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教案-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教案-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教案第一章软实力VS硬实力——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一、教学目的1.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大学阶段的发展任务,掌握如何适应新的大学生活。

2.了解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能够识别如何受到这些因素影响,并能从中进行自由选择和承担责任。

3.了解身心一体的健康理念,意识到健心&健身的重要性,掌握健心&健身的具体方法。

二、课时和授课序号3课时授课序号:S01-S03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心理健康的内涵,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学会心理健康的自我保健。

教学难点:家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讲授、课堂提问、讨论、启发五、参考教材夏翠翠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六、教学过程(一)S01:心理健康导论1.案例引入张帅:男,19岁,大二,计算机专业,话剧社成员。

佳琪:女,18岁,大一,中文专业,正应聘话剧社社员。

佳琪上大学以前是个超级学霸,一心只知道用功读书。

上了大学后,佳琪听师兄师姐们说以后进入社会只凭学习好是不行的,要踊跃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锻炼自己的能力。

思来想去,她选择了一个自己想尝试的社团——话剧社。

佳琪和张帅在面试中第一次相遇。

佳琪长相清秀,性格开朗。

在面试中,张帅向佳琪提了很多问题,她毫不紧张,对答如流,最终进了话剧社。

自从佳琪进了话剧社之后,张帅就对她格外关注,逐渐产生好感,十分想在佳琪面前好好表现,但是话剧排演的时候,只要佳琪在他就经常忘词。

有一次张帅明明晚上把台词背得滚瓜烂熟,但是到排练的时候又搞错了,惹得台上的人一阵爆笑。

张帅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张帅纳闷——我英俊潇洒、出口成章,怎么见到佳琪就变得愚钝了呢,面对几百人的演讲我都不紧张,怎么在佳琪面前就词不达意呢?张帅开始觉得自己不正常了。

张帅一紧张就词不达意,这还算好的,张帅的同学小刚,每当心情不好或者紧张的时候,他就会买东西,宿舍里堆满了他买的电子产品和衣服等,这些东西足够宿舍几个人用4年的了。

同是话剧社的小美,一紧张就想吃东西。

有一次,在话剧社的大型表演前,小美很紧张,拉张帅去吃东西,好家伙,一顿吃了2碗面条、3个烧饼,比张帅胃口还大。

小刚和小美都是张帅眼中的奇人,张帅觉得他们不正常,但又说不上怎么不正常。

教师通过以上案例引入:什么是正常、不正常,进而为心理健康的概念做铺垫。

2.什么是心理健康(1)心理健康概述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躯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安宁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1948);“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

”(世界卫生组织,1989)健康不仅包括强健的体魄,还应包括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人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一种安宁平静的稳定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但不是指十全十美的绝对状态。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健康新理念:①心理健康是一种相对的状态,而不是指“十全十美”;②心理健康是指较长一段时间内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异常心理或行为的偶尔出现以及轻微情绪失调,如能恢复正常,则不能认为是一个人心理不健康;③心理健康可以用一系列具体标准来描述,但这种描述通常是一种全面的理想要求,不一定能全部做到;④对心理健康的理解渐趋于多元模式,造成心理不健康的因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生物、心理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

(2)心理健康的标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内在生命的和谐。

马斯洛10条标准:①是否有充分的安全感。

②是否对自己有较充分的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行为。

③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目标能否切合实际。

④能否与周围环境事物保持良好的接触。

⑤能否保持自我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⑥能否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⑦能否保持适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⑧能否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⑨能否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有限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⑩能否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心理健康的标准①认知过程正常、智力正常。

②情绪稳定乐观,心情舒畅。

③意志坚强,做事有目的性。

④人格健全,性格、能力、价值观等均正常。

⑤养成健康习惯,无不良行为。

⑥精力充沛地适应社会,人际关系良好。

心理健康专业人士判断要素:①个人痛苦水平;②失功能行为的领域和影响大小;③对自身的伤害性,是否使痛苦或死亡的风险增加;④个人行为的社会可接受性,即是否违反社会规范。

3.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1)案例引入:主题班会——大学阶段的成长目标佳琪刚进入大学没多久,一方面对大学学习和生活有着新鲜感和好奇心,另一方面也面临很多适应的问题。

这天班主任正在给班里的同学开班会。

班会的主题是大家讨论大学阶段的学习目标和成长目标是什么。

学习目标对于佳琪来说很容易想——好好学习专业,扩展自己的人际交往圈子,在社团里面锻炼一下自己的综合能力。

但是成长目标对于佳琪来说就很陌生了,可以说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课堂上大家的踊跃发言,如想要独立、照顾好自己、主动与人交往等等。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上了大学的成长目标,并向学生提问。

(2)分离个体化理论分离个体化是一个内在的、主观的过程,是个体在心理上与父母分离,并建立自己作为独立的个体形象的过程。

这种身体和心理上的分离是一种必要的发展任务,能帮助青少年在家庭外建立亲密的关系。

良好分离个体化优势:与他人合作,考虑他人的利益;对各种观点开放,尊重他人,为自己负责;不会因为别人没有满足他们的需要而控制别人为他们负责。

(3)哈维格斯特的观点①青年期的同龄团体A.学习与同龄男女之间新的熟练的交往方式。

B.学习作为男性或女性的社会任务及角色。

②独立性的发展A.认识自己的身体构造,有效地使用自己的身体。

B.从精神上独立于父母或其他人。

C.具有在经济上自立的自信。

D.选择职业并为其做准备。

E.做好结婚及家庭生活的准备。

F.发展作为社会一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和观念。

③人生观的发展A.发展并完成附有社会性责任的行为。

B.学习作为行动指针的价值观和伦理体系。

(4)课堂活动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为自己设定三个在大学阶段主要的成长目标,完成下面表格的内容。

