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测试题单项选择题30题,共45分)1 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通过我国的省区简称是()A云、桂、粤、台 B 桂、粤、闽、台C 粤、琼、闽、台D 桂、粤、琼、台2 当北京时间为6点时,我国最东端(135°E)和最西端(73°E)的地方时分别是A 7时,2时B 7时,2时52分C 7时8分,2时53分D 8时,3时2分3 塔里木河的汛期出现在夏季,是因为()A流域内夏季降水丰富 B 夏季湖泊水补给丰富C 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多D 夏季地下水补给丰富4下列地理事物的排列顺序中,反映我国东部季风区热量自北向南变化规律的是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B 亚麻----棉花---桑蚕丝---剑麻C 冬小麦---玉米---春小麦---水稻D 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两年三熟---一年三熟5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是( )A全国夏季普遍高温 B 夏季风使我国南北普遍降雨C 我国各地夏季都吹西北风D冬季风加剧了北方寒冷,使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6 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形有()A黄土高原、三江平原 B 渭河谷地、汾河谷地C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D 泰山、长白山天池7 适合松嫩平原种植的农作物是()A春小麦玉米甜菜亚麻 B 冬小麦高粱大豆甜菜C 玉米高粱大豆油菜D 玉米黄麻甜菜大豆8 关于我国铁路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京广线经过的地区均属季风区B 截止到2000年我国各省区都有铁路线相通C 青藏铁路跨越我国一、二、三级阶梯D 京九线经过我国四个干湿区9 下列地区中,依靠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灌溉农业区的是()A成都平原 B 宁夏平原 C 河西走廊 D 河套平原10 下列工业中心按钢铁、煤炭、纺织顺序排列的是()A攀枝花上海南京 B 哈尔滨市沈阳市大连C 鞍山大同石家庄D 北京天津市济南11 位于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的高速公路是()A沈阳——大连 B 北京——天津——塘沽C 广州——深圳D 济南——青岛12 关于我国全国性商业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是()(1)都集中在沿海地区(2)都有稳定充足的商品来源(3)都有便于集散的交通条件(4)都是直辖市或省会城市A(1)(2) B (2)(3) C (1)(3) D (1)(4)13 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最大的贸易中心分别是()A武汉和西安 B 郑州和兰州市 C 重庆和乌鲁木齐 D 长沙和西安14 西部地区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较少,主要原因是()A交通不发达 B 城市较少 C 农业人口较少D地形和气候影响15 下列旅行路线中具有观光旅游、文化旅游、沙漠探险旅游内容的路线是()A成渝线——成昆线——滇藏公路 B 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C 石太线——同蒲线——京包线D 陇海线——兰新线——南疆线16 郑州以下,黄河流域特别狭小又无支流的原因是()A河流因引黄灌溉水量减少 B 流经平原、气候干旱C 地面植被稀少D 河体比堤外地面高17 1998年长江汛期量比1954年少,而中游水位比1954年高,其主要人为原因是()(1)降水集中,所有支流同时来水(2)上游滥砍森林,中游泥沙沉积加剧(3)围湖造田,湖面缩小,调蓄能力弱(4)江堤年久失修,沿途挖沙失控A .(1)(2) B.(2)(3) C.(3)(4) D. (2)(4)18 影响内蒙古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的主导因素是()A土壤 B 气候 C 灌溉水源 D 地形19 纵贯我国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的铁路干线是()A京广线 B 京沪线 C 京哈——京广线 D 焦柳线20下列著名风景名胜区,属于喀斯特地形的是()A峨眉天下秀 B 桂林“碧莲玉笋世界”C 白头山三池湖水碧蓝,白色群峰倒映风光D 挺拔险峻,登之可“一览众山小”的泰山下图是沿“第二亚欧大陆桥”中国段的年降水时和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
读图回答21---22题。
21 甲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乙地多的原因主要是A甲地纬度低 B 甲地距海近C 甲地气候干燥,降水少,晴天多D 甲地缺少地面植被覆盖22 甲地的气候资源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1)复种指数高(2)小麦颗粒饱满(3)瓜果甜度高(4)水稻种植面积广A.(1)(2)B.(2)(3)C.(3)(4)D:(1)(3)23 西部大开发首先要()A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B 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 C 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 D 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24 为加强东部和中西部联合,实现地区的协调发展,今后将把哪些工业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1)部分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2)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3)部分高耗能、高原料消耗、大运输量的企业(4)技术密集型企业A(1)(2) B (2)(3) C (1)(3) D (2)(4)25 从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出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西藏应多开发太阳能、地热能、水能和沼气B 新疆应多开发太阳能、风能、石油、天然气C 四川盆地应多开发天然气、水能、太阳能D 江南地区应多开发水能、核能、风能2007年3月26日,承德市潮白河流域“稻改旱”工程全面启动,今年计划把7.1万亩水稻田退还为旱田,以保证北京的供水。
