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篇

(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篇

第一篇基本概念篇1.管理信息系统:用于管理的处理信息的系统,或者说用系统的方式,通过信息媒介控制,达到管理的目的。

由管理、信息、系统组成。

它是由管理出发或者说是伟管理的目的,通过信息手段来计划和控制的系统。

2.管理就是收集信息、分析事物或者是“通过他人完成工作”3.信息是进过加工后,能过对决策者的行为产生影响的数据(信息的特点:事实性、扩散性、共享性、时效性)4.系统是为了某种目的而相互联系的部件的总称。

5.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及其对企业管理的影响:1)对运营管理的影响p 9管理信息系统对管理的影响是自下向上发展的。

A.首先,是对生产管理或者运营管理产生的影响:主要目标是提高效率,而提高效率主要体现在减少人力或提高劳动生产率B.其次,MIS用于管理以提高效率。

做出不同的方案,从中选择最好的一个。

几个错误的论点P11:习惯论、失业论、风险论、2)对管理行为的影响p 12对管理行为影响的主要方向是管理科学化,另一方面表现为管理者的决策习惯的改变 3)对组织的影响:管理组织是保证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是管理的重要问题。

以下为几种的组织形式P13-P174)对企业战略的影响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说是企业的战略资源。

当战略目标确定以后,资源就成了决定因素。

当企业制定战略的时候就要考虑到信息系统战略6.管理信息系统:1)含义:它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手工作业,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的用户----机器系统。

他能提供信息,支持企业或者组织的运行、管理和决策功能2)性质:P273)概念P29:由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信息管理者组成P29。

信息源是信息产生地,信息处器担任信息的传输、加工、保存等任务;信息用户是信息的使用者,它应用信息进行决策;信息管理者责信息系统的设计实现,在以后实现,他负责信息系统的运行和协调。

根据各部件之间的联系可分为开环和闭环结构。

计算机实时处理的系统均属于闭环系统,而批处系统均属于开环系统。

但对于一些较长的决策过程来说,批处理系统也能构成闭环系统。

4)开发:成功的要素:确定系统目标、组织系统性队伍、遵循开发步骤、但必须在坚强的领导下才能完成。

7.信息:1)含义: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受者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它对接受者的决策具有价值。

2)信息价值的衡量方法:一是按所花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来计算,另一种是按使用效果来衡量。

3)性质P55:事实性(是信息的中心价值、信息处理的第一要务);等级性;可压缩性(只有正确地舍弃信息,才能正确的实用信息);扩散性;传输性;分享性;增值性;转换性8.信息生命周期:要求、获得、服务、退出 P601)信息的收集信息的识别:由决策者进行识别、系统分析员分析和亲自观察识别、两种方法结合信息的采集:自下而上的广泛收集、有目的的专项收集、随机累积法(P62)信息的表达:用文字表述、数字表达、图像表达2)信息的传输(香农模型P65):传输——编码器——信道——译码器——接收器原理和指标:信道(单工、双工、半双工)、编码和解码、变换3)信息的加工 P67数据加工后才能成为信息:数据——预信息——信息——决策——结果4)信息的储存:P705)信息的维护(保持信息处于合用状态)P72信息维护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信息的准确、及时、安全、保密6)信息的使用P73技术方面是解决的是如何高速度高质量地把信息提供到使用者手边信息转化是信息使用概念上的深化、是信息内容使用的深度上的提高,信息使用深度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提高效率阶段、及时转化价值阶段、寻找机会阶段9.系统P771)系统性能的评价P79:目标明确,结构合理,接口清楚、能管能控2)系统的计划与控制:P80任何系统为实现其目标均需要计划与控制。

计划是一个预定的行动路线,她表示出目标和为达到这些目标所必须的行动。

计划是由远及近、由面至点分层进行的。

(战略计划:五年以上、策略计划:一到五年、运行计划:1之12月、调度和发放)控制是测量实际和计划的偏差,并采取校正行动。

A延迟环节:输出只比输入落后一段时间,但完全重复输入的情况B比例环节:输入与输出始终保持比例关系。

C惯性环节:输出要随输入而变化,但有个惯性的过程D振荡环节:(单调增长、系统振荡但能达到稳定、发散振荡)为了控制系统的性能,对系统结构进行一些改变常常是有效的,在信息系统中经常用到的方法有分解、归并、解耦(缓冲库存、松弛资源的应用、应用标准)P8310系统集成(P84考点)1)含义:是为了达到系统目标将可利用的资源有效的组织起来的过程和结果。

2)分类:P84——85A按优化程度,分为:连通集成:保证设备能互相连通。

最优集成共享连通:整个系统的信息能为系统中所有用户所共享B案范围分类,分为技术集成:达到技术上的连通,解决技术上的问题。

如合用性、可取性、信息集成:达到数据共享,解决数据上的问题。

如不正确、过时、没有索引组织人员集成:将系统融合于组织中,成为相互依赖不可缺少的部分,解决人的问题形象集成:将信息集成于企业形象之中,成为企业的骄傲C按具体程度分为概念集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逻辑集成是看得见摸不着;物理集成是看得见摸不着的。

3)系统集成的策略共同开发:用户介入到启动、开发以及集成各个阶段服务于用户:用户只介入启动和集成推向用户:用户介入到开发和集成卖给用户:用户只介入集成征用用户:用户只介入开发4)系统集成的特点第二篇技术篇:系统软件:管理与支持计算机系统资源及操作系统的程序。

