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展示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导学案
——学习与探究之三
时间:_____周星期____;_____月_____日
班别______姓名_________座号_______
知能导航填一填,整体感知学习目标
1.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2.要了解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可以通过方法展开活动,收集资料。
3.可以通过、、、等方式展示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
学法导读看一看,名师教你提高学习效率
本课是一节“活动与探究”课,目的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感受和体会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社会生活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激发我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情。
活动过程中,建议围绕主题收集反映社会生活面貌的照片、报刊、实物等,从不同的角度,介绍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
展示形式要多样,可以是文字、图表展览,也可以是历史小报、历史小论文,还可以是演示、讲解、多媒体画面等。
通过活动要掌握收集资料的途径、社会调查的方式、表达历史的方法和技巧。
学会纵向和横向对比分析,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体会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深刻意义;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强盛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并将其内化为自己学习的动力。
同步导练做一做,感受历史学习的奥妙
活动主题:感受“社会生活的变化”
镜头一:休闲随意,引领时尚潮流;恒久魅力,你我共有;拉链衫;及膝裙;宽松裤;百褶裙;针织衫……。
镜头二:生态美食;膳食革命;科学饮食;菜篮子工程、清水工程;电磁灶……。
镜头三:安居工程;经济用房;浪漫家具;聚焦民生……。
镜头四:
奶奶的扇子爸爸的电风扇我的空调镜头五:文化建设推进年;移风易俗;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爱心工程;希望工程……。
探究:
(1上述五幕表演,再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生存状态在哪些方面的变化?假如在“行”方面进行表演,请你设计一段台词。
(2)镜头四再现了祖孙三代生活的变化,请你仿照例句,表达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衣:
食:
住:
行:
(3)镜头五再现了中华大地的文明之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精神文化的需求发生了哪些变化?
当堂导测练一练,感受历史在生活中的意义
一、选择题
1.青年人最流行穿绿色的军便装,还要戴上红袖章,唱毛主席语录歌的时期是()
A.土地改革
B.改革开放
C.加入WTO
D.文化大革命
2.新中国成立后,哪项政策没有给农村人民生活带来重大变化?()
A.土地改革运动
B.走农业合作化道路
C.人民公社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过去人们是“攒钱买房”,现在大多是“贷款买房”。
这主要反映了()
A.物质产品的丰富
B.居民收入的减少
C.消费行为的差异
D.消费观念的变化
4. “吃的有油、穿的有绸、还有钱来搞旅游”,一般老百姓的生活发生这样的变化是在()
A.土地改革后B.改革开放后C.加入WTO后D.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5.下面四幅图片,能够反映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状况的是
()
①②③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必须凭借各种票证才能购买到物品。
粮票、煤票、肉票、糖票、布票、……各种票证让人眼花缭乱。
如今,票证已经
退出我们的生活。
走进商店、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可以随心所欲的选择。
材料二: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中关于电视机产量的数据制作下表:(单位:万台)
年份1979 1982 1985 1988 1992 1996 2001 2004 电视机1329 1592 1622 2485 1314 2109 3967 7328.80 其中:彩
0 288 410 1028 1314 2109 3967 7328.80
电
请回答:
(1)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凭借票证购买物品的原因是什么?粮票、布票
等票证从何时开始逐渐消失的?
(2)分析材料二中的数据,你能够发现哪些问题?试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3)两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
化的原因。
第15课展示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导学案(参考答案) 第15课
活动与探究
(1)衣、食、住、用、文化。
摩托车、家用轿车、高速公路、民航飞机等台词均正确。
(2)例:爷爷的棉袄、爸爸的大衣、我的羽绒服;爷爷吃野菜、爸爸吃米饭、我吃面包;爷爷住草房、爸爸住瓦房、我住楼房;爷爷靠步行、爸爸用自行车、我做轿车等。
(3)文化教育的投入增加,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性支出在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大幅增长;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身心健康,医疗、养生、保健等;文化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言之有理即正确)
巩固与检测
1.D 2.C 3.D 4.B 5.D
6.(1)原因:当时物资匮乏,国家对生产和供应按计划控制和分配。
(2)提示:如电视机产量不断增加(原因:电视生产能力提高、人们购买能力增强等);彩电需求不断增加(原因:人们对电视质量与档次的要求越来越高,表明生活质量在提高。
);黑白电视退出消费舞台(原因:电视生产技术和功能更新快)等均可。
(3)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科技的进步、广大人民的艰苦努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