实施“稻改旱”工程是2006年10月京冀合作备忘录中确定的京承合作重要事项,是加强北京与河北经济和社会发展合作的重要措施。
回答26--28题。
26.承德市政府作出农业调整决策的原因是A.华北地区居民习惯吃面食,大米销售有困难B.水稻产量低于小麦、玉米,经济效益差C.华北地区缺水日益严重,而种水稻需水量过多D.种植水稻需喷洒农药,会给环境造成污染27.这项农业调整决策A.符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B.充分考虑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周期性特点C.说明市场的需求量对农业生产的种类和产量影响最大D.说明对食物的偏好是影响农作物品种选择的最关键性因素28.为保障种稻农民的经济利益,明确2006年实有水稻种植面积每亩由北京市补贴450元。
实施期限暂定为2007年至2008年,享受补偿期间,两县在密云水库上游地区不再种植水稻。
该措施属于A.生态补偿 B.国土整治 C.政策倾斜 D.因地制宜改善农村的居住条件,使之与地理环境相协调,是加快农村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之一。
下图是我国某乡村聚落地理环境示意图。
据此回答29--30题。
29.该乡村聚落最有可能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的A.青藏地区B.西北地区C.南方地区D.北方地区30下列关于该乡村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A.建在丘陵北坡地带,多地形雨,坡状尖顶利于排水B.顺应地势特点修建,便于排水C.临近河流,便于取、排水和出行D.多植被覆盖,利于保持水土、调节气候读下图,回答31--32题。
31.地理界线P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主要原因是 ( )A.地形条件不同 B.水热条件不同 C.土壤条件不高 D.光照条件不同12.图示Ⅰ、Ⅱ、Ⅲ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 ( )A.土壤和植被 B.水文与植被 C.地貌与气候 D.地貌与水文32.有关Ⅰ、Ⅱ、Ⅲ三个自然区的叙述,正确的有 ( )A.Ⅱ区比Ⅲ区纬度高,故热量较Ⅲ少B.Ⅲ区比Ⅱ区纬度低,故太阳光照比Ⅱ区强C.Ⅲ区与Ⅰ区南部距海远近不同,故以400 mm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D.Ⅱ区比工区北部降水少,故以400 mm等降水量线与Ⅰ区北部为界二、综合题:(共50分)26 我国三大自然区地势高低、地貌类型、地貌单元不同。
下表给出了一些地貌单元,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6分)①千沟万壑②沙漠、戈壁广布③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④海拔最高的盆地⑤地面坦荡⑥地面崎岖⑦边缘有绿洲⑧雪山连绵、冰川广布⑨内部低山丘陵起伏⑩喀斯特地貌发育(2)将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代号填入表格内相应空格中。
A东部季风区 B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C 青藏高寒区(3)将我国三级地势阶梯的代号填到相应的空格中。
甲:第一级阶梯乙:第二级阶梯丙:第三级阶梯27右图是我国某平原地区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和各月降水柱状图,其年降水量分别为1204.5mm,664.2mm图一,该地区是_____________气候。
从干湿状况看,属于___________地区,该地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________,其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
图二,该地适宜种植的糖料作物是_________,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
该地区是_____________气候。
从干湿状况看,属于___________地区,其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一所在地区_______(土壤)分布广泛,是我国主要低产土壤之一。
改良的措施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该地丘陵地区,坡地上适宜种植________(经济作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0分)阅读下面的邮票内容和文字材料:材料一:1986年中国邮政发行“中国民宅”特种邮票一套,这些民居建筑除了反映各地风俗外,还与当地的气候有很大的关系。
A B C材料二:A民居说明:窑洞,是中国黄土高原上特有的民居形式,该民居多分布于我国北方陕西、山西两省区,该地区多为汉族居民。
该民居建筑时一般在山腰或山脚下的向阳之处挖洞,或用石块石砖砌成,陕北地区是森林覆盖率最低的地区之一,建筑用木材缺少,气候上冬夏温差较大,而该民居的优点是取材方便、冬暖夏凉。
填表:28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地理上的一条重要分界线。
完成下表,对南北地区进行对比.(10分)。
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地区,水稻,稻作农业(2)甜菜,小麦,温带季风气候,半湿润地区,传统旱作农业(3)红壤,补充熟石灰,增施有机肥,茶树,茶树适应酸性土壤,且坡地利于排水,南方光热充足,雨水充沛。
28 (每空0.5分,共10分))29 (1)略(2)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毁林开荒,滥开采矿产等导致植被破坏,地表土疏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