应用软件:处理特定应用的软件1系统软件:系统管理程序、系统支持程序、系统开发程序2.操作系统:五大功能包括用户界面、资源管理、文件管理、任务管理、使用服务程序管理(P128)3操作系统的分类: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多处理器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4程序设计语言:1)机器语言特点:采用二进制代码;指令随机器而异,不同的计算机有不同的指令系统;执行速度2)汇编语言的执行过程:汇编语言的源程序——汇编语言编译器——汇编语言的目标程序——执行——结果3)高级语言优点:采用英语表达语句,便于理解,记忆;易于查找错误和修改;通用性强4)数据是重要的组织资源,它同企业其他资源,如劳动力、原材料、资金和设备等一样,应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进行管理。

广义的数据资源管理包括:文件组织、数据库及数据仓库、数据规划和数据管理5现代企业处理信息的方式:P145以联机事务处理形式处理信息(OLTP)以联机分析处理形式(OLAP)在信息应用过程中管理信息(应注意:考虑采用适当的技术去组织信息,考虑使用信息的权限,信息的更新与维护)6信息的物理组织是面向机器、面向存储设备的,而信息的逻辑组织是面向用户的应用需求7文件组织形式: P1481)顺序文件形式:文件中的数据记录的物理顺序与逻辑顺序一致2)索引文件:由索引与主文件两部分组成。

3)链表文件:着重考虑用指针建立许多不同的逻辑联系,以适合多变情况下文件记录的检索4)倒排文件:倒排文件的结构是对每个辅关键字都建立一个索引,每种关键字值对应一个索引项,将具有相同关键字值记录地址都保存在相应的索引项中。

8数据库系统P152:由数据库(DB)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SM)组成,进行数据的输入、存储、处理、管理、使用1)数据库处理存储:建立数据字典描述数据定义、格式、内容以及数据库的相关形式,以确保所建立的数据库的完整性、一致性、可行性,是组织中各种应用所需的数据连接起来并集中存入一些共享数据库2)数据库处理方式:通过更新和维护共享数据库,对组织的大记录、映射新的事务、传送变化的事件使用能共享公共数据库数据的应用程序,为用户提供所需信息通过DBMS提供的查询\响应及报告功能,使户能直接地快速访问数据库,得到响应产生报告9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组计算机程序,控制组织和用户数据库的生成、维护和使用P154 1)数据库开发:数据库管理员利用数据定义语言DDL开发与说明数据内容、相互关系及每个数据库的结构,并把信息分类后,存储在一个专用的数据定义和说明的数据库中,这个数据库称为数据字典数据字典:是超越数据的计算机分类与目标,即字典的内容是关于数据的数据。

数据字典含有管理数据定义的数据库,其内容包括组织数据库的结构、数据元素及其他特征。

2)数据库查询:结构化查询语言SQL范例查询QBE:把一个或数个文件中的每一个字段都显示出来,然后由用户依靠键盘和鼠标选取所需要的信息,并组织在一起,向用户显示3)数据库维护 4)应用于开发10 数据库模型与数据库组织结构P1561)数据库模型:网络模型、层次模型、关系模型2)数据库三级:内模式、模式、外模式模式(逻辑模型):是全局逻辑观点,反映企业数据库的整体组织和逻辑结构外模式:是数据库的外层,也是与用户相联系的一层。

属于模式的子集内模式(数据的存储模式)具体描述了数据如何组织并存入外部存储器上3)两种映射:模式与子模式之间的映射:把概念数据库与用户数据库联系起来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映射:把概念数据库与物理数据库联系起来10数据库设计:数据库是信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1)信息的转换:信息是人们关于现实世界客观存在事物的反映,数据则是用来表示信息的一种符号,需经过三种不同的状态:现实世界、信息世界、计算机世界2)数据库设计步骤P159对现实世界进行需求分析、建立信息世界中E-R(概念)模型、从E-R图导出计算机世界的关系数据库模型11数据库技术发展的趋势P161:数据库管理方式开始从集中式到分布式,数据模型从关系数据库扩展到多媒体数据库与面向对象数据库12数据仓库P1631)最终目标是把企业范围内的所有数据集成在一个大仓库中,让用户能运行查询、产生报告、执行分析2)含义: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非易失的、随时间变化的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管理决策 3)数据仓库的数据导入需要ETL,即数据抽取、转换、装载工具。

ETL过程包括数据抽取、转换、清洗、装载最终按照预先定义好的数据仓库模型,将数据加载到数据仓库中去13 联机分析处理OLAP:是对大量多维数据的动态综合、分析和归纳P164操作:切片和切块钻取旋转和转轴14数据挖掘:含义:是从大量数据中自动发现隐藏的有用信息的过程方式:分类:从大量数据中找出不同类别对象的特征,从而对新加入对象进行自动分类聚类:根据数据特征对数据对象进行自动分类关联规则发现:在大量数据中找出有关联的数据,或者找出同时发生的事件时序模式发现:寻找事件发生的时序关系15商业智能P1651) 含义:是指通过对数据的收集、管理、分析以及转化,使数据成为可用的信息,并在企业中共享传递,从而帮助企业获得必要的洞察力和理解力,更好地辅助决策和知道行动。

2) 现在的商业智能工具除了支持核心的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等技术之外,还特别强调友好的可视化图形界面,最具特色的是数字仪表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