具的运用,而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的、独立的运用这个工具去获取自己所要的知识。
也就是学生可以自主使用网络去寻求知识、分析知识、整合知识的教学模式,是有别于课堂教学模式,是对课堂教学作一个补充延伸的教学模式。
然而,在大多数老师和家长的心目中,都视网络为洪水猛兽,认为网络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大的敌人。
他们认为,学生自主能力差,会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
学生精神萎靡,因为网络游戏;学生成绩退步,因为网络游戏;学生品质变坏,也是因为网络游戏!因此大多数老师和家长坚决要求学生在学校期间断网,禁用手机!因此,围绕手机,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总会上演一场场猫抓老鼠的游戏。
很明显,大多数家长和老师认为的网络的危害与我所提出的互联网教学是有本质的区别。
毫无疑问,学生自制能力差,抵制诱惑的能力弱,一旦沉迷于网络游戏,后果不堪设想。
但网络毕竟是把双刃剑,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老师与家长更有责任引导学生利用好互联网这个工具,学会利用这个工具去自主学习探究。
互联网教学就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有目标、有步骤、可检查、易交流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与学生的那种无目标、无监管、不可控的上网有着本质的区别。
同时这种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模式的补充与延伸,是对课堂教学不足作一个恰到好处的弥补。
二、互联网教学模式或将成为未来语文教学的主要模式。
时代背景需要互联网教学模式。
语文教学在不断的前进。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强大的技术面前终于式微,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全体语文老师的共识,大到大型的教学教研活动,小到年级的公开课活动,甚至日常的教学活动,都得到全体语文教师的青睐。
然而,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在引导学生质疑、探究方面仍然存在短板,学生在这种模式下,自主能力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甚至在老师课前的预设下,这种自主能力明显受到抑制。
这种弊端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教学模式来补充与弥补。
因此,互联网教学模式在将来的语文教学中或将成为主要的教学模式。
1、高考命题的趋势需要互联网教学模式。
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来看,命题更注重语文学习的深度与广度。
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我们既难突破语文学习的深度,更难开拓语文学习的广度。
语文教材必修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加强语文学习的深度,选修教材有利于提高语文学习的广度。
很明显,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语文教学显得很有一点不伦不类,深度不深,广度不够,广大语文教师在赶进度的忙碌中,愣是把一套很好的教材烧成一锅夹生饭。
因此,时代的发展要求互联网教学。
2、新高考改革提倡互联网教学模式。
今年暑期的培训,要求进行新高考改革。
以前的高考模式分文理科,学生只有两种选择,对某一部分学生来说,其实是没有选择。
新高考综合科可以有二十种选择,学生自主选择性更强。
以前的高考好比只给学生早餐提供馒头和包子,想吃热干面的就只能忍受痛苦吃馒头,新高考就给那些早餐想吃热干面甚至牛肉粉的学生提供了机会。
这种改革更人性化,更强调学生的自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进入高中开始就对自己未来有一个很好的规划。
那么,毫无疑问,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自然将成为教育的首要目标。
自主就是要让学生成为自行寻求、探索知识的人,而不是成为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的人。
培养学生全面的自主能力,必将提倡互联网教学。
3、教育理念的发展呼唤互联网教学模式。
互联网教学模式必将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是使用频率最高的重要概念之一,新课程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互联网教学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在以前的教学模式中,可以引导学生质疑,但很难让学生去调查、探究。
学生手头上资料有限,很难进行调查探究。
缺了调查与探究,质疑最终失去意义,学生很少能怀疑,只是从老师那得到固定的结论,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最终就像那飘在空中五彩的肥皂泡,看起来美丽,最后定消失于虚幻。
互联网教学却不同。
它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把检查的权利留给老师。
学生根据要求自主在网上搜索信息,进行分析,进行筛选,进行整合,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提交给老师。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将得到全面的展示与培养。
互联网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成长的意义。
每一个语文老师都知道,网络对教学的意义重大:备课,要在网络上搜索优秀教案;制课件,要在网络上搜索优秀的PPT;作文教学,要在网上搜索优秀的学生习作;写论文,要搜索他人的优秀论文来作参考。
可以说,语文教学离不开网络。
同样,网络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也同样重要。
1、互联网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毋庸置疑。
高明的老师总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再高明的老师有时候总无奈于学生的学习疲劳。
