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内涵发展

学校内涵发展


(2)骨干教师制度
意义:骨干教师在带动学校发展中有着重要意 义,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选拔的条件:师德、教学态度、教学能力与教 学绩效、以及带领其他教师的发展。 骨干教师的政策倾斜:福利津贴、外出进修、 生活与办公条件; 骨干教师的评选:个人申报、学生满意、同行 评议、领导审核; 骨干教师称号的取消:重大教学事故、师德达 不到应有的标准。
国家课程的校本开发:重点、难点、盲 点与兴奋点; 校本课程:体现学生的特长,学校的特 色。从微型课程入手。
课堂教学的指导力
课堂教学从技术密集向劳动密集 的退化是课堂教学实效降低的关 键。
(五)办学特色的创建
1、办学特色的含义与特质 、
学校办学特色是学校独特的办学理念的 反映;是以人才培养模式为载体的教师 特长与学生特点的集中体现;办学特色 是一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个性化、 持久稳定和被社会公认的特征;是学校 形成品牌不可或缺的因素。
(二)学校发展:外延与内涵
学校的外延式发展(规模的扩大;条件 的改善); 学校的内涵式发展(文化品质的提升; 队伍的建设;制度的完善;人才培养模 式的改革;特色的创建与品牌的形成)。
二、一流学校的建设
(一)现代学校文化的建设
1、文化的特征
文化,即教化,个体的教化与类的教化。 文化如水,滋润万物,悄然无声,潜移 默化,滴水穿石。
对课程与教学本质的领悟力
课程是国家对未来人才要求的体现; 课程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 课程是学生在自身期望基础上的自我选 择。 教学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是以 教书为手段,育人为目标的活动(教学 的教育性,教育性教学)。
对社会与人发展需要的洞察力 与人才培养目标理解力
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举例 世纪人才培养目标举例
(2)骨干教师制度
为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国家与我 国各级地方政府都建立了骨干教师的培养制度。 这既是稳定教师,也是激励教师专业发展的制 度。学校应根据各级政府的要求,依据教师的 工作实绩、教学水平,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情况, 积极地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骨干教师。同 时,也有必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建立校内的骨干 教师培养制度。促使一批教师更快地脱颖而出, 更早地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坚,促进学 校各门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专业的发展与教育家型教 师的成长
推动教育家型教师的成长: 先成才; 后成名; 再成家。
教师能力的提升
坚持教学相长,在师生交往中发展自己; 反思教学实践,在总结经验中提升自己; 学习教育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己; 投身教学研究,在把握规律中端正自己; 尊重同行教师,在借鉴他人中完善自己。
(三)现代学校的制度建设
(1)教学反思制度
目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教师人生价 值的增殖,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措施:教师每月至少总结自己一堂课的经验与 教训;学校每月举办“优质教育论坛”。 教坛新秀与学校推荐市区各种教师奖励与评优 的人选必须在“优质教育论坛”讲演,且得到 大多数教师的认同。 必须注意的问题:教学反思要密切结合课堂教 学的实际。
制度的特点
限制性:指它对个体随意行为的约束。 如果,个体行为有可能损害公共利益、 组织利益或他人合法的利益,有可能妨 碍组织目标的实现或降低组织的效率, 这种行为就被称为“非期望行为”,制 度就要对这种非期望行为进行限制。比 如,考勤制度就是对职工缺勤迟到早退 等现象进行约束的制度。
制度的特点
激励性:指它对个体社会期望行为的鼓 励。个体的行为有可能导致公共利益、 组织利益或他人合法的利益增加,有可 能导致组织目标实现程度提高或组织效 率增强,这种行为就被称为“期望行 为”,制度也对这种社会期望行为进行 鼓励。比如,我国不少中小学制定的 “优秀教师奖励制度”就是旨在鼓励教 师在教书育人方面多作贡献的制度。
改变一个人首先要改变他的期望。同样: 改变一个学校首先要改变这个学校的精神; 改变一个教师首先要改变他的价值追求; 改变一个学生首先要改变他的人生目标。
(2)让教学更添智慧
只有学生的每一步发展得到保障,学生的成才 才能得到保障; 只有教学每一环节的质量得到保障,教学最终 的质量才能得到保障。 教学的智慧在于善于把握各种机会: 由学生活动引发的机会; 由特定情景引发的机会; 由学生困惑引发的机会。
(5)让教育更富创造 )
学校的发展呼唤创造,创造的过程应当 是充满幸福的,享受生活首先要学会享 受创造; 创造就是比别人多走一步,比别人早走 一步,在自己的基础上再走一步; 创造需要智慧,更要懂得继承。
(6)让员工更加和谐 )
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不强加于人;不以势压人、不 以亲疏歧视人、不以私利封杀人;克服:不要翻脸不认人、 不要得理不饶人、不要造假欺骗人、不要将错归错人、不 要随便冤枉人); 慈悲为怀,关心弱势群体(仁慈、宽厚的态度善待他人。 怜悯意识、慈善意识); 以情为重,常知有舍有得(真情才能创造奇迹。做有情有 义的人,重情重义的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以柔为径,化解人际恩怨(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似水柔情,潜移默化感动人)。 以德为根,不忘修身养性 。
