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学之-门静脉ppt
门静脉内径0.8-1.2cm,脾静脉0.4-0.7cm,肠系膜上静脉 0.4-0.6cm。
频谱特点为收缩期及舒张期均有血流信号的连续性、吹风样 带状频谱,平均血流速度15.2±2.9cm/s。
门脉肝外段
在纵切面上确定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
在横切面确定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
门脉肝内段
门静脉
(一)门静脉组成 (二)肝内门静脉解剖 (三)毗邻 (四)声像表现 (五)变异
组成
通常肝门静脉hepatic portal vein主要由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 脉汇合而成。肠系膜上静脉与脾 静脉汇合的部位,一般在胰 颈的后方,但有的在胰颈、胰体交界处或胰头的后方,因此, 肝门静脉与胰的关系密切,胰的病变常可累及肝门静脉。门 静脉内没有瓣膜,因此当门静脉高压时,血液则可经属支逆 流。门静脉长6-8cm,直径达10-13mm。
左图显示的门静脉左右干的分叉处。L是左干,R是右干。 右图显示的是门静脉左干,其实就是所谓的“小鸭征”。
门静脉左、右干的图片。 R右干;L左干;Q右前叶支;H右后叶支。
飞鸟征
飞鸟征
左支矢状部
门脉变异
门静脉直接分出右前叶支、右后叶支、左干三支,相当于右干缺失。
看图(0门静脉主干;1右前叶支;2.门静脉左干;3.右后叶支):
门静脉分为两支占74%、三支占21%。左右独立分支占5%。 偶尔可出现无分支变异,门静脉分叉缺如,呈襟状进入右肝, 主干进入肝实质后向右向上走行,再以宽大的弯曲分支在肝 实质深处进入肝左叶。
一般认为:门静脉右支的分支形式常可变异,而门静脉左支 的分支比较恒定。
毗邻
肝门静脉自胰腺的后方上行,经十二指肠上部的深面进入肝十二 指肠韧带,然后继续上行达第一肝门,分为左、右两支,分别进 入左、右半肝。肝门静脉行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 其右前方为 胆总管,左前方为肝固有动脉,后方隔网膜孔与下腔静脉相对, 肝门静脉的方向多与下腔静脉交叉成角,少数为二者前后平行。
应该注意与门静脉伴行胆管扩张相鉴别,鉴别要点:胆管多 在伴行门静脉的前方,成平行走行。变异者位置、方向不定, 非平行关系。
门静脉频谱
画个示意图(0门静脉主干;1右前叶支;2.门静脉左干;3.右后叶支;4.右干):
“工字”变异
我们还应该注意左叶门静脉“工”字征的变异情况: 正常情况下,“工”结构的囊部向内分出一支左内叶支,向外分出1左外叶下段支。
上图的 “工”结构的囊部向内分出2支左内叶支,向外分出 2支左外叶下段支。属解剖变异。
门静脉及其分支多分布于肝段的中央,且与肝动脉及胆管并行。
超声声像图表现
门静脉的壁较厚,有较多的结缔组织包围,形成较好的反射界 面,在声像图上显示为管壁回声较强的管状结构。
区别肝静脉与门静脉 追踪显示其起始点:肝静脉流经肝段和肝叶之பைடு நூலகம்,注入到近膈
肌第二肝门处的下腔静脉,流向右心房,管壁薄,常以肝实质 为其管壁;门静脉则来自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汇合而成的门 静脉主干,经第一肝门进入肝内,流经在肝叶和肝段内部,管 壁厚,回声高。
肝内门静脉解剖
门静脉在肝门偏右处分为左右两支。 门静脉右支短而粗,长约1CM-3CM,肝外可显露的部分短,
分出:①尾状叶右段支,②右前叶支,③右后叶支,④胆囊 旁门静脉分支。
肝内门静脉解剖
门静脉左支分出后,沿横沟向左至左纵沟后弯向前上方,进 入肝实质。门静脉左支干分为横部(2CM-4CM)、角部 (90度-120度)、矢状部(1CM-2CM)和囊部,矢状部末 端膨大为囊部。门静脉左支分出:①尾状叶左段支,②左内 叶支,③左外上段支,④左外下段支,⑤静脉导管小支和左 叶中间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