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哲学主观题专项训练第一种类型:请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与“--------”的关系。
思路: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它的答题范围较小,主要是直接考虑对立、统一两个方面,原理的分析主要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内容,而方法论则是教材上“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的两点内容,即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题:1、(全国Ⅱ2013)材料一近年来,莫高窟游客逐年增长,2012年全年接待游客量达到80万人次。
旅游旺季时,平均每天游客量逾4000人次,最多时约7000人次,而其最佳游客承载量在3000人次以内。
大量游客进入洞窟,二氧化碳长时间滞留,窟内空气湿度增大,温度上升,侵蚀壁画和彩塑;加之长期的风化和氧化作用,莫高窟壁画和彩塑正在缓慢退化。
结合材料一,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如何处理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分)游客增多加大了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的大力,若限制客流会影响利用的效益,但合理利用和科学保护是能够相互促进的。
(4分)②应该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分)从实际出发,探索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法,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利用,在合理利用中保护。
(4分)2.文化建设“软实力”助推发展“硬崛起”。
请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软实力”与“硬崛起”的关系。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
“软实力”与“硬崛起”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软实力”助推“硬崛起”,“硬崛起”支撑“软实力”。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软实力”与“硬崛起”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在地区发展中“软实力”与“硬崛起”具有不同的内涵和要求。
3. (浙江2013-40)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阐明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既对立又统一,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②经济建设要消耗能源与资源,排放污染物,对生态环境产生压力;生态环境保护制约能源与资源的开发利用,消耗一定的财力物力,对经济建设造成影响。
③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保护好生态环境能够促进经济良性发展;经济建设为生态保护提供强大的资金技术支持。
统筹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练习1、(重庆2007-38)某些地方政府管理理念错位,为提升城市形象,忽视民生问题,要建“无摊贩城市”。
目前,上海的无证摊贩约5万个。
上海市政府经调查研究,一改往日对马路摊点一律封杀的做法,出台《城市设摊导则》,规定:部分市区路段经市民同意,便可设置部分便民摊点,政府颁发临时许可证。
这既了扩大就业,方便居民生活,又可规范城市摊点管理。
运用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的关系。
2、运用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分析经济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第二种类型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例题1、[2013·江苏卷] 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
今天,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
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似乎正在悄然到来。
在城镇化的浪潮中,大批村庄被合并,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
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的那种“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
有人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
”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如何认识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关系。
[答案]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固有的基本属性。
②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不同,二者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上都存在着差异,各有特点。
③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相互依赖、相互贯通。
城市文明需要在乡村文明中获得有益的滋养;而乡村文明同样需要借助城市文明更新、发展和完善。
④我们在城镇化进程中应将推进城市文明和呵护乡村文明有机统一起来。
[解析] 本题考查矛盾的基本属性,属于认识类问答题。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既有统一的一面,也有对立的一面。
答题时,可以先指出矛盾有同一性和斗争性两个基本属性,然后分析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既有斗争性又有同一性,最后指出我们的正确做法。
2.某市在创建和谐文明城市中,出台了治理城市摆摊难题的新模式,其指导思想是:既要照顾城市的“面子”,维护城市卫生、整洁的外在形象,打造宜居城市;也要考虑商贩的“肚子”,保留小摊小贩经营的摊区,缓解小摊小贩生计与生存困境,维护社会稳定。
请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评析该市的这一指导思想。
(10 分)①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2 分)②保留小摊小贩的摊区给维护城市卫生、整洁造成一定困难,二者存在着对立的一面。
(3 分)③缓解小摊小贩生计与生存困境,有利于促进小摊小贩共同打造宜居城市,有利于小摊小贩更好地生存发展,二者又存在着统一的一面。
(3 分)④该市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了城市的“面子”和商贩的“肚子”的关系。
(2 分)练习 1..某市老城区,存在着住户拥挤、环境脏乱、设施落后等情况,为改善民生,当地政府启动了旧城改造工程。
对此,居民们提出了用十几平米的小单间换大套间等诉求,这既不符合国家拆迁补偿政策中房屋等面积等价值交换的原则,也会造成政府改造资金出现缺口。
