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

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

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2001-2010年郫县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为有效预防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郫县2001-2010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2001-2010年郫县无报告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共报告16种11 718例,年均发病率239.58/10万,2002年发病率最低为162.99/10万,2003-2005年逐年上升,2005年最高为352.45/10万,2006-2010年逐年下降;年均发病率居前5位的病种是乙肝、肺结核、痢疾、淋病、甲肝,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22.53/10万,居首位;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62.26/10万,居第2位;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54.45/10万,居第3位;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年均发病率0.35/10万,居第4位。

结论2001-2010年郫县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总体呈现先升后降趋势,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为主。

为了解郫县传染病发病及变化趋势,分析其流行特点,为下一步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对2001-2010年郫县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报告。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传染病疫情资料来源于郫县2001-2010年传染病疫情分析报表和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郫县统计局。

1.2统计分析数据处理主要使用Excel2007软件。

2结果
2.1甲乙传染病发病、死亡情况2001-2010年郫县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共报告16种11 718例,死亡19例,年均发病率为239.58/10万,死亡率为0.39/10万,病死率为0.16%。

2002年发病率最低为162.99/10万,2003-2005年逐年上升,2005年最高为352.45/10万,2006-2010年逐年下降(表1)。

2.2不同传播途径的传染病发病情况
2.2.1 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2001-2010年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累计报告5 993例,年均发病率为122.53/10万,占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51.14%,10年间每年均居各类传染病发病首位。

2002年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率下降,2003-2005年发病率显著上升,2005年达高峰,2006-2008年发病率逐渐下降,2008-2010年发病较平稳,发病率在70/10万左右波动,10年间其发病率变化趋势跟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变化趋势一致。

2.2.2 呼吸道传染病10年累计报告3 045例,年均发病率为62.26/10万,占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25.99%,居第2位,,2002年发病率最低为17.69/10万,2005年最高为94.56/10万,10年间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

2.2.3 肠道传染病累计报告2 663例,年均发病率54.45/10万,占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22.73%,居第3位,。

2001-2004年发病小幅度下降,2005-2006年有所上升,后逐渐下降。

2.2.4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10年间发病呈低水平状态,累计报告17例,年均发病率0.35/10万,居第4位(图1、表2)。

2.3主要传染病发病顺位2001-2010年发病率居前5位的甲乙类传染病病种是乙型肝炎(84.68/10万)、肺结核(55.08/10万)、痢疾(36.90/10万)、淋病(21.94/10万)、甲肝(1
3.58/10万),这5种传染病共报告10 378例,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88.56%。

2001-2010年,肺结核发病率由第4位上升为第1位;乙肝发病率由第1位降为第2位;痢疾发病率除2002、2006年居第2位、2004年居第4位外,其余年份均居第3位;梅毒发病率逐渐上升,2007-2010年升为第4位;淋病发病率由第2位降为第5位;甲肝发病率呈下降趋势,2001-2005年居第5位,2006年上升为第4位,2007-2010年不在前5位之列(表3)。

3讨论
郫县2001-2010年甲乙类年均发病率为239.58/10万,死亡率为0.39/10万,病死率为0.16%。

2005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最高(352.45/10万),主要是由于2005年乙型肝炎(152.48/10万)、肺结核(84.97/10万)、痢疾(38.12/10万)报告发病率高所致,这可能是由于2004年郫县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加强了对医生传染病报告知识的培训,医生报病意识增强,传染病报告数增加[1-2]。

2001-2010年郫县甲乙类传染病发病以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为主[3-4],主要是乙肝、淋病、梅毒报告发病高所致。

10年累计报告乙型肝炎4142例,占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总数的69.11%,平均发病率居甲乙类传染病发病首位,2006-2010年报告发病明显下降。

乙型肝炎发病率高可能与由于早期部分临床医生对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不熟悉,将乙肝病毒携带者当作病人报告以及乙型肝炎是一种慢性传染病,患者重复就诊[5-7] 有关。

2006-2010年乙型肝炎发病率下降,可能是:①我国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郫县2004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管理,实行新生儿乙肝疫苗免费接种,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大大提高,导致儿童乙型肝炎发病率下降;②实现传染病网络直报后,加强了对医生传染病诊断标准培训,乙型肝炎报告准确性提高。

因此,乙型肝炎的防治重点应落实国家乙肝防治规划,做好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乙型肝炎病人报告管理工作。

梅毒、艾滋病/HIV发病明显上升的原因可能是由于①近年来,郫县经济快速发展,流动人口增加,且流动人口普遍年轻,处于性活跃年龄;性观念、性行为开放,多性伴及不安全性行为增加;②近年免费为孕产妇进行梅毒、艾滋病筛查和确诊,梅毒(尤其是隐形梅毒)、艾滋病/HIV报告数增加。

要降低性病、艾滋病发病水平, 应强化病人管理和治疗,加强健康教育,对高危人群采取系统干预措施[8-9]。

呼吸道传染病总体呈上升趋势,10年累计报告肺结核2694例,占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总数的88.47%。

上升的主要原因可能与近年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结核病发现率增加[10];加上部分患者治疗不规范、不彻底,从而导致耐药结核菌增加[11] 有关。

今后要继续贯彻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模式,早期发现和治疗病人,提高结核病患者发现率和治愈率;同时要做好卡介苗的接种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