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离太阳最近的树解析

6离太阳最近的树解析

? “司务长回答,你要吃饭,对不对?饭要烧熟, 对不对?烧熟要用柴火,对不对?柴火就是 红柳,对不对?
? 我说,红柳不是柴火。它是活的,它有生命。 做饭可以用汽油,可以用焦炭,为什么要用 高原上唯一的绿色!
? 司务长说,拉一车汽油上山,路上就要耗掉 两车汽油。焦炭运上来,一斤的价钱等于六 斤白面。红柳是不要钱的,你算算这个账 吧!”
文章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红柳被砍伐后 触目惊心的形象,蕴涵着作者对生态环境遭 受破坏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4.作者着力描绘红柳形象,突出红柳 在雪域高原的珍贵,突出其顽强的生命 力和伟大的力量,仅仅是为了歌颂红柳 吗?
?不仅仅是为了歌颂红柳,更是为了增添文章的 悲剧色彩,加强悲剧震撼人心的力量。鲁迅先 生说:“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撕碎了给人 看。”红柳越美越有价值,摧毁红柳的行为就 越可悲。
? 其次,其深层含义是显示红柳的气势, 蕴含了从太阳那里索得光和热的伟大力 量;
? 第三,暗示这是高原上唯一的绿色, 从而增加了文章的内涵。
一、整体感知课文
? 理清思路,划分层次
? 一(1-2)描写红柳的成长环境及其外在的美。
? 二(3-18)叙写红柳遭受毁灭的情形,赞颂红柳为人 类做出的贡献及其内在的美。
? 1.体会文章蕴涵的深刻主旨。 ?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融平静的叙事、描写于一体, 寄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写作特色。
毕 淑 敏
知人论世—与作者对话
毕淑敏,女, 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 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 1969年入伍,在喜 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 里高原部队当兵 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
? 三(19-21)描写红柳被砍伐后的情景,抒写了对高 原生存环境的担忧。
二、跳读课文,感受红柳形象,体会作 者感情
?1.找出描写红柳形象的语句, 并说说它们运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有何作用。
(1)“他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 凤羽般纷披的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 细密的花,对着酷寒和缺氧微笑。”
?拟人手法。不仅写出了红柳生长环境的恶劣, 衬托出红柳生长的不易,而且写活了红柳那种 从容不迫、怡然自得的神态,生动地表现了红 柳顽强的生命力。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 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 万字。曾获庄重文文学奖, 《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 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 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 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 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 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 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 余次。
现在,毕淑敏为国家一级作家,内科 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注册心 理咨询师。
表达作者热 爱自然、珍 爱生命的感 情
3.红柳的结局如何?请在文中找出相应 的语句并体会语句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 1)红柳就枝桠遒劲地腾越在旷野之上,好似一副镂 空的恐龙骨架。
? (2)整个红柳丛就訇然倒下了。 ? (3)去年被掘走红柳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
的伤员,依旧大睁着空洞的眼睑,怒向苍穹。 ? (4)红柳林早已掘净烧光,连根须都烟消灰灭了。Fra bibliotek毕淑敏作品
著有《毕淑敏文集》八卷,长篇小说 《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 《女心理师》,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 《昆仑殇》、《预约死亡》,散文集《婚姻 鞋》、《素面朝天》、《保持惊奇》、《提 醒幸福》,短篇集《白杨木鼻子》等。
夯实基础 给划线词注音
寂寥(liáo ) 逶迤( wēiyí ) 訇然( hōng ) 尸骸( hái )
作者为什么要详细描写人们挖掘红柳根
皱褶( zhě ) 镐头( gǎo ) 沙砾 ( lì ) 弥久( mí ) 背风( bèi ) 药捻 ( niǎn ) 苍穹( qióng ) 遒劲( qiú )
联系全文内容,说说课文标题有 什么含义。
? 首先,因为红柳生长在“平均海拔5 000米的高原,所以说它“离太阳最 近”,这是其表层意义;
2.抓住关键词分析,理解作者用大
量笔墨渲染挖红柳场面的用意。
关键词(特点)
作用
队伍
工具
工作 量
工期
劳动 力
浩浩荡荡 铁锨、镐头、斧、高技术的炸药 可怕
几天时间、漫长 最有力气的男子汉,最健硕有力
的小伙子
衬托红柳顽 强的生命 力
突出人类破 坏自然的 可怕、可 悲
3.人们为什么要挖红柳?找出文中 相关语句。
三、跳读课文,了解挖红柳事件,体 会蕴涵在文章平静的叙述下的深刻意 义
?1.找出文中记叙挖红柳事件的语句。
(1)“挖红柳的队伍,带着铁锨、镐头和斧,浩浩 荡荡地出发了。”
(2)“把红柳根从沙丘中掘出,蕴含着很可怕的工 作量。”
(3)“人们要先费几天的时间,将大半个沙山掏 净。”
(4)“掏挖沙山的工期越来越长,最健硕有力的小 伙子,也折不断红柳苍老的手臂了。于是人们想出了 高技术的法子 ——用炸药!”
(2)“它的根像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 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 (3)“它们如盘卷的金属,坚挺而硬韧, 与沙砾粘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 (4)“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 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 一颗傲然不屈的英魂。”
?以上3句运用比喻,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活灵 活现地展现了红柳顽强的生命力和伟大的力 量,描绘了红柳傲然不屈的形象,字里行间 熔铸着作者对生命的赞颂。
毕淑敏
教学目标
? 1.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着的热爱自然、珍爱 生命的感情和对保护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
? 2.理解文章融平静的叙事、描写于一体,寄 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写作特色。
?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 环保意识。
? 4.掌握速读的要领,能够在快速阅读中迅速 找出关键词、中心句。
教学重点
2.抓住关键词,归纳红柳形象特点,
感悟红柳精神,体会作者珍爱生命的感
情。
关键词句
表现手 形象特 作者情感


环境 酷寒 缺氧
枝叶 花

微笑
像巨大的章鱼脚 爪 如同冰山 如盘卷的金属 好像傲然不屈的 英魂
拟人 比喻
珍贵、 固住流 沙、有 顽强的 生命力 和伟大 的力量
赞颂红柳顽 强的生命力 和不屈的精 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