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我国6年间法定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
我国6年间法定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
2.4.3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2002~2007 年 细 菌 性 和 阿 米 巴
性痢疾发病率一直稳定在第 3 位。 发病率稳中趋降。 最高为 2004 年 74.64 / 10 万 , 最 低 为 2007 年 113.47 / 10 万 。 年 平 均 下 降 1.61 / 10 万 。 共发病 269 9812 例 , 占总发病例数的 13.96% 。
[ 结 果 ] 我 国 2002~2007 年 共 报 告 甲 乙 类 传 染 病 27 种 , 累 计 发 病 1 933.49 万 例 , 年
平均发病率为 247.25 / 10 万 。 发病呈上升趋势 。 年发病率居于前 5 位的是病毒性肝炎 、 肺结核 、 痢疾 、 淋病 、 梅毒 。 其 中以病毒性肝炎为主导的血液及性传播疾病近年来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 呼吸道传染病在波动中上升 ; 肠道传染病发病率 近年来明显下降 , 由 2002 年的 58.07 / 10 万下降至 2007 年 43.03 / 10 万 。 关键词 : 传染病 ; 流行趋势 ; 发病率 ; 死亡率 [ 结论 ] 近 6 年来 , 中国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
Á Â
! # "
122 / 10 万 , 估 计 现 患 涂 阳 肺 结 核 病 人 约 150 万 ; 高 死 亡 数 ,
每 年 因 肺 结 核 病 死 亡 13 万 人 ; 中 青 年 患 病 较 多 , 15~59 岁 年 龄段的涂阳肺结核患者数占全部涂片阳性患者的 61.61%
6 年来法定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 1 材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自 2002~2007 年中国卫生部 《 全国法定传染病 疫情报告 》; 人口统计资料来自 2002~2007 中国统计年鉴 。
1.2
方法 运 用 描 述 性 流 行 病 学 方 法 , 对 我 国 27 种 法 定 甲 乙 类 传 染
2.4.4
梅毒
新中国成立后曾基本上消灭了梅毒 。 但近些年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 , 性病又在我国死灰复燃 , 特别是梅毒发病人 数大大增加, 发病人数急剧上升, 出现了强劲的反弹趋势。
2002 年 我 国 梅 毒 发 病 率 为 4.67 / 10 万 , 列 居 第 6 位 , 至 2007 年已增加至 16.69 / 10 万 , 稳居第 4 位 。 共发病 730 152 例 。 年 均发病率 9.34 / 10 万 。 2.4.5 传 染 性 非 典 型 性 肺 炎 和 高 致 病 性 人 禽 流 感 2003 年 、 2005 年 我 国 曾 先 后 局 部 暴 发 传 染 性 非 典 型 性 肺 炎 及 高 致 病 性 人 禽 流 感 。 其 中 2003 年 报 告 SARS 发 病 5 327 例 , 死 亡 349 例 。 发 病 率 为 0.41 / 10 万 , 死 亡 率 为 0.03 / 10 万 , 病 死 率 为 6. 55%。 2004 年报告发病 10 例 , 死亡 1 例 。 发病率为 0.000 8 / 10 万 , 病 死 率 为 10% 。 2005 年 后 SARS 得 到 良 好 控 制 , 未 见 新
逐年递增 , 各类传染病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 , 旧病种死灰复燃 、 新病种不断出现 , 应加强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
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及公共卫生体系的日趋完 善 , 传染病防治工作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 而一个国家对传染 病的防治能力和效果 , 被公认为评价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 卫生保健事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1]。 为探 讨 我 国 法 定 传 染 病 的流行情况及为政府制定相关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 现对我国近
2 2002 2007
数每年迅速递增 。
×10
! " $%
! " $%
! " #
! " #
Á Â
摘要 :
现代预防医学 2009 年第 36 卷第 1 期
Modern Preventive Medicine , 2009 , Vol.36 , NO.1
中 图 分 类 号 : R18 文献标识码: B
·
25
·
文 章 编 号 : 1003-8507 ( 2009 ) 01-0025-03
【 流行病与统计方法 】
Á ÂÁ Â Á Ã
用 SPSS10.0 和 Excel 2003 软 件 录 入 分 析 , 用 χ2 检 验 方 法 进行统计学处理 。 结果
2
2.1
甲乙类传染病发病 、 死亡情况及流行趋势
我 国 2002~2007 共 报 告 甲 乙 类 传 染 病 27 种 , 累 计 发 病
1 933.49 万 例 , 累 计 死 亡 50 692 例 。 近 6 年 来 , 我 国 的 传 染