十几年的学习,有不少学生对课堂教学模式失去兴趣,甚至对学习失去兴趣,这样的后果只能让老师们感叹,孔夫子只能教出七十二贤者,何况我辈凡夫俗子乎!学生失趣,老师失望,教育自然是失败的。
兴趣需要激发。
从目前状况来看,学术对网络的兴趣绝对高于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那是一个未知的领域,很可能在他们意识的深处还认为网络是一个禁区。
人类总是这样,你越是禁止,他的好奇欲越强。
学生处于求知年龄,这个欲望更强。
这也是学生手机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吧!既然他们欲望那样强,利用网络来引导他们学习知识应该属于顺水推舟的事。
2、互联网教学可以让学生获取丰富的知识,开阔视野。
毫不夸张的说,语文课堂上所有的知识都可以在网上找到。
课堂是有限的,网络却是无限的。
聪明的孩子会借助网络驰骋得更远,甚至超越老师所掌握的知识范畴,这一点不奇怪。
在没有网络时代,我们说字典是最好的老师;网络时代,绝对可以说,网络就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好老师,我们不能拒绝,就像一个学生,能拒绝一本辞典吗?然而,一本辞典在网络的海洋中,一滴水都谈不上。
这样好的平台,这样丰富的资源不去利用,绝对是语文教学的损失!3、互联网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认识问题的深度。
怎样提高认识问题的深度?必须要全面的了解问题,发展的眼光去分析问题,辩证的方法去思考问题。
现实的课堂只能靠教师深入的备课来提高学生认识问题的深度,而且这种深度由教师传导到学生那里又会打一个折扣。
如果学生自己探究分析得来的,这种深入思考就会形成一种定式,一种习惯,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比如,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课文中,如何全面认识林冲这个人?光从课本上的分析显然不能得到一个全面的认识,如果学生看过《水浒传》,自然可以对林冲这个人作出更全面的评价。
如果没有看过呢?或者看过却又是印象不太深刻呢?那也就难以做出全面的评价。
借助互联网,搜索他人对林冲评价的文章,然后筛选整合,就很容易得出结论。
这个结论可能不如老师全面,但因为是学生自己学习所得,效果自然要好很多。
4、互联网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独立的学习能力。
互联网最大的好处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
老师布置任务,学生借助网络去寻求答案,这种学习方式无疑独立性最强。
自主获得知识的成就感也最强。
这样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有成就感,就更愿意去探究学习,探究越多,成就感更强。
对于老师来说,这是不是一个理想的目标呢?5、互联网教学可以促使学生更好的沟通、交流、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课堂教学受时间限制,无论是找学生“单打独斗”,还是学生集体讨论,交流都是受限制的。
学生“单打独斗”式提问,难以顾及班上所有人,而且还可能出现优秀者更优秀,沉沦者更沉沦的局面;集体讨论,形势上热热闹闹,实际的效果肯定会打折扣。
但网络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腾讯公司的两大社交平台微信和QQ,都有很好的互动功能。
微信偏向于成年人使用,QQ 学生用的多。
QQ上“说说”的功能很好,教师可以加全班学生为好友,然后在“说说”上公布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学习后把自己得出的结论发在给老师的留言上。
这个“留言”所有人都可以看到,包括教师现在班级的学生,以前的学生,教师的同事、朋友、同学等都可以看到学生的“留言”,他们也可参与讨论。
最重要的是学生互相看到彼此的评论,这样的交流学习可以在整个班级中展开,互相学习,互相激励,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互联网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
1、教师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运用互联网进行教学最重要是就是组织与策划。
如果提前没有组织好,整节课就会形成放羊,学生各做各事,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所以上课前目标必须明确。
目标的制定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来制定,也可以结合语文和生活来制定目标。
2、指导学生上网搜索的技巧与方法。
上网搜索绝对是个技术活。
比如搜索“林冲”与“对林冲的评价”结果绝对不同,在百度“问问”上得到的答案和在“百度文库”上得到的答案也不相同,很明显,“百度文库”上的答案更专业。
要想得到满意的结果,课前的指导与培训不可少。
3、指导学生对信息进行分析筛选与整合。
这点最难。
网上信息繁杂,无用的东西太多。
在短短的时间内既要搜索到相关文章,还要阅读这些文章,最终得出一个观点,这绝非易事。
帮助学生找出有用的信息,筛选主要观点,再把主要观点整合在一起形成“留言”,很明显不可能一蹴而就,肯定有一个过程。
这个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但一旦学生形成了这样的能力,还会怕考试中的阅读理解吗?4、督促学生完成留言任务。
及时进行点评。
及时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教师要及时对作业完成好的学生点赞,也要发动学生对作业完成好的学生点赞,这样的成就感一定要凸显出来,逐渐形成榜样的作用。
5、建立长期的目标任务。
网络教学作文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自然也应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可以把这种网络学习分为三个阶段。
初级阶段:提出问题,学生需要借助网络得到答案就行。
初始阶段一周最好保证两节课进行互联网自主学习。
中级阶段:提出问题,学生根据网上内容,把最主要的信息制作成课件,在比较辨别中展示自己的结论。
这个需要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网络上学习,掌握软件的使用技能,然后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高级阶段:提出问题,学生根据网上内容,梳理整合制作PPT,然后以课堂教学的模式向全班同学进行教学。
终极目标:授人以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