2012年3月,在政府的支持下,该地居民选出了居民自治改造委员会。
自委会通过座谈、沟通、调研后,代表居民与政府就资金缺口、超面积问题进行反复协商,最终达成共识,形成了让居民满意的拆迁补偿方案,拆迁工作得以顺利完成,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探索出了一种解决拆迁难的新模式——居民自治改造和协商民主的模式。
运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知识,分析材料中政府和居民之间的关系。
第三种类型运用运用主次矛盾的有关知识或矛盾主次方面的原理或某一原理例题1、(2011·四川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2000~2009年投资率、消费率变动情况注:投资率是总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消费率是最终消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投资、消费、出口被喻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与消费为内需,出口为外需)。
据世界银行统计,目前全球的平均投资率约23%,消费率约75%。
材料二近年来,国家对“促消费”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制约消费需求扩大的矛盾和问题。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逐步提高消费率,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联系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主次矛盾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的认识。
(1)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应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针对现状,国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正是这一要求的体现。
(2)主次矛盾相互依赖,次要矛盾会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这要求我们应坚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在扩大消费的同时,不忽视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体现了这一要求。
(3)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使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例题2、201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
材料二:2012年4月15日,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会议期间,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中国入世十年来总体来说是得大于失。
他称,中国入世十年来发展速度很快,但同时也带来了环保、贸易摩擦增加、“高消耗、高污染、低收益”的出口方式亟待转变等问题,但总的来说是得大于失,未来还将沿着得大于失的道路走下去。
(2)运用矛盾主次方面的原理谈谈对材料二的认识。
(10分)【答案】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决定事物的性质。
中国入世十年,“得”是主流,十年来的巨大成就证明,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正确的战略决策。
(3分)②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影响事物的性质。
我国入世十年,“失”是支流,环保等问题的存在,正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面,不是否定入世的理由。
(3分)③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依赖,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对待中国入世,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首先,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得大于失”。
其次,不能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4分)例题3.材料一在西部大开发中,西部各省、市、自治区都有各自的特点,有长处也有不足,只有根据各自特点和长处,扬长避短,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才能改变面貌,发展自己。
材料二西部各级党政部门要在新形势下,在实践中形成新观念、新思路,拿出新办法,要防止两种错误倾向:其一是照搬照抄东部地区的经验,而不联系实际;其二是一哄而上,没有轻重缓急。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答案(1)西部各省、市、自治区都有各自的特点,只有根据各自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才能改变面貌、发展自己。
这体现了矛盾着的事物各有其特点,应具体分析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
(2)西部各省、市、自治区都有各自的长处和不足。
这体现了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各有其特点,应具体分析各自的“长”与“短”。
(3)西部各级党政部门要在新形势下,在实践中形成新观念、新思路,拿出新办法,而不是照搬照抄东部的经验,说明矛盾着的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各有其特点,应根据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特点去制定工作思路和方法。
(4)主要矛盾是矛盾特殊性的情形之一。
西部开发不能一哄而上,而要注意轻重缓急,说明在具体分析西部开发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时,要分清主次矛盾,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例题4、.(2012汕头一模37)材料二:飞船向空间站运人和物资,必须解决对接的难题,我国的起步比美俄晚了30年。
美俄都采取直接的多次发射试验的方法解决,费用大。
我国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对接,是在地面做了117项试验,在多次的曲折之后,一次发射取得成功,而且是最难的智能自动对接。
空间站建成后,美俄靠地面补给,代价大,我国拟利用植物、微生物的培养来生产食物、空气和水,建造一个天上江南。
未来,中国要使人能到达深空的任何地方。
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谈谈你对我国空间站建设历程的理解。
答案: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我国空间站建设的交接、补给系统,既有普遍性的难题,也要自己独特的解决办法。
(4分)②在一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亦然。
空间站的交接或补给系统,相对于我国的具体办法是普遍性的东西,相对于空间站的整体又是特殊性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