(3)让师生更讲道德
学生智慧的提升与人格的完善是一统一的过程; 爱心需要爱心唤醒,诚信需要诚信引领;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问题的根源在成年人身上, 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首先要提升教师的道 德水平。
(4)让校园更具美感
学校应当是最美的世界,是世界上最美 的地方。校园之美在于继承,在于特色, 在于和谐。 以校园之美,养学生之情; 以教师之行,育学生之性(语言暴力, 心理惩罚); 以科学之理,明学生之心(费米尔:物 理之美)。
2、中小学制度建设的原则
教师优先的原则; 教师优先的原则; 价值引领的原则; 价值引领的原则; 持续发展的原则。 持续发展的原则。
3、学校管理的主要制度
(1)教学反思制度
学校要求教师定期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 小结。小结可以围绕教学中某一问题展 开。这一问题既可是成功的经验,也可 是自己失败的教训。在有条件的学校, 这种教学反思活动可以借助微格教学的 手段进行,也可以和定期的教师教学论 坛结合起来。实践证明,这是提升教师 教学水平十分有效的手段。
2、学校办学特色培育的途径 、
凝练教育理念; 凝练教育理念; 培育学校文化; 培育学校文化; 创新培养模式; 创新培养模式; 反馈培育结果; 反馈培育结果; 争取社会认同。 争取社会认同。
(二)教师的发展
教师需要有体面的生活,更需要精神充实的人生; 教师需要有体面的生活,更需要精神充实的人生; 作为一种“专业化”的职业,与其他职业不同的是, 作为一种“专业化”的职业,与其他职业不同的是, 教师职业本身不仅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应当是 教师职业本身不仅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 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 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教师专业发展更应当促进教 师人生价值的增值; 师人生价值的增值; 把创造还给教师,使教育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 把创造还给教师,使教育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每 个教师的价值得到充分地实现; 个教师的价值得到充分地实现; 学校是教师提升人生价值的场所, 学校是教师提升人生价值的场所,是他们展现才能 的舞台。学校的发展依赖教职员工的精神的追求。 的舞台。学校的发展依赖教职员工的精神的追求。
1、制度的本质与特点
制度是一组规则与规范的体系,它带有一定外 在的与内在的强制性。这种强制性表现在制度 强制的限制性与激励性上。 学校制度是学校治学的法规。不是一事一时的 规定。 制度制订的过程是凝聚全体教职员工,形成价 值共同体的过程。听取群众意见,经过教代会 通过,形成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意志。
准确把握社会发展走向的洞察力; 依法治校的执行力; 全面了解学校现状的判断力; 组织与协调学校工作的凝聚力; 学校课程开发与指导课堂教学的领导力。
校长的课程与教学领导力
课程与教学领导力的内涵
对课程与教学本质的领悟力; 对社会与人发展需要的洞察力与课程文化(价 值)的选择力; 组织国家课程校本开发与校本课程编制的创造 力; 课堂教学的指导力; 诊断课程与教学进展的判断力; 调整课程与教学的影响力;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推动力。
(3)对有突出贡献的个人进行 奖励的制度
学校的教职员工无论在教书育人、管理 改革或后勤服务方面有突出贡献,在提 升学校声誉方面有明显作用,学校都应 给予适当的表彰与奖励。定期地开展这 一活动对学校形成良好风气,带动学校 文化建设都有很大价值。
(四)校长的领导力与人才 培养模式的改革
校长的领导力
1994年韩国成立了教育改革委员会,提出21世 纪的韩国人要具备素质包括下述方面; ①有很高的道德水准和共同意识的“与众共生 存的人”; ②有创造新知识、新技术能力的“智慧的人”; ③能够主导国际化、世界化时代的“开放的 人”; ④懂得劳动价值,具有脚踏实地的精神的“实 干的人”。
组织国家课程校本开发与校本 课程编制的创造力
2、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 、
让学校更有朝气; 让学校更有朝气; 让教学更添智慧; 让教学更添智慧; 让师生更讲道德; 让师生更讲道德; 让学校更具美感; 让学校更具美感; 让教育更富创造; 让教育更富创造; 让员工更加和谐。 让员工更加和谐。
3、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的 、 主要举措
(1)让学校更有朝气
教育改革与学校发展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 陈玉琨 2010.1.18
一、学校的内涵发展
(一)我国教育的变化与学校发展
我国教育的变化
教育从绝对贫困走向相对贫困; 教育从绝对贫困走向相对贫困; 从学历社会走向能力社会; 从学历社会走向能力社会; 教师从关注待遇走向关注职业前景; 教师从关注待遇走向关注职业前景;教 师从注重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走向注重 自己人生价值的增值; 自己人生价值的增值; 家长从关注有书读走向读好书; 家长从关注有书读走向读好书; 课堂从教师中心走向师生互动。 课堂从教师中心走向师生互动。
制度的特点
强制性:制度不因个别领导人的好恶而 改变。制度是通过外在与内在相结合的 方式实现着它的强制性。这里“外在” 指,它通过一系列明文规定的“规则” 与“程序”规定人们做什么与不做什么; 所谓“内在”指,它往往被内化为人们 的心理认同,从而约束个人可能产生社 会所非期望的行为,同时在另一面,鼓 励个人积极从事社会所期望的行为。
相关主题