教师:完成后可以让学生组成2-3人小组进行分享,也可以鼓励学生在全班进行分享,教师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分享,在学生分享时,不对内容进行好或坏的评判。

4.适应大学生活从中学到大学,大学生要面对很多方面的变化,包括学业、人际、自我认知以及和家庭的关系等,每个环节上的适应都尤为重要。

(二)S02: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1.主要影响因素(1)遗传因素双生子研究强有力地证明了精神分裂症受遗传影响。

另外一些研究证明了遗传在酗酒、抑郁症、多动症及双向情感障碍和其他一些神经症上的作用。

(2)环境因素①家庭环境②社会环境③学校环境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影响自己心理健康状态的主要因素。

2.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化:指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发展出价值观,致其行为和态度能够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与社会的过程。

(1)社会环境:物质生活优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让个体体验到更多的爱和关注,父母也越来越采取民主的教养方式,让个体有充分和空间进行自我探索;另一方面,更多的关注有时也会变成一种压力,个体需要承担更多的父母期待和学业压力。

(2)科技环境:移动互联网和内容大爆发一方面塑造了个体的价值取向:乐于探索不同领域并进行深入了解,能够积极获取家庭和外部资源,对差异越来越包容,更擅长自我形象管理,重视平等并关心自己所在的群体。

另一方面,互联网对个体心理健康也存在潜在的负面影响,例入,更高水平的社会比较会降低个体的幸福感,自我形象管理的反面就是完美主义倾向等。

3.家庭因素的影响(1)案例引入:我和妈妈好像刚刚步入大学生活的佳琪,每次考试的成绩都名列前茅,但她的心里藏着一个小秘密,这个小秘密既难以启齿又常常带来烦恼——她每次考试前都非常的焦虑,甚至会觉得胸闷、失眠……每次有一些压力的时候,这种的焦虑的感觉就会如影随形,而随着事情渐渐平息,她的焦虑也慢慢过去,这样的循环从她中学的时候就开始了。

最近又要考试了,焦虑的佳琪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不由得想起假期里妈妈“手忙脚乱”的画面:妈妈的工作是财务,有次做报表任务繁重,她焦虑的手足无措,都忘记了“批量保存”的功能,非常抓狂。

直到佳琪过去安抚她,并帮她保存好了文档……似乎,从佳琪记事起,妈妈就非常容易焦虑。

佳琪不仅仅想到了妈妈遇事的反应,还想到每次自己焦虑的时候,妈妈比自己还要焦虑,比如高考的时候,自己有压力也很焦虑,但还可以,妈妈则是每天在家里大气不敢出,平时回家来都会看电视,但在整个高三,家里的电视几乎没有开过,连夫妻二人讲话都是小心翼翼的,佳琪说晚上睡不好觉,妈妈也跟着睡不好。

佳琪的焦虑和妈妈有什么关系呢?这种焦虑的“遗传”又是怎么发生的呢?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提问,佳琪的焦虑是否受到妈妈的影响,如果有,这种影响是如何发生的?(2)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家庭治疗一个核心基础理论:系统论。

系统论:系统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家庭不是个人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关系网,某一家庭成员的变化会引起其他成员的变化,要理解个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应该考察整个家庭系统,问题的发生与维持是整个家庭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

系统论会从整个系统中来考察大学生的行为,认为大学生的行为与整个系统的运行是密切相关的。

原生家庭:特指的是父母和未婚的子女住在一起组成的家庭,即每个人出生和成长的地方。

教师:引导学生从系统论的角度分析佳琪的焦虑,给予适当的提示:当佳琪焦虑的时候,妈妈也很焦虑,妈妈的焦虑会对佳琪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妈妈的焦虑不仅不会减轻佳琪的焦虑,反而会增加佳琪的焦虑,佳琪越焦虑,妈妈就更焦虑,于是母女二人变得越来越焦虑。

二人实际上是在相互影响对方,久而久之佳琪也就学会了这种应对重要事情的方法——焦虑。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家庭,看看你的家庭对你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3)家庭如何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结构派家庭治疗的创始人萨瓦尔多·米纽庆认为家庭对个人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家庭亚系统和界限“亚系统”:例如夫妻亚系统、父子和母子的亚系统、手足亚系统等,个人作为家庭内部的一个成员也可以看作是一个亚系统。

各个亚系统都具有自身独特的任务与功能,不能彼此侵犯或混淆。

如果要一个家庭功能良好,家庭中的成员心理健康水平高,亚系统之间应该有一个清楚的界限,而疏离和纠缠的界限会影响家庭的功能和成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界限疏离的家庭:亚系统之间的界限比较僵硬,成员之间的距离比较疏远,虽然彼此很独立,但缺乏情感上的联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