我国 6 年间法定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
李欣 1, 裴姣 2, 高博 3
[ 目的 ] 通过了解中国近 6 年来法定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情况 , 分析传染病的发病特点和流行趋势 , 为 我 [ 方法 ] 通过文献法收集 2002~2007 年我国法定甲乙类 传
国制定相关卫生政策和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 染病 疫 情 资 料 进 行 描 述 性 分 析 。
!"#$%&’
χ2 ( ) *+ χ2 ( ) *
作 者 简 介 : 李欣 (1989- ), 女 , 本科在读 通 讯 作 者 : 高博 , 讲 师 , 研 究 方 向 : 社 会 医 学 , E-mail: serena.310@
病例 。
2005 年 我 国 报 告 人 禽 流 感 7 例 , 死 亡 5 例 。 发 病 率 为
图1 我国 2002~2007 年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发病率
0.000 5 / 10 万 , 死 亡 率 为 0.000 4 / 10 万 , 病 死 率 为 71.43% 。 2006 年 报 告 人 禽 流 感 12 例 , 死 亡 8 例 。 发 病 率 为 0.000 9 / 10 万 , 死 亡 率 为 0.000 5 / 10 万 , 病 死 率 为 66.67% 。 2007 年 仅 报
3
讨论 通过对我国 2002~2007 年法定甲乙类传染病的疫情报告资
料的分析 , 我们可以看到 : 我国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 趋 势 ( 除 2006 年 发 病 率 略 低 于 2005 年 外 ) , 由 2002 年 的
作者单位 : 1.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2005 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健 康 保 险 班 , 成 都 , 610041 ; 2. 四 川 大 学 华 西 公 共 卫 生 学 院
中 趋 降 , 于 2006 年 被 梅 毒 取 代 , 下 降 1 个 顺 位 ; 2002~2003 年麻疹居于第 5 位 , 梅毒在近年来出现回升趋势 , 发病率不断 上升 , 2004 年首次进入前 5 , 2006 年后 连 续 两 年 居 于 第 4 位 , 见表 2 。 狂 犬 病 、 AIDS 、 新 生 儿 破 伤 风 、 流 脑 、 乙 脑 、 白 喉 、 鼠
2.2
发病 、 死亡顺位
2002~2007 年病毒性肝炎 、 肺结核 、 细菌 性 和 阿 米 巴 性 痢
疾 始 终 居 于 前 3 位 ; 2002~2005 年 淋 病 排 名 第 4 , 其 发 病 率 稳
病一般性流行病学情况进行分析 。
1.3
统计学方法
、1
2002、2007 、、、、、、、、、、、、、、、、、
病发病率总体呈明显上升趋势 。 因病毒性肝炎 、 梅毒和肺结核
等 发 病 上 升 明 显 , 发 病 率 由 2002 年 的 190.00 / 10 万 上 升 至 2007 年 312.23 / 10 万 , 年 平 均 发 病 率 为 247.25 / 10 万 。 同 样 , 死 亡 率 也 呈 现 上 升 趋 势 , 由 2002 年 的 0.31 / 10 万 上 升 至 2007 年 0.61 / 10 万 , 年 平 均 死 亡 率 为 0.64 / 10 万 。 狂 犬 病 、 乙 型 脑 炎 、 白喉 、 艾滋病 、 新生儿破伤风虽然不是流行优势病种 , 但 病报告发病 、 死亡率有所上升 。 见表 1 。 其 病 死 率 极 高 。 2004 年 以 来 疫 情 直 报 减 少 了 漏 报 , 亦 使 传 染
告 1 例。
2.4 2.4.1
主要传染病的流行趋势 病毒性肝炎 病 毒 性 肝 炎 发 病 率 除 2005 年 略 低 于 肺 结
核外 , 一直稳居甲 、 乙类传染病之首 。 近 6 年来其发病率明显 增 加 (68.71 / 10 万 ~121.33 / 10 万 ), 主 要 与 乙 肝 发 病 迅 速 增 高 有关 。 6 年间共报告乙肝发病 5 722 385 例 , 占总数的 80.65% 。 甲肝和未分型肝炎呈现下降趋势 , 共发病 983 630 例 , 占 总 发 病 数 的 13.86% 。 而 丙 肝 与 戊 肝 趋 缓 上 升 , 发 病 人 数 388 982 人 , 占总发病人数的 5.48% 。
文中的传染病数据比较 , 我们发现 : 近年来我国传染病发病构 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 1990~2000 年我国呼吸道 传 染 病 发 病 率 一直居于首位 , 而 2002~2007 年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已经取代呼 吸 道 传 染 病 排 名 第 1 ; 1990~2000 年 我 国 呼 吸 道 传 染 病 发 病 率 总体上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 而 2002~2007 年我国呼吸道传染病 发 病 率 呈 波 动 状 态 , 总 体 呈 上 升 趋 势 , 并 于 2003 年 超 过 肠 道 传染病排名第 2 位 ; 而 1990~2000 年与 2002~2007 年肠道传染 病发病率都逐年下降 , 同时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和新生儿破 伤风发病率总体也呈下降趋势 。 见图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